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是专辑的先行曲,面向全球,起个预热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说是打头阵的作用。
自上一张正规专辑之后,又一次进军美国市场。
因为一些大家都懂的原因,美国市场基本是等同于世界市场的,在美国能成功,就等于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
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进美国市场,难度不用多说了。
很巧的是,我上一个喜欢的团体,他们也尝试过进入美国市场,他们比张艺兴可有优势多了,他们是英语国家的人。
但是他们失败了。不只是他们,多的是英语国家的歌手难在美国市场闯出天地。
语言和文化不完全等同,但有很多交叉的地方。
和上一张专辑的先行曲不同,这一次的《玉》里面是有中文的。
而且hook部分反复的“玉”,这个音对很多老外来说是难发出来的。
所以我当时看到,就有点为这个名字担心,一首歌要成功,播放量是助力,cover也是助力。
这首投向国际市场的《玉》,甭管什么文化内涵,首先这个题目对老外来说就有些尴尬。
hook部分又一连串的“玉”
说实在的,我甚至想,下次有留学生想训练发这个音,我就建议他反复去听这首《玉》算了,可真够洗脑的……
但是后来看到有粉丝反馈说,老外对这个音挺感兴趣的,那或许这个“玉”还成了一个亮点。
然后是中文和英文混杂的歌词,本身没什么可说的,基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歌词简单易懂这是必然的。
有人会觉得太浅,这个没什么浅不浅的。
《玉》首先是一首流行歌曲,面向国际市场的流行歌曲。
说白了,你能听出是首情歌,OK。
没别的了。
不服气,可以自行去看UK榜,B榜,O榜等等,看看人家的歌词是不是都充分展现了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最好再去看看,别国人民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他们拿出的又是怎样的音乐作品。
回到《玉》,借用的是霸王别姬的背景
其实霸王别姬这个故事在国外的传播度如何,我并不知道,但是他一定不会强过京剧本身,而京剧,唱词别难为老外了,它也首先肯定是服化最吸引人。
BTW,上次张艺兴唱的《霸王别姬》,我看到海外粉丝有一条评论是,lay旁边站的是火锅店里的人物。
这算是很好反应了国外的普遍认知了。
我知道这个大花脸(没有冒犯的意思)是中国的,撑死知道一下京剧吧,不知道的话,那我知道它会出现在火锅店。
基于这个层次,这首面向国际的流行歌需要承担的文化内涵并不需要多么丰富。
简单来说,知道是个很久以前的中国的爱情故事就完事了。
什么破釜沉舟啊,乌江自刎啊,虞兮虞兮奈若何啊
拉倒吧,想想我们啥时候听过这么丰富的英文流行歌再发言好吗?
那么为传统文化操心的人,建议您赶紧报考中文系,我们每年招生都不容易的哈,诸位不要只是嘴上耍耍功夫,表现自己对传统文化极大的爱护,平日里古籍没看过几本,传统剧目听个响,听首流行歌倒是要求不少了。
积极投身才是正道。
再说歌词,真的,大家这么重视歌词,这对市场绝对是有利的
但问题是,诸位这么重视歌词,可是咱们市场上有多少备受尊重的作词人呢
和出名的歌手相比,出名的词人少得多得多得多……
更别说作曲人、编曲人、MV导演等等
好像大家都更喜欢把功劳一通塞给歌手哟~
那么看重歌词,请大家以后好好看看自己听的歌的作词人好吗?记住他们的名字。
不要一张口就是词词词,作词人说不上来几个,很丢脸。
幕后工作人员值得这一份尊重。
最后说一下创新的问题
创新这个东西是这样,不管你能不能接受,永远都有人会做。
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放大到我们中国的文化,都需要不断吸取很多很多新的东西才能维持生命力。
我们可以不喜欢,可以不接受,但是贬低就大可不必了。
求变永远比求稳更需要勇气。
何况我们能走出去的歌手是一回事,愿意走出去多少歌手这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市场有多大,有多香,大家都知道。
美国市场真有那么好?真不见得,但想站上国际舞台,美国市场是绕不开的。
这里我可以讲另一个例子,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
这个比赛基本覆盖欧洲大部分国家,西欧发达国家那么多,在国际上也是有影响力的。
但在我们国家知名的流行歌手,大家可以想一下德国籍、法国籍、英国籍等等国家的歌手。
英国可能好一点,但哪怕是西欧发达国家出来的歌手,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红遍全球。
欧洲电视网歌曲大赛这样的盛会,在国内更是观众稀少。
美国市场意味着什么,不需要多加强调。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中国的市场可没大家想的那么糟,至少对张艺兴来说,他不走出中国市场,当个快乐的有钱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冲美国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客观难度放在那里,国内又有一堆不知道哪里来的突然开始拥护我们传统文化的吐沫星子。
我也不知道各位是真的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心生爱护呢,还是啥也不懂,张口就来
站在我们专业的视角可以告诉大家,传统文化,并不是捧着它它就能站在高台上发光发亮。恰恰相反,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士带着传统文化,走进我们中间。在这个过程中,融合、创新,都是太正常的东西了。
《玉》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大家各有立场,但我们需要这样的创新,更需要国际上听到我们中国歌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