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刘若英、五月天、许冠杰、谭咏麟、郭富城这些大牌歌手之后,陈奕迅也开了线上演唱会。
“Eason的歌,能唱到心底最深处。他唱的歌词深刻入骨,迷人,能治愈心里有伤的人”。
陈奕迅的歌不仅有疗愈人心的作用。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还传达着港式生存哲学和朴素生活理念,唱过“离时代远远,没人间烟火”,也会唱“好想唱一首歌,见证日子怎么过”。
陈奕迅的演唱会分日出和日落两个时间段,两次演出的选址都非常用心,分别选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和红磡体育馆。
至于选择这两个特殊时间点的用意,大概就是“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吧。清晨一睁眼就能听到Eason唱歌,傍晚时分还能续上下半场,对于歌迷而言这是何等幸福的事!
而对于演唱会为何以日出日落作为主题?陈奕迅其实有他自己的解释:“人生是个循环,什么心情都要去过,日月星辰都一切如常,每天都当restart,不是世界末日。”
日出场开场,陈奕迅用一首《与你常在》致敬观众和好友。后续演唱了《天使的礼物》《黄金时代》《太阳照常升起》《相信你的人》。
在维多利亚港,伴着清晨的海风和黎明破晓的阳光,陈奕迅动情演唱,每首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下午场在红磡体育馆,对于陈奕迅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在红馆开演唱会,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传承。从1999年在红馆举办演唱会《Big Live》开始,直到这次慈善音乐会,陈奕迅站在红馆演唱的次数,多到他自己都没有仔细数过。
下半场,陈奕迅更是连唱《幸灾乐祸》《你给我听好》等7首经典曲目。
面对台下空空荡荡的座椅,有网友表示,自己即便在家,隔着屏幕也准备了荧光棒。当听到陈奕迅唱到“世事无常还是未看够”时感慨不已。
这是香港红馆自1983年开馆以来,37年间第一次举办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唱会。今年已过半,这一场演唱会的举办,无论对陈奕迅本人还是对于歌迷来说,都难能可贵。
在此之前,原定去年11月底举办的Fear and Dreams演唱会和今年的巡演,都被迫取消。眼下看来,歌迷们能如往日一般在线下观看演唱会仍遥遥无期。
准确一点来说,陈奕迅的这场演出其实是一场音乐慈善会。
香港已将近200天没有演唱会,整个行业受到重创,影响了数以千计的从业者。期间,协办演唱会的通利琴行演唱会部门甚至也被迫解散。
陈奕迅作为“香港现场演出及制作行业协会”一员,在许冠杰、郭富城等前辈歌手接连在线上举办演唱会后,他受到启发后开始筹备这场慈善演唱会。
此次演唱会,陈奕迅不仅没有收取酬劳,还给行业带来了100多个工作岗位,更是在音乐会当天设定捐款,合计将500万港元发给协会会员。
其实,他上一次的正式巡演“EASON'S LIFE世界巡回演唱会”还是在2016年,距离现在已经四年了。
没想到,这次以这种形式与歌迷见面。可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在歌迷心中,他依然还是那个会唱歌,会疯闹,甚至会忘词,活色生香的陈奕迅。
时间倒回1995年,还是英国读大学的陈奕迅,参加TVB举办的第十四届新秀歌唱大赛。没想到一举拿了冠军,季军正是陈奕迅在比赛时结识的好友杨千嬅。
第二年,他就出了第一张同名专辑《陈奕迅》。封面上的他直立站着,穿着黑色紧身衣,画着大浓妆,眼睛直视镜头。那时候,公司给他的定位是“小张学友”。
尽管张学友是大名鼎鼎的“歌神”,但走他的路线其实并不轻松。
“颜值即正义”,这一点放在娱乐圈更是成了被奉为圭臬的金科玉律。张学友能从80年代的粤语歌坛熬出头,90年代跻身香港四大天王,凭的是硬桥硬马的硬实力。
好在陈奕迅的功底也不弱,千禧年后他真的成了“歌神”的唯一候选人,至于能不能被扶正,这个话题还是有广泛争议的。
首先,看Eason自己的态度,差不多已经接受了“歌神”的称谓。
之前参加央视节目《开讲啦》,谈及拒绝参加《我是歌手》,他的理由是:歌神输了,岂不是很丢脸!
其次,老牌天王刘德华也认可Eason是新一代歌神。
参加访谈节目的时候,刘天王把陈奕迅列为继许冠杰和张学友之后的第三位歌神,当然这只是刘天王的一家之言。
讨论陈奕迅到底能不能扛起“歌神”的大旗,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我们就不再做延展了。作为Eason的歌迷,现在来说我更倾向于称他“E神”。
平心而论,90年代能从四大天王“一手遮天”的香港歌坛成功突围,除了实力这种硬条件之外,陈奕迅无疑也是幸运的。
毕竟早在陈奕迅之前,揣着“王炸”实力的吕方、李克勤、黄凯芹、杜德伟、许志安、张卫健等一大票男歌手前赴后继的败在四大天王的“神坛”之下。
所幸陈奕迅迈入歌坛的时候,四大天王对香港歌坛的“制霸权”过渡到了后期,天王们虽然个个如日中天,但对歌坛奖项不再像以前那样势在必得,甚至黎明和张学友先后高风亮节的退出颁奖礼之争。
从1998年开始,陈奕迅迎来他唱歌事业的一个小高潮。《与我常在》《我的快乐时代》接连发行,陈奕迅算是在歌坛上站稳了脚跟。
抛开前辈歌手不说,作为歌坛新人,当时横亘在陈奕迅面前的还有“两座大山”,传媒眼中的“张学友接班人”郑中基和“终结四大天王时代”的谢霆锋。
郑中基和谢霆锋都是娱乐圈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世家公子哥”。相较于后来被捆绑成“大陈小谢”中走偶像创作路线的谢霆锋,郑中基更像是陈奕迅的劲敌。
首先,偶像路线他们指定都走不通,再者,也没法拿着创作说事,只能拿着天赋异禀的硬实力说话。
郑中基一开始的势头确实很猛,比陈奕迅要猛的多。
郑中基老爸郑东汉掌舵的宝丽金给他喂资源,歌神张学友也甘心给他做绿叶,在香港和台湾歌坛都积累了一定声量之后,故事的走向出现反转:他爱上了拍戏和摄影。
千禧年转投英皇之后,心无旁骛在歌坛发展事业的陈奕迅迎来他的“出头天”、成了颁奖礼上的常客。
凭借《k歌之王》《绵绵》《打得火热》《Shall We Talk》《单车》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粤语佳作奠定歌坛地位之后,陈奕迅适时接受公司的规划建议布局国语歌市场,一首《十年》更是让他红透两岸三地。
2003年,病重的梅艳芳邀请陈奕迅作为她的演唱会嘉宾,在台上说让大家多多照顾陈奕迅,并称他为“新一代歌手中不可多得的具有天衣无缝声线的歌手”。
同年,陈奕迅在台湾金曲奖颁奖礼上打败了陶喆、林志炫、费玉清、张学友等一众“大神”摘得金曲歌王的桂冠。
在陈奕迅朝着香港歌坛第一“现役”男歌手进发的路上,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2004年,香港新城劲爆颁奖礼上李克勤、许志安、梁汉文和古巨基四人先后斩获新城劲爆歌曲奖项,歌坛地位举重若轻的“校长”谭咏麟提出敕封“新四大天王”的倡议。
谭校长想用“新四大天王”拉动歌坛的繁荣,奈何歌迷和媒体并不买账。
首先,新城劲爆颁奖礼本身就是香港歌坛四大颁奖礼中“注水”成分最高的一个颁奖礼,是实至名归的“分猪肉”大会;
再者,李克勤、许志安、梁汉文和古巨基这四人,再加上校长谭咏麟,他们都是环球唱片的旗下艺人,新四大天王不如直接说是“环球唱片四大天王”。
“新四大天王”以闹剧收场,同时香港歌坛也迎来了属于陈奕迅的时代。自他之后,香港歌坛再也没有出现过普世意义上的“流行天王”。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等到陈奕迅笑傲歌坛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许冠杰时期还活跃着罗文、关正杰、林子祥;谭张争霸的时候梅艳芳、陈百强也不甘示弱;张学友扛起歌神大旗的时候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同样声势浩大。
捱到陈奕迅的时代,没人出来与他争锋了,孤掌难鸣、高手寂寞。说到这里,恐怕就要转入到老生常谈的香港歌坛江河日下的话题了。
我常常惋惜,历史向前走可流行歌坛却在倒退;又觉得很幸运,起码亲历过、见证过。
香港的流行音乐,曾经如梦幻般闪耀,深刻地影响过整个大中华乃至东亚和东南亚的流行文化。
业界认为老牌歌神许冠杰与港乐泰斗顾嘉辉联手掀开了粤语流行歌坛的序幕。
今年已经72岁的歌神许冠杰,在不久前,也站出来举办慈善音乐会。虽然现在香港流行文化逐渐式微,但依然能看到,香港音乐人依然闪耀着的朴素人文主义情怀。
而它的辉煌时期,则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经济的繁盛带动了娱乐业的发展,由此进入巨星云集的黄金时代。
八十年代谭张梅陈称霸舞台、九十年代四大天王独领风骚,当然了,只有超级巨星还远远支撑不起歌坛的繁荣,期间涌现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歌手歌星多如繁星。
他们风格各异、交相辉映,曲风和风范共同熔铸成了我们眼里独具风韵的“港风”。
幸运地搭上了香港音乐产业“末班车”末班车的陈奕迅。在千禧年之后一步步走上他的巅峰,尽管音乐行业颓势尽显,在这个“没有巨星产生”的时代,他成了香港歌坛的“末代歌王”。
音乐慈善会唱最后一首歌时候,他说“没有观众,好怪啊”。观众未能到场,实属遗憾。但对于喜欢过香港歌坛的观众来说,它从未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