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

时间:2020-06-28 17:5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时,伴随着中产阶级开始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其价值观也逐渐成了社会主导的理想价值观,这给工人阶级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时,伴随着中产阶级开始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其价值观也逐渐成了社会主导的理想价值观,这给工人阶级以及贵族阶级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盖斯凯尔夫人的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则很好地揭示了在当时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同阶级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小说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随父母由南方的村庄赫尔斯通搬迁到北方的工业城市米尔顿进行展开,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对工厂主桑顿与工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化的描写,另一条则围绕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与桑顿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偏见以及感情纠葛展开叙述。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小说既可以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又能对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世界以及对工业化进程的体验展开细致描写。

因此,本文通过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对小说中的所描述冲突,以及当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时,作家如何想办法安排解决方案来分析《南方与北方》中暗含的情感结构。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一、民众实际体验与官方意识的冲突


维多利亚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开始处于支配地位,在他们眼里,"人的社会地位由金钱、而不由门第决定,穷人受穷,是他奋斗不力,而出色的人终将脱颖而出"。正是这种价值观念的流行,让米尔顿这个城市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对于米尔顿的工厂主们来说,任何人的身份都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愿意努力,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身份的机会和能力,而他们的工人之所以是工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并没有真正地通过艰苦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拿工厂主约翰·桑顿为例,父亲的自杀使得桑顿一家陷入了极度的贫困,但是不同于其他的工人,桑顿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学徒开始认真工作,加上自己的智慧与坚韧的品格,最终奋斗成为如今米尔顿最有影响力的工厂主之一。因此当黑尔先生谈到自己眼中所认为的工人因社会制度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时,桑顿对此看法却持反对意见,他向黑尔先生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工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举动可以使自己上升到具有厂主的权力和地位,这是我们这种制度中最大的优点之一。事实上,凡是约束住自己,洁身自爱、沉着冷静、忠于职守的人,总是会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并不一定总是当厂主,也可以当监工、出纳、会计、职员,一个站在权力与秩序这一边的人"。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桑顿先生作为这种体制的下的成功者之一,所以他自始至终坚信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站在权力与秩序这边。因此在工人们在集体要求厂主们加薪的时候,桑顿坚决反对向工人妥协。因为在他眼里,工人们的做法不仅是在挑战厂主的权威,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这对于桑顿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桑顿宁愿冒着让自己产业受损的风险也不愿意向工人妥协。

而桑顿这种强硬的态度导致的结果便是,工人们由最初的罢工运动发展成了暴乱,桑顿的工厂成了他们首先攻击的目标。虽然,这场暴乱最后以厂主桑顿获胜而结束,但以尼古拉斯·希金斯为首参与暴乱的工人们却被米尔顿的工厂主们解除雇佣关系,一部分工人也因此失去了

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陷入窘境,这使得厂主与工人们之间的怨恨变得越来越深。

与此同时,南北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价值观的不同也让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与厂主桑顿之间的误会与偏见不断加深。玛格丽特自幼随小姨母在伦敦居住,九年的城市生活让她见证了太多利益至上的商人,这也使得一心追求单纯朴实生活的玛格丽特自始至终都对商人存有偏见,因此在随父母搬到工业城市米尔顿后,污染的环境,冷漠的人际关系都让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感到无所适从。

特别是在与桑顿交流时,一方面她被桑顿身上那种坚韧、刚强的性格所震撼;但另一方面她又因桑顿工厂主的身份而替他感到惋惜,因为在她眼里,桑顿把财富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是让她不能接受的。除此之外,玛格丽特与厂主桑顿在对待工人态度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桑顿认为,专制对于工人来说是"最好的一种政府形式",因此在与工人接触的时刻,他必须独断独行,作出首先对自身利益有好处,其次对工人好处的决定。

然而他的这番解释,在玛格丽特眼里看来,完全是资本家维护自身的说辞,他们并没有尊重工人们的人权。正是这种偏见,让玛格丽特从一开始便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桑顿,这也使得她不愿意去真正地了解桑顿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自己残忍地拒绝了桑顿的真挚表白,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曾一度降到冰点。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二、支持工业发展——以玛格丽特意外获得遗产为神奇解决方案


对于威廉斯来说,"功败垂成关系到个人品质的优劣"。因此,在这一时期小说家的情感结构中,要想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巧妙维护,小说家则会用一种巧妙的方案,即"让主人公获得意外之喜"来摆脱所处的困境与尴尬。

首先,在玛格丽特的影响下,工人与厂主之间关系开始由冲突慢慢走向和解。在罢工潮之后,部分参与暴乱的工人由于被米尔顿的厂主们禁止入厂工作,这让劳资关系变得愈加紧张。但工人鲍彻的自杀却成为了阶级关系的转折点。作为鲍彻的邻居,同时也是工人的领导者之一的尼古拉斯·希金斯认为自己不仅要对鲍彻的死负责,更应承担起照顾鲍彻妻子、儿女的责任。

但此时处于失业的希金斯除了向朋友玛格丽特和黑尔先生求助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他甚至期望黑尔先生可以给他在南方介绍一份工作。但在玛格丽特的劝导下,希金斯打消自己举家南迁的想法,并决定听从她的建议去厂主桑顿那儿寻求工作。虽然一开始桑顿得知希金斯来意时果断拒绝,但是当他在之后了解到希金斯求职时所说一切都是事实时,他决定向希金斯提供一份工作。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然而正是这份真诚的工作邀约使得工厂主桑顿与工人们之间的关系开始由对立向和解转变。之前桑顿与工人过着并行不悖的生活,然而自希金斯成为他的工人之后,他开始尝试着在工作时间外去接触希金斯,通过希金斯去了解工人们的想法。桑顿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像他自己想的那样懒惰,投机取巧;相反,大部分的工人都如希金斯一样认真工作,为人正直。而他们之所以要求加薪,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

桑顿渐渐地转变了自己的看法,他特意为工人们建造一座食堂来改善他们的饮食,甚至有时候他也会接受工人们的热情邀请与他们一起吃饭。桑顿真诚的行为与做法也让工人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担当、负责的精神也开始感染工人。希金斯甚至对玛格丽特这样评价自己的厂主,"他着实叫我迷惑。他是两个人。一个人是我早先所知道的地地道道的厂主。另一个人身上没有一点儿厂主的气味儿"。

其次,与工人之间关系的转变也促使了桑顿与玛格丽特之间偏见的消除。初到米尔顿时,在玛格丽特眼里,桑顿是典型的把利益放在首位的资本家。但是,作为桑顿之前的"死对头",如今的希金斯却向玛格丽特描述了完全不一样的桑顿,这让玛格丽特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对他固有的偏见,并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去审视这个在她自己眼中所谓的"资本家"。同时,桑顿也并没有因自己之前向玛格丽特表白被拒而疏远她,相反他仍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帮助黑尔一家,尤其在黑尔太太和黑尔先生相继去世后,正是桑顿在背后默默支持与付出才使得玛格丽特能够坚强的面对这些困难。重返伦敦的玛格丽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桑顿的关系,并且认识到是自己固有的偏见导致对桑顿的误解,而桑顿身上所展现出的诚实、勇敢、不屈不挠的品质,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最后,玛格丽特帮助桑顿度过难关。与工人关系的好转,虽然对桑顿的工厂的顺利运营意义深远,但这却无法阻挡因市场萧条而导致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加上失去了客户订单,桑顿之前原本花费购置新机器以图用

来提高生产效率的钱也因此无法得到收益。最后,桑顿"不得不放弃他信誉卓著、十分成功地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这家工厂,去找一个次要的职位干"。然而,由于玛格丽特的教父贝尔先生将玛格丽特作为了自己遗产的继承人,而同时贝尔又是桑顿的工厂的房东,因此在贝尔去世后,其对于桑顿的工厂的所有权全部转移到了玛格丽特的名下,所以玛格丽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桑顿的债主。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此时虽已重新回到伦敦,但是对于桑顿的重新认识使得玛格丽特对其思念愈加强烈。同时,她也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带给人们的好处是农业所无法比拟的,她甚至还宣称自己完全支持商业的的发展。所以当桑顿破产的消息传到伦敦后,玛格丽特当即决定用贝尔先生留给自己的财产来帮助他挽救马尔巴勒工厂。

当桑顿来伦敦向自己新的债权人玛格丽特交代工厂事情的时候,玛格丽特却告诉桑顿,她不愿意把自己现有的财产存到银行里,而是想以高利贷的形式借给桑顿,这样不仅可以让桑顿继续自己的事业,同时玛格丽特自己又能得到跟银行相比更高的利息,可谓是两全其美。虽然玛格丽特自认为这种说辞很完美,但是桑顿清楚,玛格丽特并不是真的想要利息,相反她是在用一种避免伤害他自尊的方式来帮助他。

面对玛格丽特的深情,桑顿鼓起勇气再一次表白,这一次玛格丽特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了告白。此外,桑顿还告诉玛格丽特自己收到一封由希金斯与其他工人联名写给他的信,工人们表示愿意永远追随自己的厂主,只要桑顿有需要,他们将会随时为他工作。桑顿与玛格丽特的关系也由最初的对立走向婚姻的结合,而这种转变在威廉斯看来不仅是代表南北方文化的一种融合,而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解决方式"。

《南方与北方》:工业革命时代阶级冲突下的爱情


三、结论

《南方与北方》作为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北方城市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体验。盖斯凯尔夫人作为随牧师丈夫一起生活在当时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小说家,她本人对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体验。

因此,虽然小说中描写了城讨论与争鸣市里的工人与厂主之间的劳资冲突以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偏见,但是通过描写对立双方最后的和解,作者更多地反映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以工业化社会为发展方向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家对于当时工业革命的支持与肯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