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快节奏是效率,慢节奏是沉淀;人不可能永远领先,但是能够永远专注,这就是芒果台的新综艺《巧手神探》的点题之义。
从最早的快综艺盛行,在激烈与热闹里寻找快乐的释放,到慢综艺悄然布局,于恬静与安逸里寻找本心的回归与宁静。泾渭分明间,似乎将不同综艺节目的不同功能与需求进行了划分。
《巧手神探》却是似乎打破了这样的界限:镜头所聚焦的主角“手作”,无疑是需要手作人们耗费时间与经历潜心制作的。无论是第一期节目里以假乱真的蜡像,还是栩栩如生的微缩景观,这些包含着勤劳智慧与情感融入的作品,都是“慢”的创造。
而节目采用的圈内能工巧匠们组成的巧手队为守方,以思维敏捷的艺人神探队为攻方,于攻防对战间甄别手作“真身”的模式。同时吸取了类似破案类综艺的悬疑布局:神探队要在排除队里卧底干扰的情况下,于巧手队以假乱真的作品里甄别出目标。紧张的节奏,悬疑的设置,都是“快”的显著特征。
本质而言,《巧手神探》绝对是一档全方位展现手工文化的硬核国综,无论是第一期里已经现身的雕塑、微雕,还是在之后节目中将一一展示的面塑、刺绣、玉雕、木工等中国传统技艺,都是匠心与艺术的结晶。
其实过往也并不缺乏展现此类主题的节目,但基本多采用情景纪录的模式。这种类纪录片的模式节奏沉缓,虽然沉浸感强,但放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难免会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中。
《巧手神探》便是一次尝试破解窘境的尝试,巧手队和神探队的攻防对战,本质上是展现这些手作到底有多么精巧,多么足以乱真的过程。
譬如在第一个房间里,展示的是大象东方创始人周雪蓉的蜡像。神探队提出的几个鉴别蜡像真假的观察切入点,包括手部肤质色泽,眼睛局部细节等,却依旧没有能够成功实现一次性的甄别成功——这些蜡像竟如此逼真,细致到连毛孔头发都没有破绽。
最后神探队成功鉴别的套路,居然还是依靠通过前后两张照片的对比,采用“大家来找茬”的方法来对比动作位移,才成功锁定了目标。由此亦可见,这些蜡像到底栩栩如生到了何种程度。
如果说第一个房间里的蜡像作品是栩栩如生,给奇探队造成了巨大的干扰;那么第二个房间里的分子料理,则是以“打破常规认知”对奇探队造成干扰,也充分展现了它本身的魅力所在。
譬如,你如何也不会想象到,一杯色泽如苦瓜汁的饮料,其实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西红柿鸡蛋汤,只不过它是绿色的。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做出颠覆传统厨艺与食物外貌的作品,打破和重建大家对于食物的认知,这也正是“分子料理”的魅力所在。
所以奇探队存在的意义,既是节目氛围的调节器,更是代表着普通观众对于这些手作的好奇。他们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带领观众共同感受这些匠心工艺。至于首播收视率即拿下双域第一,五大热搜话题出圈的成绩,只不过印证了这样的匠心尝试,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确实征服了现在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