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除了“演技炸裂”这个词,在观众中还流行着另一句话,“教科书式表演”。
什么是教科书式表演?
来看个资深的---
这个片段的原型,是周恩来总理1974年国庆接待外宾时的场景,彼时的周总理,已经被绵延不休的病魔折腾得骨瘦如柴,却依然强打精神,出席了设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庆招待会。
这也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不看原版,特型演员王铁成扮演的周总理,神态、身形、动作(声音),是不是可以称为教科书式表演?
因为这部电影,王铁成被观众认定是最神似周总理的人。
01
王铁成193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富裕家庭,母亲是旗人,父亲是天津富商。
优渥闲适的家庭环境,使王铁成从小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
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中央儿童艺术剧院,正式进入演艺生涯。
王铁成能成为周总理的特型演员,纯属偶然。
1976年1月8日,平地一声惊雷,周总理逝世了。
望着满大街悲痛欲绝的人群,有幸参加过总理追悼会的王铁成被触动了,暗自寻思:我能不能在舞台上扮演周总理?把他的音容相貌重现在观众面前?
凭着一丝毫无来由的执念,王铁成开始为扮演周恩来总理做准备。
他先是把自己的照片跟周总理的放在一起,仔细对比两个人的眉毛高低、嘴唇长短,琢磨哪些地方可以通过化妆修复,哪些地方需要后期处理。
然后再学习口音。
周总理是浙江人,平时说话平舌、卷舌不分,王铁成的方法是找同音字,比如“同志”,他就用“通字”代替。
靠着死记硬背,王铁成愣是用两个月时间,把一口京腔练成了浙江口音。
一年之后,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彼时,话剧《大转折》公开面向大众招募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早有“预谋”的王铁成以自荐的方式,顺利得到了这个机会。
经过半个多月不眠不休的各种准备(查资料、看影像),18天后,《大转折》第一次公开彩排,王铁成扮演的周总理一出现在舞台,就引发了现场一片哭声。
后续让王铁成“封神”的《周恩来》,正式开拍时,周总理已经去世十多年了。
拍摄周总理在招待会上那场戏的时候,现场服务员、工作人员、以及被邀请到场的群众,一见到带妆出场的王铁成,又是瞬间集体泪崩,掌声、呼唤声,哽咽声,经久不息,导致拍摄几次被迫中断,根本进行不下去。
当他在《大河奔流》中重塑周总理形象时,坐在台下观影的邓颖超身体前倾,看得全神贯注。多年以后邓颖超接见王铁成,给了他表演上的高度评价,和扮演周总理的一些宝贵的建议。
说回上一部的《周恩来》,让王铁成在一战成名的同时,还收获了不少铁杆粉丝。
其中之一,就是同样因扮演周恩来而被观众熟知的另一名特型演员---刘劲。
02
刘劲是四川阿坝人,1963年出生。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刘劲成长时期的唯一娱乐就是镇上的露天电影,那些翻来覆去的老电影,让刘劲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模糊的认知和向往。
1983年,屡战屡败好几次的刘劲如愿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军艺),开始他的表演生涯。
刘劲最终能跟周总理这个角色“结缘”,其实得感谢一个人---著名化妆师王希钟。
1995年,在电影《宋家皇朝》扮演张学良的刘劲,偶遇了王希钟老师。
看着刘劲的造型,王老师跟他说:你还可以演一个人。
刘劲好奇地问:谁?
王老师:周恩来总理。
这句来自业内权威的褒奖和肯定,让刘劲又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自己多年努力没有白费,失落的是扮演总理的机会哪能说有就有。
然而,没过多久,机会真的就自己找上了门。
1996年,《遵义会议》剧组找到刘劲,邀请他扮演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从天而降的喜讯,把毫无思想准备的刘劲吓了一跳,问工作人员:怎么会想到找我来演(周恩来)?
对方回答:王希钟老师推荐的。
就这样,忐忑不安的刘劲经过一番自我心理建设,还是鼓起勇气来到了剧组。
最终,在王老师亲自设计打理下,化好妆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刘劲,毫无悬念地又一次把大家惊呆了。
外形上的高度契合,加上出彩的演技,《遵义会议》播出之后,刘劲的特型演员之路也正式开启。
浅尝辄止之后,让刘劲功成名就的机会很快接踵而至。
从《长征》、《延安颂》、《决胜时刻》...等等,在一部又一部重大历史剧中扮演周恩来总理的刘劲,不但先后拿下了包括“金鹰”在内的多个最佳男主,还得到了周总理前助理李琦的亲自致电慰问,说谢谢他再次把年轻时的总理带回了大家身边。
众所周知,周总理本人是个大帅哥,而相貌端正、身材挺拔的刘劲多数时候扮演的,又都是周总理中青年时期的样子,久而久之,就给很多资深观众增加了代入感,产生一种“这就是周总理”的错觉。
基于此,刘劲还得了个“荧屏形象最佳(周总理)”的美称。
03
同为周恩来的特型演员,相比之下,孙维民的经历就要曲折很多。
1955年出生的孙维民,最早是辽宁话剧团的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才转行做了话剧演员。
尽管如此,从外形条件来看,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孙维民在当时怎么都不可能有机会去演周总理。
但世事就是那么无常。
90年代初,辽宁话剧团筹备已久的《西安事变》公演在即,关键时刻,扮演周总理的演员却生病了。
怎么办?
刚从中戏进修回来的孙维民有幸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了周恩来。
演出结束后,大家才发现观众的反响竟然还不错。
之后,从《七战七捷》、《大转折》、《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到《海棠依旧》,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孙维民先后在5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过不同时期的周恩来,是扮演周总理次数最多的人。
虽然如此,孙维民仍然是所有特型演员中最不占优势的一个,以至于连孙维民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演了这么多年的周总理,确实全靠化妆和演技。
比如《海棠依旧》,孙维民扮演的周总理年龄跨度是20岁到70多岁。
拍摄期间,为了配合唐国强老师的档期,其他演员通常一天要化好几次妆,来演绎不同年龄的戏份,比如这场拍的是70多(岁),下一场可能就是20多,再下一场可能又是40多。
如此循环往复地连轴转,累坏化妆师不说,最苦不堪言的还是演员。
因为随着年龄、场景转换,角色的神态、语气、表情、心理都得快速切换到相应状态,对于疲惫不堪的演员来说,这一点真的非常考验演技和耐心。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海棠依旧》播出后,不但迅速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和口碑,还被业内人士盛赞为“高原中的高峰”。
而“最不像”周恩来的孙维民,也因在剧中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造型和表现,成为观众心中的又一经典。
除了以上三位,国内其实还有很多扮演过周恩来的特型演员,这些人中有的因扮演的总理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后续戏路变窄;有的为了维护伟人形象,终其一生,都只演了周总理一人。
当他们被问到,“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遗憾吗”?
他们的回答是,“不遗憾,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这角色”。
和眼下某些当红流量相比,这些有原则、有底线、有实力的特型演员们,才是名副其实的顶流。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不以物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