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褆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同时也是《雍正王朝》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经历和最后苦守皇陵的结局,让很多人对允褆都报以同情。咱们撇开正史不论,如果单说《雍正王朝》的话,允褆其实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心机婊”,只不过隐藏的太深而已,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看似被冤枉的“死鹰事件”,其实是一种“借刀杀人”之计。
首先说说为什么允褆是个“心机婊”?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其一:伪造太子手谕,调凌普兵马包围热河行宫这件事当时是和老八商量过的,老八尚且心有余悸,但允褆给出一个“高大上”的承诺:
如果事情败露,我一人承担,绝不连累你八哥
“好汉形象”立马就博得不少观众的喝彩,最早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阴谋”
首先,嘴上说“绝不连累八哥”,但事情万一真的败露,老八能置身事外吗?老九、老十、老十四这几个人都“八爷党”的铁杆支柱,让康熙相信老八没有参与,可能吗?允褆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却是下了一个“套”,将老八和自己捆在一条绳上了,只不过这样说出来更显得忠肝义胆;
然后再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干?皇位!《雍正王朝》的前面部分都是围绕皇位而展开的。这么干首先要除去的就是太子,这是允褆和老八的共同目标,但允褆的打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老八一旦参与了这个方案,就等于有把柄落在允褆的手里。如果老八真在夺嫡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子,这就是制约老八的证据;万一允褆登基的话,可以借此罪名处置老八。
如果这件事没有说服力,再看看另外一件:
事件二:拿到太子写给任怀安的信后,由谁上折?当时老八通过管家的努力,或者说是中了胤禛的圈套,得到了那封太子写给任怀安的信。这封信的份量很重,足以扳倒二次上位不久的太子,可是,当老八拿到信后,几个人却陷入了纠结之中。最后在老八的安排下,才决定由允褆上这道折子,允褆乐意吗?看表情都知道不乐意,但是,在老八的软硬兼施下,他又不得不答应。
他们为什么不愿上折?
其一:上次推举新太子的风波,直接导致了大学士佟国维的下台,也几乎将老八排除在皇位之外。这让允褆看到了希望,但是,皇子们也都清楚康熙的英明,谁表现的最明显,老大就是例子,谁也不愿以身试险;
其二:邬思道和胤禛有过一个谈话:
无论谁扳倒太子,都将不容于天、不容于地、不容于群臣,最终也将不容于皇上!
所以,已经开始觊觎皇位的胤禛也不敢冒然将太子的这封信转交给皇上,所以,借着高福的一个失误,将这个烫手山药“送”给了老八。老四不敢、老八不敢,老十四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鬼着呢
因此,在被老八逼于无奈的情况下,他虽然答应了上折,但是折子中一句话都没有,连康熙都说:允褆也学会耍心思了!这件事将允褆“阳奉阴违”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死鹰事件”最后咱们再来看“死鹰事件”。
这件事表面看允褆是被老八他们冤枉的,其实如果仔细梳理,就会发现很多漏洞:
剧中的鄂伦岱一直都是老八的人,被派去监视允褆,结果被允褆给“策反”了。既然是允褆的人了,为何回京还要去见老八呢?见就见吧,时间再急,也不至于背着那么重的“天石”去见吧?背就背吧,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留下让老八他们和它单独相处呢?
允褆和鄂伦岱跟随老八多年,老八的手段他们是心知肚明,尤其是老八派鄂伦岱监视允褆被发现之后,允褆和老八已经形同陌路。允褆明知老八会处处给他使绊,怎么会给老八这么一个“天赐良机”呢?
所有疑点综合起来只有一种合理解释,那就是,这完全都是允褆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很多人觉得这是“铤而走险”,允褆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其实允褆一点风险也没有。康熙看到死鹰后,即使大怒,再夸大一点,将允褆下狱,绝对不会“斩立决”,当康熙和允褆一对质,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再说了,不还有鄂伦岱吗?你小子背个“天石”和背个“死鹰”都分辨不出来吗?回京都见过谁?礼物都给谁看过?什么时候重量出现变化的?这一问,不就明白了吗?这个简单的道理允褆还是懂的,所以,就设下这个局,老八对他如果没有异心,那就皆大欢喜,兄弟还是兄弟,皇帝得到的就是“礼物”;如果老八起了狠心,在上面做手脚,允褆不用动,康熙就能将老八置于死地。这一招狠啊
在整部《雍正王朝》中,除了心机最深的大BOSS雍正皇帝外,允褆也绝对是弄权的高手,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他心里明镜似的。老八呢?别看整天呜呜喳喳,在“太子密信”上被胤禛利用,到了“皇帝拜寿”时又被允褆利用,他是空顶了一个“阴谋家”的骂名,最终一点好处都没落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