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整部影片看下来,难免发现创作者对校园霸凌并没有太深入的探讨,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常常被故事的起伏和悬疑效果所吸引,却容易忽略霸凌本身的问题。
霸凌事件由两个主体组成,一是霸凌方,一是被霸凌方,《少年的你》将更多重点放在描述主人公身世如何悲情,遭遇如何惨痛,却很少交待施暴一方少女的家庭、身世、内心状态、施暴的动机。
片中霸凌的始作俑者魏莱出自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父母大概是某个领域优秀的人才,她貌美如花,学习成绩优异,是什么让她成为校园暴力中施暴的一方?
当观众开始思考这一切时,就会发现创作者的观点十分模棱两可。
一方面影片刻画了魏莱父母刻薄势利的形象,想表达孩子的恶行来自家庭教育中精明利己、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让老杨警官说出“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只是不好的你都忘了”这样的台词,似乎想要建立一种“恶童”形象,表达“人之初性本恶,而教育使人向善”的观点。
创作者表达上的模糊,加上戏剧冲突对社会表达的消解,让观众恍恍惚惚就看完了电影,只记住魏莱的“恶女”形象,却忘了问“恶女”为何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