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博上有个话题叫#现实版樊胜美#,是一个名叫《和事佬》(又名《杭州和事佬》)的杭州本地调解节目里的。
情节简单又残忍:一个女孩,一直被重男轻女的家庭吸血,家里不断找她要钱。她试过自杀。某一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走到钱塘江边,潮头打过来把她带走了。
这不是上班时间,不涉及工伤,本来和女孩供职的公司没有关系,女孩的父母找公司要赔偿,拿到了6万人道抚恤金,谁知他们回去一想转头还要继续要钱,是按照给弟弟的首付款要的。
正是因为这样,女孩公司的老板才找到《和事佬》节目组。
女孩是96年出生,2016年入职公司,工作三年,工作是美工,工资有一万多。这个年纪这样的女生这样的收入,是很厉害的了。
在公司里,女孩表露的都是阳光一面,但从19年开始,她时不时向朋友透露,她的父亲频频向她借钱,家里人需要她照顾等等。
朋友回忆,每次借钱一两万,即便是她没有一万,只有7000,父亲也让她全部转过去。
女孩告诉朋友,自己晚上会睡不好,常常想到小时候母亲对她不好的事情。
女孩生活也很节俭,公司同事说,她的手机是妈妈淘汰下来给女儿用的旧款。很多家庭都是父母用孩子的旧款,这一家是反过来。
出事前,女孩转给自己的男友3000块,称这是她身上最后的钱了。
朋友和同事都能从微博上感受到女孩的家庭太过分,给她很多压力。当妈妈一边压榨她一边说“爱”时,女孩说希望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
她想学会“薄情寡义”。
因为这些心事,女孩在19年常常有抑郁状况,在微博上也常常发现此类情绪,出事前不久她已经有过两次寻死事件。
这一点在女孩的微博上也可以得到验证,2019年下半年,她发过很多次消极情绪。
她曾两次激烈寻死,但也说过“好死不如赖活着”。
2019年10月17日,根据警方调查,女孩是凌晨和男友吵了架、喝了酒,心情不佳,到了钱塘江附近。刚好遇到涨潮,所以遭遇了不幸。
女孩的朋友也发文说明,她不是跳江,已经鼓起勇气准备继续面对生活,碰上了涨潮。
除了系统自动发的生日提示之外,女孩在微博的最后一句话是:“原来晚上的钱塘江这样美。”她本来会继续勇敢面对的,就这样被带走了。
朋友认为,她出事主要还是家里原因。
女孩出事之后,公司也很快联系救援,在殡仪馆见到了她的父母与朋友。出事之后,女孩的父母暗示公司给钱,甚至提议应该让同事们捐款赔偿。
处于人道主义关怀的角度,公司给了6万的抚恤金。老板说,其实公司方面无需为女孩的死负什么责任,是因为可怜这一家人,就给了六万。
(△女孩父母拿到钱,签字按了手印)
没过几天,女孩父母就反悔,要另外要三十万赔偿,还不断上公司吵闹、威胁。
公司让他们走法律途径,对方不依。
女孩父亲发信息给公司老板,号称要以死相逼。
在这之前,女孩的父母还向女孩的男友要了钱,男友存款不多,只有一万二千,父母直接要了这个男孩一万块。
女孩父母找到全新要钱的理由,称工作压力过大是导致女儿死亡的一大原因,说她常常要工作到十一二点。
但是公司出具的证据显示她的工作时长在正常范围内,新上的那个项目根本还没有开始。
老板忍无可忍说女孩死亡原因和其父母分不开,说他们就是要骗钱,女孩父母和亲戚暴怒,站起来吵架,化妆过来谈判的女孩母亲高喊:“什么叫骗!如果是你的女儿死了就值六万块是不是!”
生命是无价的,但这对父母在女儿活着的时候不善待她,在女儿意外死亡之后就想着用这条命讹到好价钱。
这对父母坚持说不知道女儿有抑郁情绪。老板出示女孩公开发过的聊天记录截图,她的弟弟和妈妈对话分明显示,家人明显知道这个女孩曾经说过要自杀。
在派出所调解时,女孩父亲还说多要的钱是为了儿子首付要的。
公司老板说,公司买过“雇主责任险”,他本来想这笔保险都给女孩家人,但现在如果他们再闹就不想给了。而且叫媒体来就是为了把真相说出来,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
就算是调解员说了女孩家长亲戚们要钱不占理之后,这家人还是坚持在之前六万的基础上“再搞个二十万”“搞不好算了拉倒”。一个“搞”字,也真是足够说明他们的心理了。
最后,这家人一共获赔16万。网友评论:为什么要给?
整个故事里每一步发展都如此常见而典型,典型到让人无话可说。女孩已经意外去世,活生生的细节加在一起,让人实在太难过了。
看过了这个女孩节目我好奇又点开了《和事佬》的微博和B站主页,血压又往上飚了飚。
看一下其他期节目的内容:弟弟5个月花光老妈15万养老钱,却把老妈还给姐姐养。
智力残障的女性遭人猥亵。
办完婚礼新郎就悔婚,男方称女方不能“传宗接代”。
——杭州不是很发达的城市了吗?不是都传说江浙沪相对还算性别平等吗?
这几年国产剧里的“被吸血女主”层出不穷,樊胜美之后有苏明玉,紧接着又是《精英律师》里的栗娜和《安家》的房似锦。去年很多观众对这类女主角“观感疲倦”,今天看了那个被潮水带走的女孩的微博,我对自己的“观感疲倦”都感到惭愧,现实里的樊胜美们还是太多了。
不过电视剧带给“樊胜美们”的“人设”和“命运”,本身也值得重新思考。
大部分这类女性角色是被创作者带着走到“和稀泥”境地的。
小说中的苏明玉跟苏家后来没什么联系,拥有了爱情以及其他感情滋养变得柔软。除夕夜父亲出意外她不得不去照顾,想的是:“亲情捡不回来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
到了电视剧里,苏明玉开场是跟妈妈切割的铁石心肠女强人,演到最后放弃了事业“百善孝为先”,一心一意陪苏大强治病。
还把苏大强扭回去变成了老爸爸人设。真要是有一点点清醒和对女儿的同情,他早干嘛去了?
《精英律师》里的俏秘书栗娜,极品爹和自立自强的女儿。
栗娜本来坚持要和父亲打官司以抹掉心理阴影,这拿的是讲道理甩逻辑坚决要保护自己生活的剧本,结果因为父亲生病,两个人的仇恨莫名化解了。这种温情真的看不下去。
《安家》里房似锦因为是个女孩差点被扔井里了,亲妈潘贵雨对她各种盘剥围追堵截陷害欺骗,最后潘贵雨生病了,男主还劝房似锦:“她从来都是为了这个家……”
在男主圣父光辉照耀下,房似锦又带着钱回去了,但看到病床上的妈也不想进门,让男主转交。
潘贵雨看到钱眼睛都亮了坐起来接着骂人,抒发自己要继续抓住房似锦剥削殴打的雄心壮志。
房似锦已经够累的而且不想跟妈妈联系,到底为什么要安排男主给她劝回去还送钱啊???
哪个国产剧能学一学《四重奏》:不原谅你爸没关系,别原谅了,最后一面不想见就别见了。
而相比之下尽管战线拉得很长,剧情反反复复,当《欢乐颂》走到第二季结尾时,樊胜美的表现已经不错了。
在第二季结尾,面对无赖哥哥的死缠烂打,樊胜美终于学会反击,说房子是自己出的钱自己可以卖,想打官司她就断了家里的生活费奉陪到底。
我到现在都不喜欢《欢乐颂》里那条“嫌贫爱富”的暗线,富人的烦恼都是重要的高级的,穷人的烦恼都是注定的,富人耍个小聪明都叫高明,穷人的努力因为见识短心太急就会失败。这些安排背后的视角不是悲悯是拜高踩低。
但是至少,在“被吸血的女儿”的书写上,樊胜美的走向还是比其他同类型女性角色的处理好多了。
首先她漫长的苦苦挣扎里也有很细腻的一面。她想做“捞女”,会撒谎,但都是因为她被父母和家里的哥哥长期吸血,自己赚钱却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捞也是为了家人捞,什么享受都没有。因为她沉重的包袱和道德负担以及善良的底色,讲感情,讲道德,有想要过上正常生活的渴望,她很难真的“捞”到。她会忍不住地看低自己,永远是扭捏的忖度的。因为健康阳光是被爱过的孩子的特权。
其次至少这样的女主角也在一次次挫折中渐渐学会改变,学会把自己心里的埋怨喊出来讲清楚。
诚然,现实生活逃出“原生家庭诅咒”不容易,在极端情况里,女孩子就算切断和吸血家庭的联系,也会被找单位、报警等等死缠烂打的手段再找出来。这样家庭里的女孩也的确是被大型PUA着,反而可能因为得不到父母认同而加倍奉献。
(△杭州女孩的微博透着绝望)
这种情况和导演编剧强行加入调解戏码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写“吸血的家庭让人难以逃离”,这种悲剧的走向应该是发人深省、启迪思考,而不是和稀泥。否则讲述这个故事的创作者,和那些把“爱”“孝顺”强加在女儿身上吸血的家庭,有什么区别呢?
观众对于这类被吸血女主感到疲惫,并不是想忽视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真实。但电视剧只突出狗血冲突引发“生气收视率”,又没有真正的思考和拆解,最后还强行和解,这谁还看得下去?
呈现“樊胜美”们的故事,有社会意义,重点应该是展现这种家庭背后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资源分配上明显的不公平,还有对女儿们的剥削。而不是狗血吵架拱上去就算了。
还有重复的樊胜美故事虽然生活里很多,可在创作者角度,拓宽叙述和表达总是必要的吧,父母对女儿的情感暴力有很多种,冷暴力、语言上的嘲讽、情感操控等等,有没有更多的现象可以挖掘呢?
《安家》播出后,樊胜美、苏明玉、房似锦一度被称为“扶弟魔天团”。可是我现在看到这个名号,也觉得很不公平。错的不是这些女主角,这么一定性,好像是女孩们的错,那么剧情里坐享其成的兄弟们呢?又隐形了。
被吸血的女孩,切割、逃离才是保护自己的方式。虽然这从情感到理智上都很难。
但被吸血不是女儿们的错。“扶弟魔”三个字广泛传播,又给一些女性带来了一些舆论压力。所以我决定下次换个角度来概括,比如“吸血家庭”“吸血兄弟”这类。
女儿们已经承载太多了,接着上一次的话说,强调“男性独立”迫在眉睫。独立男性必须跟姐妹平均分家族财产,独立男性不能要求姐妹给自己出房子钱。不要再吸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