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
在伊朗关键人物接连被"斩首"后,德黑兰还是向美国发起了反击!
对于伊朗而言,2020年确实是不太平的一年。
今年初,被誉为伊朗"名将之花"的苏莱曼尼,被美军"斩首"于伊拉克首都机场;今年末,有着伊朗"核武器之父"称号的法克里扎德,在首都德黑兰遭到不明袭击身亡。
可以说,不论是苏莱曼尼之死,还是法克里扎德遇害身亡,对不是小事,既引发了伊朗的举国震怒,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当初,苏莱曼尼被"斩首"后,伊朗向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发起了狂轰滥炸;如今,一位重量级科学家在光天化日下被杀害,伊朗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
当地时间16日,伊朗国防部长宣布,负责核研究项目的一个防务机构,已将预算增加了256%。
也就是说,在核科学家遇害后,伊朗要向国际社会表明,该国的核开发不仅不会停滞,反而还会继续"蒸蒸日上"地发展。
尽管,在西方国家和联合国的注视下,伊朗在核研究上的"松绑"举动,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压力,美国也表示不会接受一个"拥有核武"的伊朗,但德黑兰非常清楚,面对接二连三的"斩首行为",只有展现出让敌人忌惮的实力,才能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1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纪念苏莱曼尼的相关活动上表示,将会在合适的时间为苏莱曼尼报仇。
并且,哈梅内伊还向伊朗官员和民众提出了4点建议。
1,致力于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让敌人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企图。
2,"不要轻信敌人"。哈梅内伊指出,针对伊朗的行为并不是特朗普政府特有的,奥巴马时期也同样存在,德黑兰不能轻信美国的承诺。
3,保持伊朗人民的团结,严防美国有通过"煽动"民众抗议,来颠覆伊朗政权的企图。
4,努力使美国的制裁无效。哈梅内伊指出,与其等着美国解除制裁,倒不如通过自身努力,让这些制裁失效。
此外,还是在16日,苏莱曼尼女儿扎伊娜卜在一档国际采访节目中,再次向白宫发起了"炮轰",称苏莱曼尼在打击"激进组织"中解救了无数人,他并不是美国政客口中的"怪物","特朗普才是"。
很显然,随着苏莱曼尼身亡将满一周年,伊朗上下的愤怒将进一步被挑起,再结合法克里扎德之死,美伊关系将变得更加紧张。
有意思的是,伊朗总统鲁哈尼也在16日发表的全国讲话中,向特朗普"开火"了,声称对拜登的当选并不感到过分高兴,但却对"无法无天"的特朗普离开白宫而感到高兴。
可见,在美伊两国互相"不待见"的情况下,德黑兰显然更不待见特朗普。所以,在得知特朗普败选后,鲁哈尼反而乐于"祝贺"他离开。
怎么看?谈3点粗浅的看法吧。
第一,在美伊关系剑拔弩张的背景下,特朗普被"点名"针对,白宫这回或要下不来台了。
要知道,不论是哈梅内伊的表态,还是鲁哈尼的"祝贺",其实更多的还是在将矛头指向特朗普,而后才是他身后的美国。
这意味着,如果美伊两国接下来要"重修旧好",导致关系紧张的"黑锅",很可能会全甩在特朗普头上。简单来说,就是"一切都怪特朗普",如今他走了,美伊两国自然有可能"坐下谈判"。
因此,如今被伊朗"点名"批评的特朗普,日后未必不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届时,面对铺天盖地的责备,特朗普、蓬佩奥等人估计又要下不来台了。
第二,德黑兰非常清楚,美伊进行谈判,并有望谈成的前提,是伊朗拥有让美国"不得不坐下谈"的实力。
因此,不论是增强经济、军事领域的发展,还是不断推进核研究计划,都是伊朗向美国讨要谈判筹码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然了,对美国的反制手段,同样也是逼迫英法德不得不做出表态的重要举措。毕竟,欧洲同样是《伊核协议》的签署国,对伊朗被美国制裁一事,同样有责任。
第三,复杂且紧张的美伊关系,将成为拜登上台后,不得不收拾的"烂摊子"之一。
就目前白宫的态度来看,很显然不愿看到拜登轻轻松松地"走马上任"。因此,一方面为了保留自己的政治遗产,另一方面为了给拜登添堵,特朗普接下来会不遗余力地恶化美伊关系。
不难看出,美伊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与未知。考验拜登的时刻,或许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