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内地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青春有你》和《创造营》也算是大热跑出。
最近,《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也陆续开播,这两档头部选秀网综还能不能延续此前缔造出的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两大“天团”的神话,目前仍是个问号。
当前这些选秀综艺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赛制也比以前复杂和残酷了许多,但事实上,选手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要看到神仙打架的局面已经不太容易,要通过选秀舞台成为一线明星的几率更是大大下降。
观看这些综艺的同时,又让我想起了香港曾经一度叱咤风云的造星舞台——新秀歌唱大赛!
比赛是残酷的,但却又是相对公平的。
从1982年第一届新秀唱歌大赛开始,到最后转为由英皇举办,至今已经有38年的历史,从第一届的梅艳芳、温兆伦开始,到后来的吕方、罗嘉良、苏永康、杜德伟、关淑怡、郑秀文、郑伊健,再到90年代的陈奕迅、杨千嬅、李玟等,这里可以说是走出了超过1/3的香港一线歌手。
这个比赛的变更也伴随着香港乐坛由兴盛转为衰落,见证了整个香港乐坛黄金年代的远去。
80年代是TVB的黄金时代,香港小姐竞选、艺员训练班等造星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当时的武侠连续剧集已经成为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一种娱乐文化。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基本都是罗文、关正杰、郑少秋、许冠杰、徐小凤、甄妮、雷安娜、林子祥、陈百强、谭咏麟等老一辈的歌手,人们急需新的声音来表达对一个新生时代的诉求。
其实早在70年代,TVB已经成立了音乐公司——华星娱乐有限公司,背靠TVB的华星成立于1972年,最初是为香港本土歌手承办演唱会。1975年开始成立唱片部,签下了华星唱片第一位歌手张国荣。可惜到1982年,张国荣也只出版了两张专辑《I Like Dreaming》和《情人箭》,依然没有大红大紫。
在华星成立的第九年,TVB决定与华星唱片公司一同举办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鼓励全港喜爱歌唱事业的青年参与到这场粤语流行文化的接力赛中,当时新秀歌唱大赛只接受香港选手报名参赛。
1982年的7月18日,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举行总决赛,这一天注定要被写进历史,因为,它诞生了乐坛的超级天后——梅艳芳。
当时,不满18岁的梅艳芳已经在母亲的“锦霞歌剧团”唱了十四年,她陪着姐姐梅爱芳去参赛,她俩报名的时候离截止时间只有两天,和他们同场角逐的共有三千多名青年。比赛中,姐姐梅爱芳没有进入第三轮。
决赛如期进行,梅艳芳选唱的曲目是徐小凤的《风的季节》。
虽然是翻唱,但她那沧桑的声线配合充沛的感情以及完美自如的舞台表现力,征服了现场的所有人,包括评委主席顾嘉辉和评委黄霑、黎小田。
梅艳芳毫无争议地获得了冠军。
在1998年香港红馆举行的“霑前顾后”演唱会上,黄霑回忆道,当时在梅艳芳的决赛打分表上,他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五十分,顾嘉辉稍稍谨慎了一下,给了四十九分。按顾嘉辉先生的意思说,扣一分并不是梅艳芳唱得不好,而是艺术无止境。
比赛后不久,梅艳芳就录制了黄霑的名曲《心债》,并迅速登上流行榜的冠军。当时录制这首歌时,黄霑很担心梅艳芳作为一个新人是否会紧张,没想到她几乎一次就通过。
她的嗓音和台风在日后渐渐发展成了自己的独特标签。
属于梅艳芳的传奇,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
当年银奖是唱《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韦绮姗,在那一届我们熟知的还有温兆伦。
温兆伦当时止步十五名,连前十都没有挤进去,但也正是因为在这一届的露脸,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
比赛结束后的一个星期,无线一个女编导打电话叫他去香港电台电视部试镜,然后被录取。1982年底,还在读高中的温兆伦开始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儿童音乐节目《香蕉船》。
诞生了梅艳芳之后,新秀歌唱大赛仿佛开了挂一样,在此后的近20年里,为香港乐坛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开启了造星神话的大幕。
来到第二年,我们听到了吕方。
年轻一代可能不认识吕方,85后对吕方的认知应该是郑裕玲前男友,但其实在80年代,他也曾红极一时。
1983年,吕方凭借一曲《我是中国人》夺得第二届新秀歌唱大赛如金奖,之后与华星唱片签约。
1985年,他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听不到的说话》,凭借他那清澈、通透又略带忧伤的声音俘虏了无数歌迷,主打歌《听不到的说话》获得了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奖、第三届十大劲歌金曲奖、最佳填词奖、最佳编曲奖。
那时候还没有四大天王,于是吕方与同期出道,签约宝丽金的张学友并称为歌坛“双子星座”,两人之后还曾在红磡体育馆举行了一连数场的《86双星演唱会》。
今时今日,双子星座中的一颗已经上了神台,而低调内敛的吕方则选择了隐退歌坛。
吕方之后,新秀歌唱大赛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个活泼奔放的男歌手,他是张卫健。
那个时候,有着歌手梦的张卫健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的新秀歌唱大赛,终于在第三届的时候获得了冠军和最佳台风奖。
他凭着一曲《恋爱交叉》成为了香港家喻户晓的歌星,也是第一个在新秀歌唱大赛得两个大奖的人。
紧接着张卫健登场的是杜德伟和苏永康,这两位风格迥异的歌手分别拿下了第四届新秀歌唱大赛的金奖和银奖。
同期参赛名单中还有周慧敏、李克勤、草蜢……这些后来的巨星竟然在这个比赛中都被淘汰了,可见当时歌手的整体水平之高。
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周慧敏虽然在第4届新秀歌唱大赛未获奖,但其秀丽的外形、温柔的个性以及曾任过电台DJ的经历被TVB看中,让她《劲歌金曲》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由于周慧敏反应敏锐,口齿清晰,表现优异,不仅奠定了她的主持人地位,也稳固了节目的收视率,因而深得无线高层的赞赏。
不久,无线大力扩张戏剧节目,需要起用大量新人。那时候周慧敏不但甜美可爱,对演戏也很有兴趣,于是在导演刘家豪的邀请下,演出了她的第一部剧集《圣剑风云》,慢慢打开了她专属的演艺大门。
在音乐事业上,同样落选于新秀舞台的李克勤不如意的日子也很长。
与周慧敏一同参加第4届新秀歌唱大赛时,他还只是个未满18岁的青涩少年,可惜他并不走运,在舞台上虽然唱了偶像谭咏麟的歌,却什么奖也没有拿到手。
没有获奖的李克勤与周慧敏惺惺相惜成为了好朋友。
正当李克勤准备出国读书时,周慧敏推荐他去参加了另一个歌唱比赛。最终,李克勤凭借演唱谭咏麟的《雾之恋》夺得冠军。
流行音乐总有着捉摸不透的魅力,一首歌只要在一段时间里拥有惊人的传唱度就能成为经典,歌手的命运也会因为一首歌而改写。
只不过,要等到这样的一首歌,有时候要付出长久的时间代价。
苏永康从第四届新秀银奖一直到《越吻越伤心》,也足足等待了13年。最初签约华星的那几年,华星并未计划给苏永康出唱片,只是把他安排在电视剧里做些闲角。直到1989年他才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失眠》,打开了乐坛大门。
香港乐坛一代传奇
前四届的新秀歌唱大赛,除了梅艳芳之外,还没有诞生出其他乐坛地位举足轻重地位的歌手,直到他的出现——黎明!
1985年暑假,还在英国读书的黎明因病返港休养,参加碧泉新星大赛,获得冠军。
1986年,黎明参加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凭借《绝对空虚》获得季军,正式加盟华星并进入演艺圈。
签约华星之后,黎明的发展并不太顺利,当时在华星呆了四年都没发过唱片,这时,黎明通过音乐老师戴思聪签约了宝丽金。
过档宝丽金之后,黎明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LEON》,其宣传力度充足,《相逢在雨中》传唱度很高,也让他获得了1990年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银奖、 1990年度叱咤乐坛全港播放率最高生力军男歌手银奖、1990年度TVB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新人金奖,加上当时在电视剧上打造出来的影响力,名气又上了一个台阶,天王之路正式开启。
回看这一届的获奖者,银奖是许志安,金奖是谭耀文。
许志安当时还得到梅艳芳的赏识,与她合唱《将冰山劈开》。在与他同届的黎明已经在乐坛风生水起之时,许志安还一直在陪跑。
命运是神奇的,有时候当你以为不会再有起色时,却又出现转机。在华星合约即将结束的时候,许志安遇到了自己的第一首成名曲《男人最痛》,这首歌让他的人气飙升,入行近10年第一次尝到走红的滋味。
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去年因为“安心事件”的爆发,事业全部停摆,现在已经不被演艺圈待见了。
在这一届被“抛弃”的歌手还有关淑怡。
当时虽然未能进入决赛,不过关淑怡并没有气馁,辗转去到日本继续参加歌唱比赛,这次就让她一举夺冠,以日本作为起点开始了她的歌手生涯。
在日本发展那几年,关淑怡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歌唱功底与独特的演唱风格。在日本站稳阵脚后,关淑怡回归香港发展。1989年推出《难得有情人》红遍香港,也成为了她的首本名曲。
梅艳芳之后,新秀歌唱大赛还能诞生天后吗?
正当人们疑惑之时,未满16岁的郑秀文凭着一曲《干一杯》闯进了这个决赛舞台,在第七届新秀歌唱大赛中勇夺季军,签约华星后踏入歌坛。
时隔两年,郑秀文在华星推出了她的第一张同名专辑,无论快歌慢歌的演绎,都让人眼前一亮。
郑秀文在华星的每一张大碟都非常有质量,可惜总没有大红大紫,直到1995年她跳槽华纳,才开启了天后之路,成为继梅艳芳之后的第二位百变天后。
正是这样,从1982年到1988年,华星公司在TVB的支持下,除了大搞每年一届的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发掘人才外,也罗致了大批巨星加盟旗下,一时成为全港最大,最有活力的华资唱片公司,与BMG,宝丽金,华纳,EMI并称香港5大唱片公司,缔造了香港乐坛的一代传奇。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星在90年代之前,更像是TVB通过电视媒体、选秀比赛所打造的独特的音乐版图。这些从新秀歌唱大赛走出的歌手,也影响和见证了香港乐坛从80年代开始将近20年的黄金时期的辉煌。
最后的一丝光芒自郑秀文之后,新秀歌唱大赛也有六七年没有出产过乐坛强劲新人了,还好1995年,有了这两位的出现——陈奕迅和杨千嬅,他们在1995年第十四届新秀上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
当时加入华星后,他们与梁汉文并称“华星三宝”,唱片公司策略很简单,用梁汉文的人气带动两个新人,避免新人出道被遗忘的事故发生。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陈奕迅在华星的时间不长,但却留下了许多好歌。
1994年夺得冠军后,隔了一年华星便为他推出首张同名专辑,1998年接连推出两张专辑,1999年更是三张专辑齐发,《天下无双》《幸福摩天轮》等金曲奠定了他继四大天王之后香港歌坛一哥的地位。
与杨千嬅、陈奕迅一起参赛的还有滕丽名。在这一届比赛中进入前八名,比赛开场串烧唱的是王菲的《summer of love》,尽管在乐坛未获得名次,但她之后入读1995年第八期无线电视艺员进修班旁听生,并在1996年无线电视参演电视剧,后来的《陀枪师姐》系列也成为她的代表作。
在杨千嬅之前,从新秀出道的还有李玟。
1993年,李玟高中毕业回香港度假时参加新秀歌唱大赛,演唱自己的偶像惠特尼·休斯顿的《Run To You》夺得亚军,当时参加比赛还是叫李美林。
随后,她与华星签约,并与华星在台湾的子公司现代派唱片签约。第二年,她连续推出《爱要趁现在》《答应我》两张唱片,拿下了当时不少新人奖项,
1995年,为寻求更国语市场的发展,李玟跳槽到SONY,后来更被打造成国际天后。
香港乐坛就像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有的歌手上了车,没坐到终点就下车了;有的人又漫无目的的游览,一直犹豫着何去何从;只有少部分的参赛者则目标明确,很幸运地坚持到了自己想要的终点……新秀大赛正是这个大巴车的发车之地,见证着这些歌手的旅途。
比如新第9届(1990年)的新秀参赛者汤宝如,她虽然没有获奖,却因为1992年与张学友合唱粤语歌曲《相思风雨中》而成名。
更戏剧性的是第14届的金奖获得者海俊杰,不少人竟然是通过最近播完的《法证先锋4》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顶着新秀冠军入行,出道第一天便灌录大碟,加入TVB的第一部剧《总有出头天》(1995年)便已经当上男主角。
可惜的是,当时只有22岁的海俊杰恃宠生娇,甚至不听公司电话,终日沉醉玩乐,结果失去很多机会,只能专注发展戏剧。2012年,他还曾经北上,一个人到了北京定居,可惜也没有什么好的发展机遇。
因为《流行经典50》掀起90年代歌手潮,海俊杰再次回到香港娱乐圈。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依附于新秀歌唱大赛的华星唱片,在90年代继续辉煌,但危机也在慢慢出现。
当时由于不少海外世界大型唱片公司都在香港成立了其中国总公司,唱片行业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加上翻版横行,作为香港本土唱片公司的华星,一直以来只发展香港本地市场而且只捧新人不签大牌歌手,市场越来越狭窄。
加之高层人士经常变动,致使华星唱片风云飘摇,曾经的“‘红星出华星”终于在2001年10月20日成为过去。因为在这一天,华星宣布停盘,保留版权管理部。
此前的1996年,无线已经把华星唱片售予SCMP集团,并于1997年起自行举办新秀歌唱大赛,将比赛改革为《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从全球各地选拔参赛者参赛。
2004年无线与英皇娱乐合作举办,改称《英皇新秀歌唱大赛》。比赛于2005年起改由无线旗下另一频道TVB8举办,香港区选拔赛则续称《英皇新秀歌唱大赛》。
这个曾经的“造星工厂”的光环,就这样越来越黯淡,但它对香港歌坛的影响一直都在。毕竟,如果没有华星唱片和新秀歌唱大赛,估计不会有如此闪耀的娱乐圈。
回望历史,我们还是会感谢新秀歌唱大赛的出现,让我们听到了这么多动人的歌声,看到了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