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要跳舞了》是基于《这!就是街舞》衍生出的一档舞蹈类节目,只不过关注的对象从大人变成了孩子。
节目由《这!就是街舞》第一季冠军韩宇、第二季亚军余衍林以及DanceVision 齐舞大赛第一名王晨艺三位舞者组成师父团,带领十五位擅长不同舞种的小选手一起完成街舞训练与生活挑战。后期内容还邀请到《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冠军叶音踢馆并兼顾导师,丰富内容的同时也全方位展现了导师与小选手之间的火花。
《师父!我要跳舞了》融合了亲子+街舞教学元素,在原本的综艺题材上进行了创新,还让观众逐渐认识少儿街舞这个领域。那这档节目是否找到了孩子和导师的亮点?并结合他们各自的优势帮节目传递出街舞精神?
内容多元,嘉宾身份反转更有看点
《师父!我要跳舞了》的内容被分成了三个板块,包括但不限于舞蹈教学、作品呈现和日常生活。这三块内容很好地兼具了两方面的受众,覆盖面较广阔,无论是喜欢街舞题材还是偏好亲子互动,都能从节目中有所收获。
从前五期的内容来看,节目制作理念清晰,流程顺畅。十五位小选手会在三位师父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与分组,完成每次的舞台呈现。
比如前两期与师父进行battle、分班摸底抽查和完成广播体操编舞,都能帮助观众快速了解小朋友各自擅长的舞种。之后叶音带领青少年街舞国家队的五位选手前来踢馆,十五位小选手重新组队与师父合作迎战,又将节目气氛推到高潮。
《师父!我要跳舞了》并没有局限在分班训练的思维中,反而让小选手们随着任务不同而灵活组队,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选手之间会擦出什么火花。同时小选手和师父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多样,他们不仅是师生关系,battle时又成了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
节目让街舞作为主轴,散发到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多元且新颖的内容也让三位师父和孩子们的形象更为饱满且立体。
首先,三位师父不仅要兼顾街舞教练,他们还是照顾孩子的“奶爸”,节目第一期分工明确,餐饮管理和宿舍管理等都为王晨艺,早操和作业辅导等为余衍林,班主任和教导主任的职务是韩宇。
看三位有丰富经验的舞者如何照顾孩子,的确能让观众发现他们不同于《这!就是街舞》的另一面,不但提供了新鲜感,也能让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三位师父与孩子们也并不完全陌生,他们有些本身就是师生关系,还有的在之前就PK过,细微的联系不单体现了节目的细心之处,同时也巧妙地扣紧主题。这也让孩子们对导师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侧面凸显了三位师父的性格色彩与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老师时三人的教学风格也明显不同。韩宇的课堂较为严肃认真,一个动作会反复练习,余衍林和王晨艺则采用更为轻松的教学模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练习街舞。
可以说节目很用心地为三位师父找到了合适的身份,并有效地放大了他们本身的优势,让他们从街舞选手、冠军亚军等身份中暂时跳脱,展现更为真实且不同之前的一面。
不仅如此,《师父!我要跳舞了》也让大家看到萌娃的转变。日常生活中搞怪的孩子们,面对鸡腿没有抵抗力,还会哭着说想妈妈,可一旦要上场跳舞,每个人都特别认真,无论从实力还是气势都不容小觑。小大人和小孩之间完美切换,如此反转强化了孩子可爱的一面,还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更专业的样子。
美中不足地方在前期剪辑略有些乱,生活与街舞之间的频繁交涉,导致节目进入主题的速度稍慢。带孩子日常与教孩子街舞到底哪个才是主轴,如果前期没有迅速确认,很容易让观众失去耐心。板块之间的划分与衔接也要做到自然,才能让一期故事显得完整流畅,并加强嘉宾们处于两种环境的反差。
不过好在节目后面的内容主线逐渐清晰,这也融合多种内容的故事才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萌娃实力超群,精准展现节目核心
除了内容多样化,《师父!我要跳舞了》也准确地把握了三位老师与孩子的内容比重,没有让孩子成为陪衬。
按照预想三位师父都是《这!就是街舞》的选秀冠亚军或是已有粉丝基础的艺人,与他们相比,孩子们虽在街舞圈有一定名气但对观众来说仍是陌生的。不过节目并没有因此让人感觉重心偏移,反而努力凸显出孩子练舞时的认真与比赛时的专业能力,让他们依旧能成为画面中心。
与以往萌娃类和任何竞技类节目都不同,《师父!我要跳舞了》不仅保留了小嘉宾作为孩子最童真的模样,也有他们作为街舞选手最为专业的表现。
像上文提到的那样,把小嘉宾置放在生活场景和练舞场景下产生的反差才更有趣,因为他们都是习舞几年的街舞选手,有些甚至拿过不少奖项。在这层身份的加持下,小嘉宾的展现就不能太过片面,如果仅仅只是展现他们童言童趣和搞怪的样子,反而不会加强他们的形象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捕捉到孩子作为舞者时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勇于挑战老师,面对失败也毫无畏惧,以及对热爱事物散发出的专注力与认真。节目放大了孩子们的表现,使内容更加走心且温暖,同时也引出了街舞传承和精神。
第三期开始,叶音率领五位街舞少年与小师父组展开battle。这次较量被分为5对5的齐舞比拼,2对2师生双人组合和1对1比拼。在孩子们练习的过程中,节目组会放出三次锦囊的机会,以小游戏的方式分出胜负看哪队能获取锦囊即获取赛事情报。
这场比赛精彩的地方就在于节目组平衡了师父与孩子的表现,为双方都增加了亮点。虽然《这!就是街舞》两季冠军同台pk让现场气氛火爆,但小嘉宾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挑战善学习的样子非常耀眼。
因为是孩子的缘故,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更容易打动观众。节目抓住了小嘉宾已有的优势,没有让他们被师父们比下去,反而凸显了各自的魅力,强调了这场比赛目的性。
除此之外节目也很善于找到老师父组五位成员与小师父组的关联,加强彼此情感联系。
比如小师父组的张彦博曾输给老师父组的席嘉琪,没有想到此次battle又要与对方展开1对1。这部分穿插了两人后台互相点评的画面,从侧面加强张彦博紧张的情绪,但也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
这种关系的展现可以看作是小嘉宾们的一次自我成长,面对曾经战胜自己数遍的师兄师姐,他们是否还有勇气再次挑战。节目也利用这层关系再一次加深了小嘉宾们的人物形象,他们毫无畏惧失败的表现升华了节目情感。
这场老师父与小师父的battle很自然地展现节目内核触及观众内心,强化了街舞传承精神。一场街舞battle或许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舞台,全靠实力超群的孩子们就能燃炸场子,同样能给观众带来一场印象深刻的视觉盛宴。
作为《这!就是街舞》的衍生综艺,《师父!我要跳舞了》不仅做到贴近原内容,还在已有的基础上发掘出了新价值。并不只是依靠母体节目的影响力单纯地复制内容,而是开发出一个新的方向,让孩子成为这次街舞领域的新主角。
也就是说节目既深挖了《这!就是街舞》中选手们舞台之外的个人性格,也体现了孩子们的特色,为主IP创造了更多联动性和独立价值,让观众看到了亲子节目又一种玩法。
随着综艺节目的垂直细分越来越精细,亲子节目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仅仅局限看明星带孩子,很容易让观众感到疲乏。不过《师父!我要跳舞了》利用孩子和师父的双重关系解决了这类问题,生活与街舞的交汇,展现了孩子们的可爱也凸显了各自的专业能力。我们也期待后期小嘉宾们还会带来怎样的街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