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全面禁食野味有望在法律条文中得以体现。钟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应该与世界上的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不要打破生态平衡,法律规定禁止饲养或食用野生动物是很有必要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允许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种类大约有100种,它们的皮毛、肉质、药用部位等每年约有500亿元产值。专家呼吁,彻底禁止商业利用是杜绝类似疫情发生的根本措施。
同时,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各省都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交易的打击力度,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牵头的法律修改研究课题组拟建立清单模式,将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纳入立法保护范围内。
专家:建议永久叫停野生动物贸易产业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20余年,在他看来,把野生动物当做商业资源利用,是各种违法活动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只有彻底商业繁育和利用才是治本之道。”孙全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人类大规模圈养野生动物只有几十年,而禽畜被人类驯化的历史至少有上千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现存的野生动物可以被驯化,另外从基因层面来讲,繁育的野生动物依然还是野生动物。
所以孙全辉博士建议对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实行全面禁贸,因为从疾病防控角度来看,野生和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都可以传播病毒。此外,“食用野生动物的罪责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普通消费者,以我个人从事动物保护工作的经历,一些管理部门的观念也很陈旧,有些人甚至充当产业界的利益保护伞。”孙博士说。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立表示,禁食野生动物涉及到国家林草局、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近年来,执法机关监管力度不到位也是造成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症结所在。并建议在疫情发生期间永久叫停野生动物产业。
据了解,10余年前林业部门颁布的“可以合法人工饲养并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品种”共54种,包括梅花鹿、红腹锦鸡、野猪、狐狸等国内品种,也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鸵鸟、大东方龟、尼罗鳄等6个品种。我国目前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学试验等的人工繁育野生物种约100种,养殖企业及养殖户50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年产值约500亿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长秋也认为,允许人工繁育和驯养野生动物,客观上为不法分子贩卖野味提供了可能。但有些动物如孔雀、梅花鹿、鸵鸟等,可以作为旅游观赏之用,如何确保不被肉食,关键还在执法端。
课题组:将一切野生动物纳入立法保护范围
疫情发生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3部门表示,将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和强度,并倡导文明饮食文化。目前,安徽、河南、福建等地已开展行动查处了多起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案件。
2月12日,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牵头组织的课题组,对野生动物保护法提出九条修改建议。其中在立法目的上指出,我国原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保护范围过于狭窄、视角单一等问题,要强化从公共卫生角度开展保护,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护生物多样性。
课题组拟重新对野生动物进行界定,建立清单模式,除了极其有限的可食用野生动物外,将野生青蛙、野兔、山鸡等其他一切野生动物纳入立法保护范围。而即便是可食用的少数物种,也要将其等同于肉类食品予以严格监管,实行严格的验验检疫制度。同时,新修订的法律名称改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有所加大。
九条建议发出后,得到了动物保护业内专家的广泛支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些意见与自己之前的提议比较吻合,应该集纳了众多专家看法,整合得也比较清楚。
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卢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