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读呀 分享知识~
最近终于看完了一部被朋友安利许久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原生家庭导致松子悲催的一生,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松子本来是个很美、性格也好的姑娘,可是她的父亲过于严厉,又不懂得表达,以为被父亲“嫌弃”的松子开始了需求被爱的人生路。
她遇到不同的男人,有的打她,有的花她的钱,有的还逼她做脱衣女郎。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爱,可是对方却说“松子的爱太耀眼”,反倒逃之夭夭。
松子为什么总是遇到不良人呢?因为她太渴望有人陪伴了。原生家庭给她烙下“缺爱”的伤痕,她用一生寻求解药。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文章,一个人成年后能否幸福,家庭教养模式真的太重要了。
教养的4种主流类型,你是哪一种?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经过长时间跟踪研究,根据父母对孩子的管束严格程度和管束特点,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4种,分别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那么,每一种管束方式有哪些特点,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不同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第一种类型:权威型
权威型父母特点:对孩子高要求、高标准。悄悄说一句,作者我本人就属于成长在这种家庭里。权威型父母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我要求孩子成龙成凤”的期待,所以他们的期望值比一般父母高。就算其他父母认为孩子要快乐成长,权威型父母认为“我不管,要有出息就没有什么快乐的童年”。
从学习习惯、到为人处事到每一个生活细节,权威型父母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人生规划中,还会事无巨细滴提出标准、规则。
权威型父母心肠是真的“硬”,可以说是4种类型里最“正面刚”的家长了。他们的惩罚会来得那么猛烈,他们脱口而出的责骂是那么让人心碎。不过,奖罚分明也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或者取得了成就,他们也不会吝啬钱包,而是愿意带着孩子吃吃吃、买买买。
权威型的父母像一个公正的管理者,懂得均衡严和爱之间的度。
尽管对成长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其实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权威型父母能够平衡好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成长在这种家庭中,能够不断进步。在性格、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比别的孩子要出色。因为他总是“无时无刻”感受到期许。
总体而言,权威型家庭养出来的孩子——
通常对人生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要什么。责任心强、能力出众,成绩优秀。性格自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理心很强。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高,比较要强。社交能力强,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可能更想获得认同感、鼓励,喜欢听表扬。渴望有存在感。希望被重视。有时候难免脆弱。第二种类型:专断型
和权威型父母比起来,专断型的父母——嗯,没错,就是你们理解的那样。独裁、控制力强,在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有同理心这一点上比起来,专断型的家长有点像“独裁者”。
这么说不太好,但事实如此。我有一个朋友,她从小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她的妈妈对她有极强的控制欲,小到她每天的发型、穿着、到穿什么袜子,大到几点回家、看什么书,和什么人交朋友,都管得非常严格,容不得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最可怕的是,他们几乎也不给“为什么”。我的朋友因为初中看言情小说,被她妈妈发现,大怒之下,书都给撕了。她哭着问为什么撕书,我不看就行了。她妈妈冷静地说,没有为什么,我定了规矩,你就要执行。
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非常不对等,没有平等的交流,也缺乏理解,更谈不上体谅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孩子犯错,他们就会采取暴力极端的手法,就像在宣泄自己的愤怒一样,没有艺术可言。
我的朋友后来表现出一种极不自信的人生观,交了几任男友都没有成功,最终都是男方主动提分手。典型的专断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遭遇这种可悲的不幸福的结局。
总体而言,专断型家庭养出来的孩子——
成长环境较为压抑,每天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人际交往会存在问题,尤其是影响成年后的社交、婚恋上。性格比较内向,没有安全感,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被他人影响。出现因性格导致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原因大概率存在。第三种类型:放纵型
从现在开始谈到的两种类型,都属于放羊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要求不高,“你快乐就好”。只要孩子高兴,想怎么来怎么来。
放纵型的爸妈通常自己成长在较为严格的环境里,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点厌恶,不希望孩子也经历这样的严格管束,所以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几乎没有要求,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行为举止是否得当。对于孩子的需求,放纵型的爸妈也是会想尽一切方法满足他们。
总体而言,放纵型家庭养出来的孩子——
成长环境较为宽松,孩子大大咧咧。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具有同理心,容易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不太善于控制情绪,想发怒就发怒,随时都能发飙。性格中易怒、暴躁、冲动等问题。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能立即炸毛。第四种类型: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大概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工作特别忙或者外出打工等等,对孩子的成长“低要求”。几乎可以说,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就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这样的父母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事务中去,亲子关系几乎可以说较为淡漠。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几乎就是要靠自己。很可能会有两个极端,一个就是孩子非常自立,另外一个就是孩子缺乏引导、没有亲情,容易钻牛角尖,情绪也变得无所谓,他们也对“爱”表现出较为冷漠的态度。最终可能导致性格更加孤僻。
4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哪一种结果最好?研究者认为,最理想的状态非第一种权威型最好。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关爱,懂得欣赏孩子,既能把握孩子成长的方向,像掌舵人那样,又能给孩子足够包容的环境。亲子关系较为和谐,既有张有弛,也能有效沟通。
其他几种方式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比如要么对孩子掌控太过,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会让孩子过分压抑。要么就是彻底放羊,孩子缺乏引导,容易把路走偏了。
每一个孩子都像一片叶子,没有一片叶子相同,同理,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4种教养方式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于:教育的尺度在这里,“度”是最重要的。掌握好这个管束的度,根据孩子性格因材施教,这样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拥有完备的性格,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