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环保整治问题,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不少猪场被迫关停转型。今年随着非洲猪瘟愈演愈烈,养殖户不敢养猪,业内兴起转养水产潮。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粤西地区有一部分养猪户通过铺膜或砌墙,改造猪栏,开始精养本地塘鲺。
本地塘鲺学名胡子鲶,又称塘角鱼、角角鱼,体色偏黄。本地塘鲺虽然和埃及塘鲺(革胡子鲶)是近亲,但在养殖和饮食界的口碑却有着天渊之别。本地塘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肉刺少、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
今年粤西养猪户转养本地塘鲺增多,与行情好有较大关系。据了解,本地塘鲺经历了2017年的低谷后,2018年开始复苏,今年鱼价再度迎来暴涨,目前粤西地区3两上本地塘鲺塘头价已涨至8.6-8.8元/斤,一些规格要求不高的鱼中,2两多的本地塘鲺也照样收。依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鱼价或有机会直指9元/斤。
本地塘鲺的养殖模式可分为精养和混养两种,在华南各地皆有养殖。作为底栖性鱼类,有的养殖户也会套养少量本地塘鲺作为调水改底来使用。粤西地区的本地塘鲺以精养为主,其中水泥池精养的产量和效益尤其突出。
在粤西地区,本地塘鲺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没有特定的放苗时间。水泥池精养本地塘鲺的养殖周期通常为4-8个月,一年可养殖两造,也有的养殖户可以实现一年三造。大规格鱼苗(1000尾以内/斤)的成活率普遍能达到8成。养殖前期可以3天换一次水,养殖后期每天都需要换水,换水量大概在30%-60%。本地塘鲺的上市规格通常为3-5两/尾,不同的鱼中会根据各自的需求来抓鱼。
本地塘鲺不仅高价,同时还极度高产,这得益于它的耐低氧能力非常强。对于一个技术成熟的养殖户,通过不停地大量换水,在一个100平方米的水泥池,本地塘鲺的产量往往在1万斤以上,个别养殖技术和条件好的池塘,产量能在1.5万斤以上。据了解,水泥池养殖本地塘鲺的放苗密度很高。一般来说,水位较浅(0.7-1米)的池子放苗密度为200-300尾/平方米,水位较深(1-1.5米)的池子放苗密度为400-500尾/平方米。听闻有些养殖户的放苗密度已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高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苗超过1000尾。
业内人士提醒:本地塘鲺是无鳞鱼,特别容易被虫害感染导致烂身烂鳃,高密度养殖病害防控尤其难以控制,一旦病害爆发,曾有鱼池一个星期之内十几万尾本地塘鲺死光光的现象,建议放苗密度适可而止,也切忌盲目跟风养殖,特别是经验不足的后入行人容易出现亏损。另外,本地塘鲺作为一个小众养殖品种,销售渠道几乎完全被他人控制,一拥而上养殖并不一定是好事。“2017年由于本地塘鲺供过于求,塘头价一度跌到6元/斤以下,鱼卖不掉,养殖成本提高,养户遭遇大面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