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落幕的《歌手·当打之年》,要说遗憾,不是没有——
周深。
倒不是遗憾他没能拿冠军。
而是遗憾他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准备很久的《不想睡》无缘面世。
熟悉周深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每次演出的保留曲目,且一定会安排在最后一首。
它是他和歌迷之间一道恒久有效的专属密码、一个延续多年的晚安仪式。
10年前,他在网上用“卡布叻”的名字翻唱歌曲。
到今天,他已经在全国举办了两轮巡回演唱会。
这首歌从未缺席。
梁静茹的《不想睡》,唱的是“雪中盛开在风中,是你紧紧抱着我”的温暖。
而周深的《不想睡》,唱的是“宇宙中默默自转的星球”等待另一颗行星回应的梦幻。
如梦,如幻。
就像他第一次被大众所知,唱的那句词一样。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周深。
飘飘觉得《蒙面歌王》里黄国伦的点评很适合:
你真的不是什么幺蛾子,你是蝴蝶。
你唱歌的境界
只能用李商隐的诗来形容
庄生晓梦迷蝴蝶
他声音的玄妙,就如同振翅的蝴蝶,美得外露而斑斓。
外露,是因为他的歌声,无需审美门槛。
你或许不适应这种风格,或许不习惯这种反差,但你很难否认:
这是把好嗓子。
美,极致的美
一个有点意外的事实:周深的歌迷,男女比例相当。
倒不是因为这声音“雌雄莫辨”,而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总是殊途同归的。
他的歌曲,有一种消弭时空界限、打破两性欣赏壁垒的能力。
就像米西亚第一次听到他的歌,惊呼“他的声音像是天上下来的”。
高晓松听完他的歌,感叹:这样歌唱的人,必须一尘不染,一点都不能油腻。
他的音色自带仙气,但,也需要已臻化境的演唱水准,才能将它用好。
这一点,周深似乎从未让人失望。
小到卧室,大到鸟巢,只要给他一只话筒,他就能稳稳拿下。
去年生日,他和粉丝在直播间互动。
粉丝想听《左手指月》,他一边打开伴奏,一边故作谦虚:这首歌我不太会唱啊。
结果唱了两句,弹幕立刻疯狂——
您这是“不太会唱”?
去年《中国好声音》决赛,参赛选手们因为紧张、激动,频频发挥失误。
直到周深上台,和崔佳莹合唱《我爱你中国》,为被怀疑了一整晚的音响正了名。
这首歌的饭拍版本非常带感,他的声音更有厚度、共鸣更强。
伴随着鸟巢的回音效果,“飞过蓝天的百灵鸟”从四面八方涌向耳朵。
飘听的时候,完全是本能跑在了意识前面——
他一开口,我还来不及欣赏,头皮就已经过了电。
而说他斑斓,则是因为他的声音着实多彩——
他可以把尘封的老歌赋予更丰富的意象。
2014年《中国好声音》,他和李维合唱《贝加尔湖畔》。
音乐审美标准一向严苛的李健,也忍不住称赞:让我看到了春、夏、秋的贝加尔湖。
周深赋予了贝加尔湖更多的色彩
让我看到了春、夏、秋的贝加尔湖
而不只是冬天
我的歌都很难唱
他俩能唱到这个水平真是很不错
很感谢他们,这首歌我都快忘了
又让别人喜欢上
他不止可以化简为繁,把歌曲表达出更丰富的层次。
他还可以化繁为简,把带着距离感的音乐,唱得平易近人。
去年他以帮唱嘉宾身份助阵《一起乐队吧》,和汪峰的乐队合唱《再见萤火虫》。
一曲结束,汪峰对乐队高级的编曲表示了肯定。
没有任何一个声部、一个乐器
是对音乐有一知半解就可以达到的
但,也正因为这些乐手想在这首歌里彰显自我,结果给观众架起了欣赏门槛。
而周深,用他的唱功hold住了复杂的编曲,成功地把这首观众原本可能无法理解的歌,拉回到了大众可以接受的审美范围。
如果不是周深这么厉害的唱功
才可以支撑编曲和表达音乐
才能引领这么复杂的音乐走到最后
换句话说,如果换一个人唱这版《再见萤火虫》,观众可能会换台。
周深这么有“观众缘”吗?
还真是——
本季《歌手·当打之年》播放量最高的歌,是他的《达拉崩吧》。
超过一亿次播放。
这首旋律魔性,歌词绕口,在二次元世界大放异彩、但在主流文化没有姓名的歌,被周深成功完成了从小众到大众的普及。
他一人分饰多角:少女、少年、国王、巨龙……切换自如、情绪饱满,玩得不亦乐乎。
一开口,就是个老二次元了。
这么会唱的周深,理应一路带着光环。
但,回溯他的成长路径,却并非全程绿灯——
他从小唱功就出色,是合唱队当之无愧的主角。
初中时一直未变声,一度遭受恶意的校园霸凌。
高中参加歌手比赛,慢慢找回此前遗失的自信。
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的时候,还有同学在贴吧为他应援。
大家晓得不
周深深去北京比赛哦
代表贵州省诶
大家为他祝福哈
——打住。
这不是一个按照预想发展的、浪漫热血的逐梦故事。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音乐只是爱好,现实才最重要。
高考失利后,周深拒绝复读,听从家人建议,去乌克兰学医。
未来的规划,清晰而体面:从国外学成归来后,做一名牙医。
但乌克兰地狱一般的生活,生生将这个计划打碎——
医学课语言障碍太大,一堂课下来,他几乎只听得懂“同学们好”“同学们再见”。
即便课后努力学习,每天学到四五点钟,早上七八点再起床上课,仍然无济于事。
更别提,老师还会有意无意地给他扔活——
明明班里有个头更高、力气更大的男同学,却安排周深去背干尸。
学了一年的医科,他确定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有的努力都投进去,却没有带来哪怕一丁点可喜的回音,是真正的累觉不爱。
于是,他瞒着父母转到声乐专业。
这不是前景广阔的理想版图,而是被推下地狱前,最后一根紧紧抓住的稻草。
谁成想学了一个学期,他就因为声带过度使用,患上声带小结。
那个时候的绝望是巨大的
我觉得音乐已经是我最后一条路了
(却)失声了
后来他决定换一位老师,于是一边针灸治病,一边用“破锣嗓”替自己争取。
他求了老师三个月,终于打动了对方,从男中音改学男高音。
之后的故事,观众就比较清楚了。
他被《中国好声音》导演邀去参赛,正式出道,一直走到今天。
这么多年,单薄的他一直在对抗。
生活现实、身体条件、舆论非议。
这些曾经阻碍他的屏障,都被他一一克服。
他带着厚积薄发的力量,破蛹而出,化茧成蝶。
强大的不只是实力。
还有心态。
以前的他,看到“周深原来是个男生”的言论,会计较、会难过。
现在的他,面对同样的话,已经看得更开阔。
这不是妥协,更不是懦弱。
而是他在对抗的过程中,慢慢明晰了心底的目标:唱歌。
关注我的歌,所以请你不要纠结于我的性别。
关注我的歌,哪怕讶异于我的性别也没关系。
而前者,是把自己“闭合”;后者,是让自己“张开”。
《歌手》之前,周深的歌迷,大概都揣着和大张伟一样的疑问:
你怎么还不红啊!
明明有实力,有红的作品,却总差一口“大红”的运气。
但,相比歌迷着急的心情,周深却淡定许多。
歌手难道不就是应该歌要比他的人红吗
他更关注作品,更珍惜舞台。
不过是在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拿作品说话。
我的音乐终极目标就是
留在舞台上唱歌
而现在,在被更多人知道、喜欢,算是真正地“红”了之后。
他仍然保持着和之前一样,对音乐的虔诚和认真。
尊重每一个舞台,珍惜每一次唱歌的机会。
这样的他,对音乐也是格外有“洁癖”的。
今年情人节,他给粉丝直播。
因为对软件不大熟悉,他一直在调试界面。
粉丝等不及了,说:就这样吧,差不多了。
周深立刻板起来脸:什么叫“就这样吧”?我们绝不将就!
这就是他。
面对潮水的掌声,虚心笑纳。
面对质疑的眼神,大方消化。
选择自己热爱的事,坚持下去,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