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直播带货开始在网络上兴起,而且销售额一点也不低。
直播带货互动性极强、,也更具亲和力。
消费者就好像在菜市场"挑菜"一样,实时交流,甚至可以讨价还价。
即可以做到了全网最低价,还能绕过不必要的中间商赚差价,堪称是"网络版的直销"。
前段时间,曾志伟就为某款品牌酒做代言。
据报道称,曾志伟直播卖酒不过5小时,就卖出了155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是1400余万的销售额。
当时在场观看直播的观众,人数一度达到了1000万,下单多达10万余件,曾志伟也算是带货界的顶尖高手了。
但卖的多,相关的问题也多,比如出现货物损坏质量问题等等。
但像曾志伟当时卖的酒,基本清一色的差评,众口都是买到了假酒的评论。
说不好喝、难喝的都算是客气的。
还有人指出,条形码扫不了,疑似假酒,买多少退多少更是常态。
口碑被害,往返物流消耗的人工人力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看似华丽的5小时1550万港币销量,估计都是水分。
但笔者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也不排除其实是有赚头的可能。
并不是每一个买酒的人,都会关注网络舆论,都会计较酒的真假。
买了也就买了,就算发现酒有问题、难喝,也不乏懒得退货、和以为贵酒就是难喝的人存在。
一千万肯定是没赚到,但上百万估计是赚到了。
那就值了,也够了。
看着如今的直播带货,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以前的电视购物。
相信每一个看着电视长大的人,都经历了电视购物的风潮。
"只要998"、"还剩最后一百套"、"订购热线被打爆了"。
以上广告词,估计现在都还在耳边回响。
不否认有真货好货,却好比大海捞针,而一些知名的明星当年带的货,基本上都翻车了。
比如李金斗的在电视里为"金斗寻宝"节目的一款手珠代言。
一套自称紫檀木手珠,原价29800元,现在只要1380元,还只剩32套,欲购从速?
这不是摆明了上交智商税吗?
最后,这款产品也被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定性为虚假宣传作为反面教材。
而李金斗,号称相声界的"泰山北斗",也一度陷入了舆论漩涡。
而曾经扮演过电视剧《小兵张嘎》的谢孟伟,在直播带货的时候,因为假货问题被骂到了哽咽欲哭。
还是潘长江老师跟他连麦开导,一个七尺男儿,哭的就像一个宝宝。
随着时间渐渐过去,淡化了舆论,才挺过了这场风波。
不过谢孟伟事后还是继续直播带货,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从电视购物到直播带货,无疑都是给明星挖的坑。
用自己的名声去换别人的销量,看似是用无形换有形。
但人的名声和威望终有尽时,待到用尽时,就是"社会性死亡"了。
而且这种销售模式很浮躁,来得快,去的也快,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就好比网红直播一样,待在家里打游戏就能养活自己,何苦出去工作呢?
作为公众人物,实在不该踏足这种消耗自身声誉的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