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一个看完《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小网友聊天,他大概率都发给你一张带自带吐槽字幕的截图。
每次截图都真实反应了我的心里OS,芒果太会了。
但你有没有真正想过,为什么这次“兴风作浪”的字幕,会和平时看的综艺节目那么不一样?
其实是有小窍门的,一起来好好剖析一下,芒果字幕组三大神操作↓↓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之前,围绕这个节目的讨论就已经诞生了不少热门说法——节目组全盘吸收。
当得知黄晓明将去“伺候”30位姐姐的阵容后,“晓明历险记”就成为这个节目的别名。
节目里,他的登场便是以这个主题开始的。字幕组强势提醒:“晓明的安危,会通过节目向大家汇报的。”
观众期待看到的女明星社交名场面,节目组主动标注。
如果说以前真人秀里出现的花字,只是为了博君一笑,那《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花字有着左右热搜榜的野心。
比如中途一次暂停,字幕组顺势开玩笑,打出#送杜华女士原地出道#。
注意,这句话前后,加上了话题词。
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例如,在观战进入到疲劳期时,主动设置话题#姐姐观演行为大赏#。
黄圣依想喝牛奶,又加上一句“姐姐们专属宵夜时刻”。
字幕组灵活运用热搜体,既放大节目的亮点,也让负面评论风险可控,完成了一次carry舆论场的议程设置。
即便处于热搜暂停期,网上流传了一个手写版“自来水”热搜榜,有不少都出自这些花字。而真实走红的热门微博,也大多数出自这些亮点。
女团节目的字幕,都有一个默契规定——在出现练习生名字的时候,要同时标注他们所在的公司的名字。
《乘风破浪的姐姐》没有这个规矩,空出来的这个位置,他们也没闲着:专门用来给心情下定义。
当黄晓明在主持时,不时被插嘴,讲一个奥力给的梗,还遭遇无人回复的尴尬状态——导演组主动定义“步履维艰黄晓明”!
导演出场,“紧急安慰”。
为什么会注意到这里的小字幕呢?
因为这里的字幕和我们通常理解的“花字”不一样,它是客观呈现的人物对白台词。而导演组给名字前加了一个形容词,就是导演组主动的定义。
导演组的直接目的,是希望借此强化人物情绪,让前后的对话叙事更有戏剧冲突。但这个做法实际上是违背了客观呈现的,尤其是在综艺里最常见的移花接木交叉剪辑中,这样的处理是否真实反应人物情绪,一定要谨慎。
当杜华女士为黄圣依打高分、为高音歌手丁当打低分之后,节目组预测这段比拼将带来一场腥风血雨,于是在杜华评价的过程中,全程标上字幕“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女团标准”。
如今“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女团标准”这句话已成为热搜。网友们吐槽的不仅是杜华的评分,也同时对芒果字幕式甩锅表示叹为观止。
一个字幕,背后是极强的求生欲,极力撇清关系,雨我无瓜……
这件事为什么特殊?因为同样是金牌制作人,另外两位dance和vocal老师,也有同样的发言机会,但他们在表达观点时,就没有被贴上仅代表个人观点的标签。
字幕上标注他人来源,侧面表达“我不同意这一观点”,避免节目组遭到恶意剪辑、节目选拔价值观的争议。
为什么要这样?
这也是有“心机”的。
节目组想把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既保持上帝视角,又要表达观点评价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概括起来就是:“观众视角、表面中立”。
表面上看,每一次争论都从不战队。但它又毫不掩饰违背规律的骚操作。比如,每当出现不合理的评分,它就会立马开启吐槽模式,“嗯,这嘉宾打分绝了。”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槽点满满,却机会没有人吐槽这个节目的问题,而是把所有的矛头都瞄准了嘉宾。
所以说杜华女士,成就了首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毫不过分。
你看,小小字幕,背后是有综艺创作的大逻辑。能精确把网友观看的心里话说出来,背后还是有学问的。
截至目前,这档综艺的评分已经高达8.6!你敢相信这是一个纯娱乐节目的口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