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与“环球时报融PING计划”联合推出“看电视观察”专栏,本文为专栏文章《叫座叫好的悬疑短剧,能否带领国剧质量迈上新台阶?》。
文 | 任鹏飞
暑期悬疑季彻底来了。五大卫视中,多部悬疑题材剧集接连播出,打响遥控器争夺战;视频网站上,悬疑罪案好戏的轮番上演,让悬疑迷大呼过瘾。台网平台共同掀起了近期剧集领域的一场悬疑热潮。
而在今年的悬疑剧品类中,短剧又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吸引着众多观众的注意力。压缩体量的同时创新叙事方式,用更密集信息点和细节带给观众烧脑体验,悬疑点节奏的巧妙把握,理性逻辑推理后的情感共鸣……“探路者”悬疑短剧,正带领国剧质量迈上新台阶。
“苦注水久矣”后
在轻体量中加入更多“干货”
观众苦注水剧久矣。动辄六七十集,情节却发展缓慢,并不充裕的娱乐时光中,观众看一部剧前需要做相当的心理准备。如此状况下,仅仅12集的短剧,其短小精悍的体量本身就成了一大观看理由。
今夏,爱奇艺上线“迷雾剧场”,主打12集悬疑短剧。《十日游戏》《沉默的真相》《非常目击》《隐秘的角落》《在劫难逃》《致命愿望》,片单发布,就引起了不少悬疑迷的期待,而已经开播的《十日游戏》和《隐秘的角落》分别获得豆瓣8.2和9.2的高分开画,可见观众对两部悬疑短剧颇为满意。
另一边,优酷上线的悬疑剧场也开播了同为12集的《失踪人口》,豆瓣开分7.4,在同类题材中处中上水平。
悬疑短剧不仅“叫好”,更是“叫座”。从环球融PING传播力指数来看,6月新开播的网络独播剧集中,《隐秘的角落》《十日游戏》《失踪人口》均上榜TOP5。在6月掀起“爬山梗”大热的《隐秘的角落》,以88.0的传播力指数夺冠,强势领跑网络独播剧集市场。
得到广泛认可,轻体量下的高叙事密度功不可没。纵览几部已经开播的悬疑短剧,无限闪回、内心独白、重复台词等惯用“注水套路”都未曾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剧情发展提供帮助的丰沛细节。
《隐秘的角落》开场,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张东升(秦昊饰)回头四顾的表情眼神、帮助老人摆姿势的连连举动、乌鸦鸣叫的环境音、相机取景器里象征着危险的红色等诸多细节,都成为他谋杀岳父母的伏笔,而将岳父母推下悬崖的情节明示后,种种细节铺垫自然被理解消化。
类似的细节呈现,也出现在《十日游戏》中。于海(朱亚文饰)叮嘱路婕(金晨饰)不要出门,还塞上纸条以作检查;路婕在于海家叠衣服,却用了与众不同的叠法;老宅中,于海为路婕拍下了仅有的一张照片;酒店内,电话中响起轮船的汽笛声……在剧集中闪过的一个个镜头,都在尽可能多地呈现信息点,而并非无用之功。种种细节拼凑起的,是故事要在最后揭开的真相。
丰富的细节是高品质剧集的根基。尤其在悬疑剧中,细节的不断呈现推动着剧情发展,也带领着观众一同推理解谜。观察细节、拼凑真相,悬疑内容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观众可以在头脑风暴中体验猜测真相的代入感,并感受真相大白后恍然大悟的心灵直击。而欲制造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就要求剧集能够呈现出丰沛信息密度,提供烧脑条件。
而缩短体量,则恰恰是充实信息密度的上佳途径。实际上,悬疑内容逻辑性强,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一个案件往往又不需要长篇累牍,十分适合节奏更快、剧情更紧凑的短剧创作形式。一定程度上,悬疑内容和短剧体量的搭配,是当下剧集形式创新探索的最佳拍档。
解锁悬疑结构新玩法:
双线叙事、先松后紧、随性时长
网剧爆发的这两年,悬疑内容一直在网剧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悬疑内容的新玩法也在被不断解锁。双线叙事、先松后紧、随性时长……讲述方式的变革在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也在打破悬疑剧一些设定禁锢,赋予悬疑内容新生机。
双线叙事在近年的悬疑网剧中屡见不鲜。2017年上线的悬疑短网剧《无证之罪》就已经采用警方和犯罪分子两条行动线并行的方式进行叙事。一边,以严良(秦昊饰)为代表的警察进行探案,叙述镜头注重细节和线索;另一边,以朱慧茹(邓家佳饰)与郭羽(代旭饰)等犯罪分子又在布局逃脱。而类似的叙述方式,在《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等剧中也有体现。
相向而行的两条线中,刑侦剧经典的猫鼠游戏不再是直来直往的追逐,而是变成了交叉式剪辑下更复杂的叙事结构。观众一边期待犯罪分子被尽早缉拿归案,一边又体验着布局逃脱的刺激感,双线叙事带来更复杂的观剧感受,也吸引观众更加期待谜底揭开。
比起双线叙事的司空见惯,先松后紧的叙事节奏却是近来悬疑短剧的新玩法。开篇强烧脑、快节奏,这似乎成了硬核悬疑剧的必然模式,然而近日热播的《十日游戏》的前半段却都在高甜撒糖的恋爱氛围中度过。轻松的情节带给观众不过分疲倦的观剧体验,但其留下的伏笔,却可以在后半程的大反转中处处体现。
每集时长都是迷,是《隐秘的角落》鲜明特点之一。观剧过程中,不少观众发现《隐秘的角落》每集时长都不一致,在追求时长统一的大环境里,这部剧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从第一集一小时有余的感人片长,到后面每集不到40分钟的正常演绎,任性的《隐秘的角落》追求的更多是剧情上的连贯。
在每一集伊始,上一集留下的悬念都会被逐渐解构,故事在发展过程中走向高潮。而在一段故事行至末尾,观众心中的石头稍稍落定时,新的惊喜又会横空出世。每集末尾,仅仅一个镜头“栓下扣子”,却让人百爪挠心般迫切想要解谜。根据剧情节奏和悬念设置来分割每集时长,而非被平均单集时长束缚,《隐秘的角落》打破的框框实际上在帮助它回归内容本真,寻找纯粹却稀缺故事、情节。
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还是先紧后松的讲述结构,抑或是或长或短的随性时长,悬疑短剧的创新探索,大都在万法归一地走向剧集内容的本源——故事。
讲述方式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强大且合理的自洽逻辑。悬疑剧并非市面上流行的爽剧,相反的,观看悬疑剧的快感恰恰来源于不断推理、思考的烧脑过程。而引导观众进行头脑风暴,则需要这些突破原有悬疑剧藩篱的表达方式。以新形态讲硬故事,这也许是悬疑短剧的一小步,却有可能是国产剧集的一大步。
摆脱非黑即白
在追凶过程中寻找人文关怀
好的影视作品常刷常新,回味悠长。在我们刷剧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我们寻找的,往往是某一个人物角色身上的一处特征,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灵魂与之有那么一点共振,或者是这个人就像曾经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内容戳中观众的心,共情是优质影视剧的杀手锏,也是影视内容传递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以往的一些悬疑剧中,总会出现明显的标签化。最常见的是警方往往铮铮铁骨、一片丹心;而犯罪分子往往穷凶极恶、丧尽天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之下,人物总少些血肉,不够立体真实,也自然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
可喜的是,近来热播的悬疑短剧中,大多以丰富的情节切面反映出多元立体的人物特征,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就比如《隐秘的角落》中,普普不愿失去唯一的弟弟,决定为他凑钱治病;严良不愿失去唯一的朋友普普,于是铤而走险帮助她;朱朝阳不愿失去来之不易的朋友,更不愿失去父母;张东升不愿失去爱妻……所有的不愿失去,都构成了每个人的弱点,而在弱点的相互纠葛中,发生了一起又一起命案。
但我们同时看到,张东升虽然斯文败类、理性冷血,却通过借高利贷凑钱、保护三个小朋友,希望借此回归正常生活;三个小朋友虽然导演“黑吃黑”的连环大戏,却仍尽力保持诚实,并维持着深厚友谊。每个人物都是生活中的普通者,他们并非杀人如麻、丧心病狂,而是在各种压力之下因为一念之差选错了道路。恶并非一切不幸的根源,当我们在可怖中看到每个角色的苦楚,我们也就看到了剧集弥散出的人文关怀。
再比如已经完结的《十日游戏》。路婕、沈芸同父异母,父亲稍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却引来二人性格上存在极大差异。路婕的叛逆根植于内心中对父爱部分缺失的恐惧和生怕自己踏入与生母一样的命运轮回。而沈辉(刘奕君饰)在闻知大女儿失手杀了二女儿后,面对手心手背都是肉的两难,也在畸形父爱的执念下做了错误选择。二孩如何和谐相处,父母应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理性的悬疑罪案的背后,作案动机往往源于更深层次的社会肌理,也带给观众值得回味的思考和共鸣。
摆脱非黑即白的人物标签,近期热播的悬疑短剧用更立体真实的角色反映生动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如《隐秘的角落》《无证之罪》等社会派推理作品的横空出世,再度翻新悬疑剧的创作方法。从社会视角观察犯罪和案件,让这些作品可以引发更广泛的情感共鸣,也传递更深刻的社会价值。
文艺作品永远立足当下,反映现实。悬疑罪案剧集,理性推理是这些内容的表达逻辑链,而向下再挖一层的社会共情才是令人感到历久弥新的经典型支撑。用人文的光辉照亮看似黑暗、恐怖的悬疑画面,悬疑剧口碑才能开得高、立得稳。
今夏,悬疑短剧集体上线,并纷纷有口皆碑地获得好评。从时长、创作手法、社会情感共鸣等各方各面突破创作屏障,悬疑短剧用创新性技法回归“讲好故事”的根本底色,“两手都硬”是叫好叫座的必然要求。
既破又立之中,悬疑短剧成为一名探路者和领航员,摸索类型短剧创新经验,或领航国剧整体质量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