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

时间:2020-07-08 17:35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孙佳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自“斯普特尼克”时刻以来,外太空探索从来就不是和谐的图景。从2016年开始,火星将进入到近地轨道周期,人类也将在未来1

孙佳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想象力

自“斯普特尼克”时刻以来,外太空探索从来就不是和谐的图景。从2016年开始,火星将进入到近地轨道周期,人类也将在未来10年内再次迎来冷战后的新一轮太空竞赛。而且,无需多言,这一轮发生在后冷战年代的新的太空竞赛,必然有着民族国家层面错综复杂的完整脉络和线索。

2010年初,奥巴马刚坐稳总统宝座伊始就叫停了小布什时代制定的NASA的“重返月球”计划。2010年6月28日,白宫正式发布了影响至今并还将继续发挥深远作用的新版《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对新世纪以来的美国航天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这项政策调整的实质,是重新平衡美国军用航天和民用航天、商用航天的比重,在民用航天、商用航天中重新平衡载人航天、机器人太空探索和地球观测等的比重。

从那时起,美国政府为NASA新投入了60多亿美元,用于鼓励使用商业火箭,并至少将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延长至2020年,使NASA的工作重心从“重返月球”中抽离出来。这一政策调整不仅令新世纪以来一直在困扰NASA的经费紧张状况得到了极大缓解,也在尽可能的范围里调整了美国航天政策的顶层设计。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想象力

为了进一步释放民用航天、商业航天的活力,最大程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2015年奥巴马更进一步,签署并颁布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该法案涉及到美国民用航天、商业航天的太空探索的各个方面,包括未来10年内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承诺、取消对航天私人企业的各种限制并赋予私人太空采矿权等等。根据美国国防与航空航天咨询公司蒂尔集团的最新调查预测,从2010年到2029年,拟发射到地球或月球轨道或深空飞行路线上的航天器多达2229个。其中,民用航天器和商业航天器基本上平分了总额的77%,军事和大学航天器分别占19%和4%;而在民用、商业航天器中,大致有25%是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的载人和货运飞船。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美国传统的航天运载体系,正在从一个巨大的封闭系统逐步开放,其意义和影响也势必有着蝴蝶效应般的潜在影响。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想象力

对于美国政府的从“重返月球”到开放“私人太空采矿权”的一揽子政策调整,我们在不能陷入到阴谋论式的认知陷阱的同时,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这其中也并不是进化论式的单线条式的线性发展过程,在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博弈,也裹挟了不同层面的话语资源。

2008年,在经历了三次试射失败后,马斯克的Space X终于成功发射了他们的第一枚火箭,这为他们带来了NASA的16亿美元订单。以美国的意识形态运作手法,一定要对此进行精心包裹和“易容”。因此,马斯克早在2012年就在题为《为什么我们可以打败中国航天?》的公开信中自豪地宣称,Space X的“猎鹰”火箭的一次发射报价只需要5400万美元,低于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系列火箭的6000万美元的报价,并以打败以廉价著称的中国公司为荣。在2016年5月6日,在陆地和海上成功回收一级火箭后,Space X实现了人类首次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火箭的回收,这意味着低成本的外太空商业开发越来越具有了现实可能,Space X更是以将通往火星的普通人机票压低到50万美元为目标。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想象力

而且在好莱坞事实性衰落,原创匮乏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层面,好莱坞的功能也在美国政府的有意识的推动下,开始向硅谷转移。与冷战年代相比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在这一轮的太空竞赛中,跨国资本将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而靶标就是火星。乔布斯也曾公开指出,马斯克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城市、超级高铁、人工智能,特别是Space X的外太空探索领域的持续经营,将占领未来的文化想象力的高地。美国政府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将原有的冷战年代的国防工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等一步步资本化,将探测火星等外太空探索任务转交给以Space X为代表的商业公司,并通过低价技术转让、大幅减税等优惠措施,在暗中支持以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为代表的各类相关商业项目的创业。

在这个意义上,特斯拉、Space X……“泛科幻”的话语逻辑,就是眼下从美国政府到跨国资本都死死抓紧的,能够保证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还能相对平稳运行的,几乎是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马斯克的意识形态挂帅,商业航天与第二次太空竞赛的想象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年、10年、15年……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泛科幻”话语场,将是中美两国展开全方位竞争的重要场域,而在这背后,则是谁能够引领未来的时代话语权争夺。中美两国也势必在这场剑指未来的征程中,展开激烈的文化话语权交锋。在好莱坞的创造力已经事实性的日渐衰落,好莱坞电影曾经所起到的意识形态样板作用,正逐渐转移到由美国政府和跨国资本所共同扶持和推动的,以硅谷为代表的当代科技神话的光环下,“泛科幻”的逻辑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逻辑。

正如“斯普特尼克时刻”开启了冷战年代的太空竞赛,2020年,后冷战年代的新一轮太空竞赛也即将揭幕——这个时代与上一个时代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泛科幻”话语逻辑下的外太空探索会被迅速商业化,并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普通人发生日常生活意义的关联,其冲击力甚至可能并不在当下就能估量到的范围,整个人类的文化想象力都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乃至重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