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

时间:2020-12-02 17:52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不管你平时关不关注理财,想必一定听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它自从2000年出版以来,一直稳居《纽约时报》畅销榜前10名,累计销售量将近30

不管你平时关不关注理财,想必一定听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它自从2000年出版以来,一直稳居《纽约时报》畅销榜前10名,累计销售量将近3000万册,在109个国家发行,在畅销书记录中被人们誉为神一般的存在。今年是《富爸爸穷爸爸》在美出版20周年,作者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要,进行了再次修订,让该书再一次引起热议。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在推荐该书的时候,人们总会说:这是一本财商启蒙的绝好教材。在我看来,该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远不止于此。

该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是一名企业家、投资人,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他之所以能够早早的实现财务自由,就是因为在面对亲生父亲(穷爸爸)与朋友的父亲(富爸爸)不同的财富观念时,他选择了相信富爸爸,并亲身实践。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左为穷爸爸“收入-还债-支出”的财富观念;右为富爸爸“收入-购买资产-新增收入”的财富观念

书中“富爸爸”和“穷爸爸”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财富观念,其实暗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富爸爸的灯式思维 VS 穷爸爸的镜式思维。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中总结出了一个“灯”与“镜”的概念。我们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这盏灯只能照亮很少的一部分环境,但这不是环境的全部。如果我们有灯式思维,我们就会提着灯,不断往前走,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然后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和行动。而如果我们使用的是镜式思维,就可能只会关注镜中呈现的内容,而忽略了看不见的地方。

书中的穷爸爸喜欢用普世的价值来决定自身的行为和需求,认为所见即所得,虽然他事业成功,却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就是镜式思维的代表。

而富爸爸却截然不同,他总能独立思考,不畏惧任何困难,敢于在未知的困境中寻求出路,虽然学历不高,但后来成为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就是灯式思维的代表。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下面,我们就结合书中两位爸爸的实例,来分别验证“镜式思维”和“灯式思维”是如何影响他们,从而反思在子女养育中的启示意义。

01 面对财商:镜式思维关注事实,而灯式思维更看重结果

作者的两个爸爸一生勤奋,都有不错的收入,事业都很成功。他们在作者成长的路上都给予他很多建议,但建议内容并不相同。

穷爸爸总说:

“贪财乃万恶之源!”

”花每一分钱都小心谨慎......”

“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我对钱不感兴趣......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我可付不起!”

面对想要的生活和事物,穷爸爸总是羞于谈钱,逃避面对。他惯常使用陈述句,促使你放弃,仿佛在说癞蛤蟆不要吃天鹅肉,不要痴心妄想。

而富爸爸却总说:

“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风险控制之内,就大胆去投资。”

“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金钱就是力量!”

“我怎样才能付得起?”

富爸爸更喜欢说疑问句,他会不断鼓励你想办法。他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也因此一步一步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人生巅峰。

可见,镜式思维更关注“事实”,就像镜子直接折射出事物的样貌一样。所以穷爸爸认为:我没有钱,就不要去想着消费超过能力范围的事物;而灯式思维更关注“结果”,我现在看到的只是灯下一小块被照亮的地方,这不是我的全部。所以富爸爸认为:财富是要靠自己争取的,通过努力,是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的。

富爸爸认为,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大脑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负担得起?”,则会让大脑动起来,调动起全身每一个细胞去想办法、找途径,获得心中想要。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遇到许多关于财商教育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已经有了很多玩具,依然吵闹着要买新玩具。解决这类财商教育问题,就需要像富爸爸一样启动“灯式思维”。

最近微博热议的应采儿教育儿子Jasper的一段话,得到全网好评,也印证了富爸爸的观点。应采儿在面对儿子想要买一架钢琴的诉求时,她不是简单直接地马上就去买;而是告诉儿子,“你想要的东西很贵,但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虽然当下没有买到钢琴,但是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就成了Jasper头顶点亮的“灯”,他开始每天到老师家认真地练琴,最终应采儿将钢琴作为奖励买给了Jasper。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要让孩子懂得“延迟消费”。父母既不能像穷爸爸一样彻底“不消费”,也不能对任何事物都“立即消费”,而是应该将孩子的喜爱之物作为一盏灯在其心头点亮,鼓励他挖掘自己的天赋和能量,直至最后达成目标。

02 面对困境:镜式思维过度恐惧失败,而灯式思维勇敢迎接挑战

在书中,两位爸爸都经历过破产,但是面对人生的重大困境,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穷爸爸遇到破产,非常悲观,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他对作者说:“你看,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于是这句话成为了现实;而富爸爸面对破产,则认为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贫穷是永久的。他很平静地说:“我虽然银行里没有钱,但是我有脑子啊,我有丰富的理财知识,我依然是个富人。”最终,他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几个月就东山再起了。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说:世上有两种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乐观者往往成功,悲观者往往正确。

镜式思维的穷爸爸,总是悲观恐惧,所以无法接受自己破产的事实,久久沉溺人生低谷。而灯式思维的富爸爸,却好像眼中从来没有困难,即使是面对破产这么大的事,依然乐观向上,泰然处之,在他看来,最大的财富其实是自己,人生总有翻盘的可能。

《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在儿子面临学业问题,将被开除时,对孩子从未放弃,他教会了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他对孩子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一直想”。最终,儿子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马皓文这样的爸爸无疑是孩子生命中的太阳,他不被眼前的困境打败和干扰,并保持乐观,这种乐观也感染了孩子,最终他和孩子一起突破了各种世俗的限定,收获圆满的结局。

面对困境时,镜式思维育儿,很容易让我们被孩子一些阶段性,暂时性的行为和表现迷惑,从而倍感挫折,自怨自艾;而灯式思维育儿,则更加独立而坚定,能够拨云见日,给予孩子理想和勇气,从而使孩子产生源源不绝的前进动力。

03 面对教育:镜式思维是做木匠,而灯式思维是做园丁

在教育这件事上,穷爸爸说的最多的话是:“好好学习,才能找大一份好工作,养活自己”,而富爸爸说的最多的话是“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就能开自己的公司,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给别人”。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两人的格局差别高下立判。

当作者想向富爸爸学习如何赚钱时,富爸爸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让他去便利店打工,用眼睛去发现赚钱的机会。

富爸爸对作者说:生活是一门课程,但这门课程并不会用语言来教你,它只会推着你转。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变得愤怒并把这些气发泄到他老板或者他爱的人身上,而有些人却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并欢迎生活来推动他们。

对于该怎么学,穷爸爸是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直接指导;富爸爸则是给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自己探索,最终作者选择相信富爸爸,掌握了财富的秘密,并成为了一名不受财富困扰的人。

《园丁与木匠》中提到:木匠式父母要把孩子按图纸打造成一个工艺品,但哪怕图纸设计得再精妙,父母的打造手艺再精良,都只是在塑造孩子的外在表现。园丁式父母则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安全的环境,在孩子发展得明显有问题时,他们也会剪裁,但基本上是支持孩子随着内心本性去发展的。

镜式思维的父母,就像木匠一样,他们企图在育儿的世界里,按图索骥,一比一复制,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

比如《小欢喜》里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她坚决不同意让儿子参加艺考,在她的认识里艺考不是常规之路,以后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老老实实高考才是正道,因为别人家小孩都高考,没几个艺考的。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相比而言,灯式育儿的父母就显得从容很多。他们就像园丁一样,懂得有的放矢,更注重孩子的内核,允许孩子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子。

明星黄磊一直以来为女儿多多营造的就是一个开明宽松的生长环境。他鼓励女儿多尝试,甚至邀请12岁的女儿担任话剧的女主角。他说并不是绝对支持女儿成为艺人,只是希望她能多角度体会人生。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木匠擅长对照标准,精雕细琢。这是镜式思维的优点,但是对于孩子这种充满生命力的个体,如果一旦选择照搬照抄,就抹杀了孩子的灵魂和父母的育儿享受。相反,园丁擅长整体布局,他们总能有意外的收获,就如同我们育儿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心明眼亮,因地制宜地去启发孩子,让孩子度过一个美丽、充实、激情的人生。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那么,到底该怎样把富爸爸的灯式思维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1. 遇到问题,不贴标签,把镜打碎

作家斯瓦蒂曾说:父母喜欢所有可衡量的结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被别人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比如姐姐说妹妹为人小气,奶奶说孙子顽皮,妈妈说女儿英语不好等等。这些标签都让孩子感觉压力巨大。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不要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奖项、比赛分数及升学结果。要从内心,把这些“现实”反射的镜子打破,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2. 列出清单,找到症结,把灯点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简单的生活问题,我们姑且可以依样画葫芦地教孩子解决,但是对于涉及孩子内在需求的深层次心理问题,这种方法显然无法奏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把问题的的症状列出,逐一分析,为孩子点亮一盏灯,告诉孩子问题在哪,与孩子共同探讨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的突破。

3. 一一对应,多方尝试,提灯前行

找到了问题,就需要尝试。这种尝试一定是反复多次,并且需要用到多种方式方法的。就如同我们点着灯在迷宫里走路,这条不行,再换下一条,需要反复尝试,才会找到出口。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孩子极大的耐心,最终让孩子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拾得方法,找到自信。

04 结语

《富爸爸和穷爸爸》一书中介绍的财商理念固然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但其中所包含的教育内涵,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育儿是一件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复杂事情,我们绝不可能像照镜子一样,一眼望穿孩子的过去以及未来,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使用“灯式思维”,充分尝试,多角度解决问题,善用耐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给予孩子实现更多可能的机会。

《富爸爸穷爸爸》:贫富之间,隔着两种底层思维引发的教育鸿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