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天赐的声音》惹争议 “毒舌”点评该被全网骂

时间:2020-02-17 22:3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丁太升点评萨顶顶来源:上观新闻作者:钟菡当歌手萨顶顶和黄龄在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舞台上尽情歌唱时,画面突然切到评委席,丁太升面色凝重阴郁
丁太升点评萨顶顶丁太升点评萨顶顶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当歌手萨顶顶和黄龄在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舞台上尽情歌唱时,画面突然切到评委席,丁太升面色凝重阴郁,似乎蓄势待发。果然,“音乐合伙人”以肯定鼓励为主的点评环节结束后,丁太升立刻抢过话筒说:“在萨顶顶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僵硬,矫揉造作,她是不生动的……”一番犀利点评,把节目送上热搜,也陷入争议。面对网友的“毒舌”指责,2月15日,丁太升发微博辩解,“专业鉴赏团”不是“夸夸团”,“综艺舞台上,人们习惯了一团和气,习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稍微说几句真话,果然就有人受不了了”。“毒舌”点评该被全网骂吗?

最近的综艺节目里,似乎总要有那么一个“毒舌”角色存在。《天赐的声音》中的丁太升,令人不由得想起了《演员请就位》中的李成儒,《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的姜思达。 “这个舞台上大家喜欢互相客气,互相礼貌,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不是一件讨好的事情。”在《天赐的声音》中,丁太升台前幕后的观点,的确道出当下文艺评论的某种弊端:人情评论、红包评论泛滥,把文艺批评变成圈内人的人情戏。敢讲不同的观点,敢于直面问题、发出不同声音的独立艺评人,似乎成了难能可贵的存在。

的确,综艺节目需要一些毒舌点评。同样类型的《歌手当打之年》以评奖代替评论,直接用大众评委投票决定歌手的成败去留。在节目中文艺批评的缺位,使得观众对于毛不易为何被黄霄云奇袭成功,以及毛不易为何被淘汰等感到无法理解,同样引发全网争议。有趣的是,丁太升在微博上对该节目每首作品做出点评,得到了网友的认可,但为何这次他的毒舌点评就被全网痛批?

其实,错的不是毒舌批评,而是没有戳到痛处。批评家陈冲曾表示,当下文学批评最令人不满的地方,并不是“文艺批评变成了文艺表扬”,说“好”的多过说“不好”的,而是说“不好”的戳不到痛处,说“好”的也搔不到痒处。两相比较,后者害处更大。丁太升在评论萨顶顶表演过度、不够真实时,举了一个他自己都认为不恰当的例子,“一个很漂亮的女生,但是脸上涂了五厘米厚的粉,再去表演还能是生动的吗?”这个比喻缺乏说服力,引发大众的不适感,甚至被理解为人身攻击。“音乐合伙人”王力宏忍不住现场打断,表明自己对“批评的切入点不那么认同”。

激怒大众的还有丁太升傲慢的态度。“毒舌”评审,已经成了丁太升的一个标签。这不是他的评论第一次引发争议,此前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丁太升就曾因批评音乐人吴青峰的歌词品位而与网友互怼。作为草莓音乐节的缔造者之一,丁太升可谓资深圈内人士,他曾多次表示当下主流音乐审美有问题,并希望把自己在行业中感知和提炼出的观念传达给年轻受众,对行业做出贡献。但自上而下传达式的批评方式缺乏一种和行业人士及大众的沟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曾提出,批评家要对公众“说人话”。这种带有“学院派”的傲慢,自说自话式的批评,自然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不过,相比丁太升本人是否是个合格的乐评人,更引人思考的是当下综艺节目对于文艺批评的态度。近年来,同质化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天赐的声音》融合了《中国好声音》《歌手》的不同元素,既有抢人环节,又有竞演、合作部分。但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创新,人就是这么些人,作品就是这么些作品,无非A节目的选手,成了B节目的导师,在大众审美日趋疲劳的情况下,想要博出位,“毒舌”点评显然是最快的捷径。

丁太升对萨顶顶不留情面,看似“砸场子”的评论,是当下典型的综艺“名场面”,激烈的唇枪舌战,真实中仿佛又带有某些戏剧性,并且恰到好处地上了热搜。在《演员请就位》中,李成儒对《悲伤逆流成河》缺乏“家国情怀”的批评被郭敬明当场反击,“不喜欢的东西请允许它存在”。但在节目的幕后采访中,李成儒得以充分完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廉价的笔触,引起广发的共鸣。”这也使得这段毒舌点评被一部分观众接受和认可,并产生了思考意义。《天赐的声音》显然没有给丁太升进一步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反而将这一段有争议的言论放大,任由网友口诛笔伐。丁太升也在微博回应中表示,“团队很会剪辑,把我剪得很让人生气”。无怪乎有人进一步猜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包评论”——为了节目效果“自我牺牲”,一人撑起收视率。

敢于提出问题的“毒舌”批评,是推动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在综艺节目中,难免存在为了可看性而进行的剪裁,但需要被放大的和裁出的,是切中行业痛点的观点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毒舌点评,而不是怼人和抬杠的能力。

(责编:哈哈大王)


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