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20年北漂,演了半辈子小人物,52岁王劲松当众揭

时间:2020-03-10 15:5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演员)这个职业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王劲松曾说。提到王劲松,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演绎过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演员)这个职业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王劲松曾说。

提到王劲松,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演绎过的电视剧角色,每一个都能够让看过的人记忆犹新。

《大明王朝1566》里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杨金水,《北平无战事》中的国府保密局站长王蒲忱,《破冰行动》里的大毒枭林耀东......都曾是王劲松老师的作品。

自1988年入行以来,在32年的时间里,从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一路成长为首屈一指的老戏骨,王劲松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堪称演艺界的逆袭教科书。

01、演艺,从一堵墙开始

没有谁天生会演戏,关键在于你是否身在戏中。相比于现在靠着年轻高颜值而被资本捧红的小鲜肉,王劲松的起点可以说非常低。

1968年,王劲松出身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后来,随家人搬迁至徐州。

他从小就喜欢电影,19岁那年,王父给了王劲松50块钱,让他独自一人前往省会南京,追寻他自己的演艺之梦。

“360公里,火车开了8个小时,半夜时分来到南京西站,这是我第一次来省会南京,而后的几十年,我的命运都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王劲松曾亲口说道:

“在我这一生中,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恩师程俊女士。”

1987年,王劲松考上了江苏省戏剧学校,由于基础差,常常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台词的程俊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年暑假,程俊偷偷地把王劲松叫到身边,说道:“你能不回家吗?如果你留下来,我专门免费给你补课,我担心你基础打得不牢。”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程老师不仅给王劲松补课,还单独给他开小灶,做菜给他吃,怕高强度的学习训练王劲松的身子会吃不消,那年的暑假,王劲松终身难忘。

毕业后,王劲松被分配到南京市话剧团,从布置场景的打杂工开始干起。

当时的话剧团团长是赵家捷(现南大戏剧影视系教授),看王劲松穷的可怜,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于是破例每月发给他30块的补助费,让他住在满是书的资料室里。

由于年纪小,接不到什么角色,所以王劲松经常泡在资料室里闭门一整天地看书。

偶有任务时,王劲松定睛一看,演的角色连路人都算不上,就是一堵黑白两面的墙而已。

坏人来了翻黑色,好人来了翻白色,没有一句台词,只能面无表情地转动身体。

虽然这很枯燥乏味,但对王劲松而言,这恰恰是学习演技的绝佳机会。

因为在这里通过观察他人的演艺过程,可以把自己在资料室看书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而这一学,就是数年的时间。直到他遇到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傅彪。

02、机遇,需要实力争取

1999年,傅彪来南京拍《等你归来》,刚好王劲松在戏里面客串了一个小角色,给傅彪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机缘巧合之中,二人逐渐结识。

有一次,傅彪开车带王劲松出门,一路上对王劲松说:“劲松,你是个好演员,但你在这里肯定会被埋没,你应该到北京去,那里才能展现你自己。”

此时30岁的王劲松正处于对未来的迷茫期,傅彪一席话,点醒了他。于是,王劲松开启了自己长达20余年的北漂生涯。

初来乍到,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王劲松想要在演艺圈里混,必须要有引路人,而傅彪再一次做起了引路人的角色。

当时的傅彪在京圈成名已久,积攒了广博的人脉关系,于是傅彪就带着王劲松拜见各路导演,一见面就对他们说道:

“这是我的好朋友王劲松,他是一个好演员,要价不高,只要你用他,我无偿给你串戏,随便几天,我分文不取。”

就这样,靠着傅彪的引荐,王劲松在北京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2006年,王劲松和导演张黎合作,拍摄了国剧巅峰之作《大明王朝1566》,并在其中饰演了太监杨金水一角。

这部戏彻底捧红了王劲松,也使得这个无名小卒正式得到了演艺界的认可。

戏中的杨金水,原是司礼掌印太监吕芳手下的一个小人物,因聪明能干被提拔的很快,浙江毁堤淹田案中,成了背锅的人,失势后受尽折磨:

在戏里有这么一幕,为了惩罚杨金水,3月份的天气,王劲松在北京大院子里光着身子,被一连串泼了十二桶冷冰冰的凉水,又被针灸师傅实打实地扎了四十多针。

为了保持人物得了失心疯的设定,全程面无表情地拍了三个多小时,硬生生地顶着寒冷和剧痛拍完了这场戏。

当天夜里,王劲松发起了高烧,一个人默默地去医院挂了几瓶水,谁都没告诉,第二天早上起来照常拍摄。

事后,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曾评价道:“王劲松的戏非常好,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饰演的杨金水,称得上是中国近三十年第一太监。”

张黎的《大明王朝1566》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对王劲松而言,张黎给他带来的不只是机遇,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03、演戏,不仅需要演技

2005年,张黎头一次找到王劲松,看上了他过往的经历,请他加入当时在拍的《锦衣卫》剧组,王劲松欣然前往。

一到剧组,王劲松就发现这里和他以往去的剧组不一样。

“有张黎在,所有人都很踏实。他很照顾演员,不会对任何人大声说话。”这是王劲松对张黎的第一印象。

当时的张黎刚拍完《走向共和》没多久,名声在外,却依旧能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演员,这给了王劲松极大的好感。

一年后,张黎再度找到王劲松,参与了《大明王朝1566》的拍摄。而这一次,张黎给王劲松带来的,更多是震撼。

“全剧组几百号人,上到导演下至场务,每一个人都十分踏实,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戏中去。”王劲松曾经回忆道,“曾经的那种盛况现在再难重现。”

王劲松的话不无道理。在《大明王朝1566》中,九成以上的主创人员那一年内只拍过这一部剧,几乎全都拒绝了其他戏的拍摄。

夏天的时间里,每人穿着厚棉袄一大早起来拍戏,一直要拍到晚上结束。

结束后,导演张黎还会组织第二天有戏的演员过剧本,讲戏,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各自回酒店,没有人约饭,更没有人泡夜店。

此外,张黎还是一个善于指点演员拔高演技的导演,他从不对演员过分夸赞,一句“还行”就是对演员的最高评价。

在讲戏时,张黎还会指一个方向,让演员自己悟戏,品戏,一步步地做到极致。

那是一个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多数的演员都对影视抱有崇高的敬意,维护着自己职业的尊严。

王劲松很幸运地能够和中国最顶尖的电视导演共事,在张黎的身上,王劲松学到的不仅是演技,更是一个合格演员所需要的一切品质。

04、成名,不可忘乎所以

2005年,傅彪因癌症住进了北京武警总院,弥留之际给王劲松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启示:“你把老生演好,你以后就有饭吃。”

2006年,王劲松在《血色湘西》中饰演的麻溪铺教书先生,在与日本军官的“华夷之辩”中,惊艳四座。

甚至许多人在看完这部剧后已经忘了主角是谁,但是戏中的瞿先生,一直作为经典人物在网络流传。

王劲松将小人物演绎到了极致。

也是因为傅彪临终前的一番话,给了王劲松更多的思考:“我现在演戏,除了看剧本和团队外,还多了一条,就是演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人物。”

在王劲松眼里,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外界如何称赞他的演技爆棚,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戏路定位。

比如,曾经有人找王劲松演一个农民形象,他就回绝了,因为王劲松从来没有体验过农民生活,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近距离观察这个群体。

如果要去强行拍摄,效果一定很糟,这不是王劲松心中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演员应该做的事。

去年6月,王劲松曾在上海电视节上怒怼拿着天价片酬却毫无演技的小鲜肉,剧组里曾有一个年轻演员把台词背完后,得意洋洋的到处向人炫耀,王劲松听了后说: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呐?”

正是凭借着自己精湛的职业素养和炉火纯青的演技,虽然已年过半百,但如今王劲松在自己的演艺之路上却是越来越火。

纵观他这一路走来的风雨,有贵人相助,但更多的还是靠着自我的拼搏,一步步地从底层做起,才走到了今天的大舞台上。

在这个资本流量为王的影视剧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像王劲松这样实力派演员,而不是毫无演技可言的流量小生。

因为前者代表的是真正艺术,后者只不过是“圈钱”的资本代言人而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