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什么好?如果你在西方互联网上问这个问题,外国网友能给出很多种不同的答案。
陪伴自己长大的动画/游戏、有趣的文化、仅此一处的独特氛围、奇奇怪怪的脑洞...很多人对日本的向往都由此诞生。
不仅如此,实际去过日本之后,体贴入微、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便利细节和服务业人员一丝不苟的态度也都让人心生好感。
很多人会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发现的日式细节,比如掩饰尴尬声音的“厕所音姬”。
ATM机旁放置饮料或是拐杖的小角落
是否有空位、具体是蹲坑还是马桶的厕所提示板
下雨天给玩偶穿上衣服的可爱细节
机场行李箱把手一侧朝外,甚至是按颜色进行区分的细致整理
不少人会觉得,旅途中的短暂停留都如此愉悦,那要是在这里长期居住,是不是得更舒心?
“别的国家的站长VS日本的站长”
“新加坡的厕所VS日本的厕所”(图源INS:EVACOMICS)
“移居到日本”——很多人都考虑过这件事。比如reddit上就有移居日本指南相关的板块,交流移居过程中的手续和各种细节问题。
有网友表示自己从未后悔移居日本,虽然日本不适合所有人,但“千金难买我乐意”。
虽然如此,喜欢和向往并不意味着能真正接受、融入。在油管上,不少博主就揭下日本的“伪装”,吐槽为什么不应该搬到日本。
从美国搬到日本的小哥Paolo,最近也分享了作为“过来人”的心得:很多事情是你远远望着好,真正要来日本居住,分分钟打破你原来的“日本幻想”。
小哥是原本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裔,因为妻子是日本人加上自己非常喜欢日本,最终决定跑到东京定居。
两人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专注给网友们介绍在日本的生活。
因为有不少粉丝提到对定居日本的向往,小哥就做了这样一期视频跟大家解释:虽然很多人钟情日本的文化氛围,但很显然,有些搬到日本的外国人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理想与现实瞬间出现落差。
就拿租房来说,东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房子确实是又小又贵。作为人口爆炸的国际大都市,25~30平米的一室一厅,平均月租要折合人民币5000+。
习惯了住大房子的人,搬到东京可能会非常不适应这种处处拘束的生活状态。各种杂七杂八的预付租金、中介费等,上来就先掏空你的钱包。
与房子类似,很多人难以适应的点就是“小”。之前也有网友分享过,在日本,高个子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人权”。
不止是各种活动不考虑到高个子的感受
室内室外都恶意满满
遇到商店顶部有装饰的情况,直接变成店内吉祥物
能感受到大家的崩溃和努力了...
小哥也提到,具体到日常生活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衣服尺寸太小,稍微高一点的外国人定居日本都会十分不适应。
当然,也有专门售卖大码衣服的地方,只是款式往往不尽人意。
与此类似的,外出就餐会发现,各种店家的饭量都异常得小。硬要说好处的话,日本的肥胖率,是世界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比中国低)。
接下来让人很难适应的一点是,2020年了,日本依然十分依赖纸质文件。无论是办公场合还是个人办理业务的情况,都会被迫接触大量的纸质文件。
有些文件的签署和盖章还要涉及来回邮寄,再加上职场各种领域的繁琐流程,纸质文件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日本人看来也急需改进,经常会有要求无纸化办公的报道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但在日本相对保守的职场文化下,推进改革是相当困难的事情,纸质文件的使用也一直沿袭至今。
接下来让外国人难以适应的是日本的强制性车检。考虑到安全因素,无论车型如何,在购车首次的3年车检之后,几乎都是2年车检一次。
车检的价格不菲,作为最初不适应这种节奏的有车一族,小哥Paolo表示十分难受。
而要说移居日本最大的阻碍,恐怕就是所谓的“日式社交准则” 了。日本人独有一套的群体社交原则,很少能有外国人适应。
看日剧也会发现,很多社畜下班后还要和同事聚聚,类似这种情况下,宣布不去就会成为群体中的“特例”。
合群很重要,让自己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成了很多日本人默认的准则。“读空气”一事,就成了融入日本人群体的必备技能。
甚至还有专门“读空气”的游戏
所谓“读空气”,简单来讲就是“时刻注意气氛”。在什么场合办什么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听起来似乎没那么难,但却是外国人融入日本时要面对的一座大山。打破气氛的行为会被调侃为ky,不会读空气。
种种社交规则和近乎苛责的礼仪,造成了日本“友好但冷漠”的社会。
你感受到的友好是有距离的友好,是标准化的礼仪。作为外来者,实际上很难完美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中去。
撕下优雅、创新、守礼节的“面具”,我们能看到,每一片土地其实都有着自己的问题。
作为“西方人移民日本现象”的旁观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用取长补短的思路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羡慕、吹捧别人的长处,才是正确的视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