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不知不觉中,又快到了传统节日——春节。作为春节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央视春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来,春晚留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对央视春晚的期待好像没小时候那么期待了,跟小时候的春晚相比,总感觉现在的春晚少了一点东西。
你小时候的春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的春晚是什么样子?因为我出生在90年代,所以对于一些经典的小品段子还能娓娓道来。对于早期的春晚,其实最期待的就是赵本山了。我小时候的大年夜,大概是这样度过的,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那每一个人、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春晚,脑子了肯定会蹦出这些画面。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在过年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热闹,农村的年味要比城市浓厚很多。还记得我们家的大年夜是这样度过的。在厨房里,几个大人在厨房忙碌着,他们在包饺子,做一些“硬菜”,我们小孩子就在外面放鞭炮。在这个过程中,春晚就一直播放着,我觉得可以这样说,央视春晚算是一个背景音乐加背景画面,也不管是什么画面,反正有时间就看上那么一眼。
一直等到快晚上11.00了,这时候大家都聚集在电视机前面,因为有一个人不能错过,那就是赵本山。小孩子一动不动,大家们都一声不吭,所有人都坐在电视机前面,看赵本山如何逗笑我们。到现在还记得那些经典台词:“你以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要啥自行车、薅羊毛等等。大人们忙碌了一年,坐在电视机前面,被逗得哈哈大笑,真是精彩,这就是我小时候春晚的样子。
如今的春晚,越来越陌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赵本山决定不上春晚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对春晚少了一点期待,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虽然每年春晚导演组都会说,今年的语言类节目非常精彩、从语言类数量、质量上看,有有望创新高,非常令人期待。我每年听到的最多的“谎言”就是这句话。因为语言类节目作为春晚最大的卖点,一年不如一年。
在以前的小品中,台词能够成为段子。我说一句,你肯定能对上下一句。什么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论母猪的产后护理、拐啊,拐啊,拐卖了、什么运动以锣鼓为令,还有危险性?耍猴!这些台词在春晚过后,都能成为人人熟知的段子,如果你说不上来几个,那反倒是不正常的。反观现在的小品,是把网上过气的段子再和你说一遍。我听到的时候,只有尴尬二字。什么我想静静,静静是谁?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扎心了老铁等等。这些段子都是网上已经被流传了好久,再带到春晚舞台上,只能说缺乏创新。
春晚语言类节目,魅力不再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语言类节目越来越失去魅力?按照我们常人的观点,时代发展这么快,语言类节目的创新速度也应该更快呀,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首先是审查越来越严格。在早年的春晚中,相声小品追求一乐,只要能够让观众开怀大笑,也不会对台词揪得那么严,讽刺就讽刺了,大家也觉得很正常。但是这些年不一样了,春晚小品首先主题要突出主旋律,这样很多节目就为了突出主旋律而表演,显得很尴尬,也不能逗笑观众。
然后就是观众的选择更多了。不像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面看春晚,对每一个节目都认真评论,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但是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的
最后就是很多我们熟悉的喜剧老人都离开了这个舞台。比如之前说到的赵本山、还有陈佩斯、朱时茂、黄宏等等,这些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的喜剧老人累了,他们也渐渐地退出。但是新的喜剧演员又没有及时跟进,虽然有开心麻花团队、贾玲团队,但是趣味和观赏性少了太多。
流量为王,观赏性大大降低在春晚的舞台中,出现一些流量明星这个无可厚非,比较要满足年轻人的喜好。但是在语言类节目中加入流量明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语言类节目并不是他们擅长的,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在2020年春晚中就有:张若昀、吴磊、黄晓明等明星出演。我不是说这些人不懂得表演,比较都是演员出身,但是由于与喜剧演员相差太多,表演出的作品让人感觉观赏性很低。
在以前的春晚节目中,都是实力派演出,上台表演之后,因为出色的才艺而一炮走红。现在反过来了,谁的微博粉丝多,谁就上台,没有才艺,没关系,只要您粉丝多就行,谁还管那些粉丝是不是水军。
个人呼吁一下,在语言类节目中,尽量少请一些小鲜肉去跨界表演吧,在平时一个个地在微博热搜上占据了那么久,过年了,你们也该歇歇了。想要流量无可厚非,但是请不要拿春晚语言类节目开刀,毕竟这是唯一能让大家乐呵乐呵的节目了。
结语粉丝多了,话题就多了,节目的热度就上来了,这样的春晚,让我越发感到陌生,如果说一个节目不是以质量为主,那这样的节目观赏性就大大降低。想念赵丽蓉老奶奶,想念陈佩斯老师,想念赵本山老师,谢谢你们给我留下美好的童年春晚记忆。对于2021年的春晚,你有什么期待?你还会打开电视,继续看春晚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