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问:同样都是上过春晚,为什么郭冬临不红?
看到一个最搞笑的回答是:全中国的妈妈都认识他的大光头,他还要怎样才算红?
据统计,郭冬临曾上过20次春晚,从1996年他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
在很多零零后依然知道赵本山、冯巩的时候,郭冬临为什么被人质疑?
01
1993年郭冬临出演小品《市场速写》,搭档高秀敏老师,饰演一个卖衣服的实诚的小老板。
1995年小品《有事您说话》,扮演一个带着点大男子主义的普通职工,日常在漂亮媳妇面前吹嘘,喜欢高呼''牙刷就是证明!''……人人都记住了他“吹嘘、好面子”的形象。
1996年搭档魏积安、赵亮表演小品《路口》。
魏积安饰演一个在路口卖茶水给人指路的热心老大爷,赵亮扮演一个想投机取巧赚钱的小伙子,郭冬临是一个性格耿直、眼睛弱视的问路人……三个人产生了奇妙的矛盾,各种笑点由此展开。
那时候的郭冬临还有头发,饰演这个性格耿直的问路人演的出神入化。
很多人觉得那个年代的小品演员都是半路出家,其实郭冬临是专业的演员。
5岁时,郭冬临随母亲在演艺界打拼,和母亲一起在全国各地说评书。
10岁多,登台表演。
高中毕业时,没有表演经验的郭冬临竟顺利地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十分有天分。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郭冬临又报考了北京人艺,曾经是北京人艺的演员。
20世纪90年代中期,郭冬临从北京人艺辞职,后来在影视、小品、主持遍地开花,最擅长演绎和老百姓比较贴近家长里短的故事,以演小人物著称。
不论是在春晚上,还是在影视剧中,他的角色都毫不起眼又非常真实。
1997年,在央视春晚上与蔡明、郭达共同出演小品《过年》。
1999年,第二次搭档郭达、蔡明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表演小品《球迷》。
2000年,郭冬临第一次与冯巩搭档并表演相声《旧曲新歌》,这也是他春晚最火的那次,家家户户看过他的节目都会唱两句:“火红地太阳刚出山……”
2005年,第一次与牛莉合作在央视晚会上表演小品《男子汉大丈夫》。
2006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搭档魏积安、黄晓娟表演小品《实诚人》,饰演实在的小石。
2008年,联手周涛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新闻人物》。
2010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搭档牛莉、刘鉴表演小品《一句话的事儿》。
2012年,郭冬临携小品《面试》登上央视龙年春晚,郭冬临饰演一位被店长误认为小偷的求职者。
2014年,郭冬临再次凭借小品《人到礼到》登上舞台。
2015年,郭冬临携小品《一定找到你》登上春晚。
2016年,郭冬临携小品《是谁呢?》登上春晚。
……
数年来,人们记住了“你鼻子上俩眼是出气儿的呀!”“冲动是魔鬼!”“有事儿您说话”……无数经典语录。
每年春晚都会有几句话火遍大街小巷,恨不得大年初一都带着当年时髦的那句话拜年。
郭冬临的经典语录之所以没那么火爆,大概就是都是我们平时说的,是被他提起,而不是被他创造。
他不是那种爆炸式的红,是让你潜移默化的记住他。
看过一次他的小品觉得也就那么看过了,等第二次看他的小品时忽然惊醒“这不是上次那个小品里的小伙子吗”……看得多了不觉得上瘾,但要是忽然有一天消失了,还觉得少点滋味。
因为除了他,没人再能把中年男人的生活和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02
在当今时代,一提起小鲜肉就能想到一堆名字:易烊千玺、刘昊然、吴磊、蔡徐坤……
提起大叔这个类型照样能说出:吴秀波、靳东……甚至郭德纲。
但是提起中国的“中年男人”代表是谁,最合适的只有郭冬临,甚至好莱坞都找不出能模仿他的。
郭冬临有着标准中年男人外形。
为了掩盖脱发的情况,干脆开始以秃头的形象生存;人到中年生活还不错,满面油光;开始发福,但又不是死肥宅的那种胖,是所谓的“向心性虚胖”。
不许要刻意的表演你就会觉得这个人一定是兢兢业业的企业职员,常年认真工作不轻易请假,一个月工资几千全部上交给老婆。
甚至仔细观察还能联想到这个人一定会做饭,做家务做的比老婆还多,跟老丈人喝酒一定认怂。
光是看到郭冬临的外表你还能想到他家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定是老婆发火,老婆一发火,他自己主动跪到搓衣板上……
在历年春晚郭冬临饰演的角色中,他都是这样的形象。
包括春晚编剧们在面对郭冬临时,每次都会给他安排上幸福的家庭。
演媳妇的女演员从蔡明到牛莉,从周涛到刘涛……流水的嫂子,铁打的郭冬临。
没人能代替他这个角色。
互联网时代,郭冬临也跟风注册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他的账号不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
他的账号叫“暖男先生”,特别贴合自己的气质,他本人也说:想来想去,觉得暖男先生最适合自己。
郭冬临这种气质,比小鲜肉更难得。
迷人就迷人在:他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中年男人人生的真谛不在健身房,不在KTV,而在那些自己可以把握的东西。
比如能窝上一天的沙发,牢牢攥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还有偷偷藏的私房钱。
平淡,又自得其乐。
03
郭冬临虽然比不上娱乐圈如鱼得水的那些人,但是也比大多数明星要知名。
再加上醒目的光头,想不记住他都难。
他却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017年,郭冬临参加了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小品《取钱》。
在小品中,一个骗子打过电话来时口音是河南话,郭冬临顺嘴说了一句''十个河南九个骗''。
后来直接被人指控“地域黑”。
最后的结果就是郭冬临得向所有河南人道歉,并每人赔偿一元钱,大大小小算下来也要1亿元左右。
本来这件事情的责任也大多不在他身上,因为剧本是编剧写的,但他却一个人背了下来,也是挺惨的。
其实郭冬临是挺低调的一个人,除了舞台上的表演,很少会听到其他关于他的新闻。
曾经在春晚舞台上那么风光,如今却一落千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54岁的郭冬临只能靠走穴接商演为生。
比起吸毒、赌博……他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在短视频上也挺受观众喜爱的。
他塑造过的那些人物形象,可以自己吃亏,也可以自己服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但却不能摒弃“实诚”。
为人如此值得敬佩,但作为演员一直是这一个形象,没有新的尝试,就如同自断前路。
每一个角色在观众的记忆中存活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年龄渐长的人看腻了,知道他就是这样,不再会有新意,也就不看了。
年轻人又怎么会对中年人的家长里短感兴趣呢?
不论如何,郭冬临都是春晚舞台上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