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解读|疫情防控下的返程潮、复工日与就业局面

时间:2020-02-12 14:3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没有任何时候能像现在这样,如此期待可以正常上下班。因为这样才意味着,疫情危机的警报解除,工作生活回归正轨。这场于去年12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没有任何时候能像现在这样,如此期待可以正常上下班。因为这样才意味着,疫情危机的警报解除,工作生活回归正轨。

这场于去年12月发端于武汉,随后波及全国的疫情,至今仍在蔓延,也将众多企业停滞运行的时间拉长。

2月10日,是不少省份企业单位宣布复工的时间。但是,如何控制返程过程中的疫情流动,疫情管控下的城际与市内交通是否能够保障运力,复工后如何防控疫情交叉蔓延,这场疫情是否会让就业局势变得紧张困难……诸多担忧与疑问仍然待解。

2月11日上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走上发布台,对于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与就业局面的有关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

预计还有1.6亿人陆续返程返岗

据央视新闻报道,2月9日开始,长三角等地返程客流量小幅上升,上海、济南、南昌等地返程客流增长明显。

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于10日下午公布的数据显示, 2月9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9.4万人次,同比下降85.8%;2月10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0万人次,同比下降90.4%。

返程客流的分散与数据的大幅回落,仍然直接说明,虽然复工日已经来临,但这场疫情对企业的运行与人员的复工所带来的影响与阻滞仍待纾解。

11日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给出的数据表明,从现在到春运结束,也就是到2月18日,预计还有1.6亿人要陆续返程返岗。这也说明,今年的春运返程运输受疫情的影响,客流比较分散,时间拉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介绍,目前,从全国情况看,除湖北外的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

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为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复产率57.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正常运营。

“我们也了解到,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还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有些地方限制开工、口罩等防疫物资严重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畅,以及资金压力大等问题。”丛亮说。

20个地级市公交已恢复

随着企业复工的到来,国内运输服务将逐步恢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任务更加繁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统筹做好春节返程的疫情防控迫在眉睫。

徐亚华说,从现在到春运结束,也就是到2月18日,预计还有1.6亿人陆续返程返岗,为了确保这些人员的出行,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的技术要求,做好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消毒、通风、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加强交通场站进出站旅客的测温,对体温超过37.3度的发烧乘客,及时移交给卫生健康部门。

还要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工具的客座率,春运期间长途客运班车、班轮和农民工包车客座率不得超过50%,为乘客隔座、分散就座以及在交通运输工具内设置途中留观区域创造条件。

徐亚华说,也做好乘客信息的登记溯源工作,采集道路水路客运乘客身份信息、联系电话,按班次分类收集以后,移交给卫生健康部门。对运输途中发热的乘客及时在应急区域进行临时隔离,并且以最快的方式将乘客送到留观站。

他透露,截至2月10日,有四川、广东、湖南、山东、江苏、福建等省份省际、市际客运已经逐步恢复运营。另外,有18个省区市的市内客运班线也已经逐步恢复运营。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也在恢复之中。受疫情影响,全国有27个省份、428个城市停运了公交服务,徐亚华说,目前,这些城市的公交服务已经陆续恢复,截至2月10日,已经有20个地级市和18个县级市的公交相继恢复了运营,长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也逐步恢复运营。

并非要求所有地方一率都要复工复产

虽然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不复工复产,短期内将影响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物资供应,长期来看各类生活物资也面临短缺风险。

“这样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标,最终受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丛亮说。

在这样的情势下,“两条线”作战尤为重要。“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前线,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为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8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一要推动分批有序错峰返程返岗,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乡运行、医用物资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产、饲料生产、市场流通销售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领域,要保障条件立即推动复工复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员工要及时返岗、尽早开工。二要全力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铁路、民航等要统筹运力做好重点群体运输,并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三要分级分类提升核酸检测等快速筛查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筛查速度。四要加强重点人群隔离和病例收治。五要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各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认真做好复工复产前以及生产过程中检测筛查、通勤保障、个体防护等疫情防控工作。六要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机器、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抓好原辅料、重要零部件等稳供保障。七要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做好防疫物资、仓储物流、运输配送等重点企业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八要努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公共服务岗位防护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丛亮在发布会上对上述《通知》要求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他表示,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首要任务还是疫情防控,应该继续采取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有序复工复产。对于疫情总量比较大但是集中在个别城市的地区,就要在这些重点城市加强重点的疫情防控,有针对性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岗。对于疫情比较轻的地区,要在巩固好防疫有利形势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防护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全面复工。

“总体来讲,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合理有序复工复产,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地方一率都要复工复产,要实事求是。具备条件的,我们在加强防护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必要的医疗领域,包括居民的基本生活领域要复工复产,但其他的领域可能还要再等一等。”丛亮说。

疫情严重地区中小微企业稳岗压力加大

随着复工日的临近,一些企业裁员的消息也开始传来,这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忧虑与涌动。

北京“K歌之王”KTV决定于2月9日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澎湃新闻也证实,2月10日复工首日,新潮传媒CEO宣布公司减员500人左右。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引发裁员多发并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坦陈,疫情发生之后,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企业开复工时间在推迟,劳动力返岗时间有所错后,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和一些中小微企业也反映稳岗压力加大。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行业企业缺工明显,部分招聘求职活动暂时性推迟。

张莹表示,人社部将全力确保医护用品等疫情防控涉及的重点企业用工,用足用好现有的就业岗位,对重点企业指定专人对接,优先发布用工信息,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等方式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对于当地难以满足需要的,协助企业跨区域定向招聘,对一些成规模的,制定运送方案,有条件的组织集中运送。同时,对春节期间生产配送防疫急需物资的企业、对提供职业介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补贴和补助。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的受益面将有所扩大。张莹表示,30人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超过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以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企业在目前的停工期间、疫情的恢复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的,可以纳入现有的补贴类培训范围。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以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展期还款并继续给予贴息。

实际上,连日来,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的相关政策。如海南将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且不裁员的参保旅游企业,返还单位及职工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按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确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不得以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拒绝招用相关人员,对因疫情导致劳动者暂不能返岗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用工。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疫区的劳动者也将获得重点关注。张莹表示,将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对暂时难以外出又有就业意愿的,开发一批临时性的就地就近岗位,确有困难的,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扩大在线办理事项,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推迟签约录取。同时,视情调整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招聘招录的笔试面试时间。与此同时,允许在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可按照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向受疫情影响失业的参保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

“相信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最终的战胜,企业将加快复工复产,前期积累的消费和投资将会继续释放,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会同步扩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张莹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