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宅在家里这两个月,观众都爱看什么丨图数馆

时间:2020-03-31 17:0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剧集——《安家》《完美关系》成国民剧《还珠格格》《亮剑》等老剧被N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宅家”期间,有七成以上的观众把“看剧”作为首


——剧集——

《安家》《完美关系》成国民剧

《还珠格格》《亮剑》等老剧被N刷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宅家”期间,有七成以上的观众把“看剧”作为首选的娱乐方式。其中,72%的观众选择追“在播剧”。这类剧集若放在日常工作日,他们很难坚守在固定时间观看。《安家》《完美关系》《三生三世枕上书》等均成为“疫情热播剧”。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今年2月共有7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破1;《安家》《如果岁月可回头》更是惊现破3的好成绩,远高于日常平均的收视数据。


此外,53%的观众选择回看经典老剧,《还珠格格》《亮剑》《法证先锋》《甄嬛传》《武林外传》等被频频提及。



谈及追老剧的原因,过半观众认为老剧内容好,怎么看都不腻;也有近二成的观众直言“新剧没有老剧拍得好”。但其中同样也不乏当下话题带动老剧回播,例如《王牌对王牌5》邀请《还珠格格》重聚,带来了一阵“还珠”回忆杀;《法证先锋4》滑铁卢,反而令观众反哺《法证先锋》前三部;孙俪主演的《安家》热播,也将部分观众再次引流回《甄嬛传》。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在疫情期间制定了特色片单。例如,优酷借疫情整合了一波医疗剧,包括《急诊科医生》《急诊室故事》《非自然死亡》(日剧)《妙手仁心》(港剧)等,以及《深夜食堂》(日剧)《美味奇缘》等美食剧,深谙宅家观众的需求。爱奇艺则上线了《大主宰》《两世欢》《鬓边不是海棠红》等独播剧。


某平台媒介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视频网站在疫情期间的点击量其实非降反升,一些作品的数据甚至比日常表现还好,“因为大家宅在家,其实是有了更多时间上平台的。”


——综艺——

《王牌对王牌》《快乐大本营》“笑”度疫情

近五成观众爱看“云录制”




剧集成功抢占观众时间,综艺却因疫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调查数据显示,66.5%的观众选择综艺消磨时间,但如今绝大多数在播节目却因无法录制而“库存不足”。


《声临其境》《天天向上》“云录制”特别节目保证播出,但从观众反馈上来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感。《天赐的声音》选择了先播出两周“精编节目”,后不得不戴上口罩录制;《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5》等则采用无观众“半复工”。与此同时,《嘿!你在干嘛呢》《我们宅一起》等“云录制”定制节目也应运而生。


据调查数据显示,45.7%的观众对此新形式表示“喜欢”,并认为很有意思;32.6%的观众为了弥补综艺荒,偶尔也会看看;仅有两成观众明确表示没有现场录制效果好。而在目前涉及“云录制”的节目中,五成观众喜欢《声临其境》特别节目。究其原因,其聚焦“声音”的节目属性,即便嘉宾不在场也并不影响声音的传递。“我们突出“家”的概念,带入主持人、首席声咖居家办公的氛围,以及参与达人的极致声音秀。这些应该是特别节目“声临千万家”的看点吧。”《声临其境》总导演徐晴曾表示。而44%的观众则对《嘿!你在干嘛呢》表现出极大兴趣。虽然“无演播厅,无工作人员,无妆发”,但明星平凡生活的真实记录还是吸引到不少观众,其中#李维嘉妈妈搞笑#、#何炅同款蛋糕#等话题都曾上热搜。


——纪录片——

靠美食题材“解馋”

抗疫、医疗主题最受关注




在此次调查中,虽然看纪录片的观众只有三成,但就大部分用户的观看习惯而言,比例已有所上升。其中,近七成的观众在疫情宅家期间,只能依靠美食纪录片“解馋”。陈晓卿监制的最新纪录片《沸腾吧火锅》上线一月有余,在腾讯视频已播出7400万次;《人生一串2》、《宵夜江湖》等已播出近半年的纪录片,评论区也多了不少“食客”前来惠顾。


《沸腾吧火锅》导演曲楠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因为疫情的影响,“火锅”现在也成为网友最怀念的食物,很多人都开始在家里自己做火锅。曲楠表示,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火锅很适合在家宅着吃,特别是看着《沸腾吧火锅》边看边吃,“我觉得挺带劲的。自助火锅,如果厨艺不错,可以自己制作汤底,如果不成,火锅外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聚焦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的纪录片,以及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在这个特殊时期显得格外意义非凡。各平台先后推出《在武汉》《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中国医生》等纪录片,通过vlog、纪实片等形式,多视角呈现了医护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状态。《中国医生》总导演张建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医生》里的不少医护人员目前已奋战在抗疫一线,《中国医生》团队也计划前往武汉,深入拍摄记录抗疫医生的困境与坚守。据悉,包括《人间世》团队在内等不少纪录片团队,都在筹备拍摄抗疫题材。



数据调查/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制图 许骁 校对 何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