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即将收官,却在最后陡然被吐槽“人设崩塌”。根源在于,徽柔被驸马家暴以后,不仅原本疼爱她的官家变得冷漠,就连她一向敬重的曹皇后也“道德绑架式”劝架,一下子让观众直言“气的脑壳疼”。
其实,这并不是曹皇后“人设崩塌”,而是以她的立场只能劝和不劝离:原本官家对她的内侄曹评很有意见,更是担心如果曹评娶了徽柔,日后定会坐大了曹家势力,这样就有悖于他“持平”的理念。
加上官家对于生母的愧疚,以及子女接连夭折的“上天警示”,让他笃信只有不断以尊荣补偿李家,才能让自己的心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曹皇后又能以这样的立场去发表意见?
由此可见,那些将曹皇后比作《清平乐》“最大反派”的说法,有多么的滑稽。实际上,纵观《清平乐》全剧,最多有些人设不怎么讨喜的角色,但要论真正的反派,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从最早压制官家的太后,到与晏殊、范仲淹争斗的吕夷简、夏竦;从被批“沽名钓誉”的王拱辰,再到跋扈不可一世的张贵妃;这些角色似乎都有让人不喜欢的理由,但要把这些角色视作“反派”,实在还是有些牵强。
章献太后虽然看起来处处压制少年官家,不肯归权。但直到官家真正亲政多年后,才懂得大娘娘肩上的重担有多沉,她只是恪守着先皇对她的嘱托,尽管受尽委屈与指责,终究是承受了这一切。
被鄙夷为奸臣佞臣的吕夷简、夏竦,其实各自在治国才能都有建树:吕夷简不仅多次约束太后的专权,又重用范仲淹对峙西夏,正确处理了许多社会矛盾。相较年轻气盛的欧阳修等人,吕夷简更加圆滑善应变,但在清高的士子们看来,这就是奸。
而夏竦虽然在《清平乐》被塑造成一个诡计多端的奸臣,但他无论是对时局的判断,还是对于边疆防务的筹措,以及对古文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历史上,他对范仲淹还有知遇之恩,曾保荐范仲淹任副使,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表达感谢。
所以在《清平乐》里,只有立场不同,却没有黑白正邪之分。
被批“沽名钓誉”的王拱辰,虽然被欧阳修写诗调侃“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但他对夫人用情极深,只因张贵妃对于自己夫人的关心,便搭上自己前程也要为之报恩,颇有士风。
包括作天作地的贵妃张妼晗,除了对官家近乎偏执的爱以外,其实也谈不上有祸国殃民的行径。在她的眼里,官家的宠爱胜过一切,从心底她根本不在于金银玉器,拿出来炫耀的唯一理由只是展现官家对于她的宠爱。
由于没有娘家亲戚需要照顾,也没有真正意义上主动谋害他人。正因如此,官家才一再容忍对其偏爱。究其根本,张贵妃不过就是一心争爱的小孩心性。
中正持平是官家治国的理念,同时也是《清平乐》整部剧的风格。导演尽量不以个人喜恶来展现所有的角色,而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对于人物角色性格的影响,来展现他们最现实的悲剧结尾:官家仁爱,却最终无子;徽柔备受疼爱,却嫁于不爱之人;茂则怀吉儒雅平和,却因身份注定只能默默守护。这些无可奈何,不正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吗?
不设反派这一尝试足够大胆,虽然客观上确实造成了“没重点”的观看,但《清平乐》就像一坛陈年的美酒,只有时间的历练,才能品出其中的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