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鹏
临近半年末,又逢特别国债发行首日,央行时隔4个多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提供跨季资金。特殊时点的这一操作,给6月的降准预期打了一个问号。
周四,人民银行时隔两日重启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14天期700亿元,结合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资金400亿元。同时,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上次(2月10日)下调了20个基点至2.35%,7天逆回购利率则维持在2.2%不变。
分析师指出,央行开展1200亿逆回购操作,既是为了缓解半年末时点资金面较紧的局面,也是为今日特别国债发行助力。而14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属于“补降”,对于市场利率的引导意义有限。
“今天央行下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属于政策利率体系联动调整,并不意味着开始新一轮降息过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说。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临近半年末,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增加了14天期操作,体现了其维稳季末资金平稳运行的意愿。同时,今日是特别国债发行首日,体现了央行配合国债发行,维护流动性稳定的意图。
今日上午,财政部发行了首批10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其中,5年期、7年期各500亿元。按照财政部此前介绍,全部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将在7月底前发行完毕。
不过,14天期逆回购在此时重出江湖,令市场对6月央行是否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产生了分歧。
‘跨季+特别国债’是很好的降准时机。但之前政治局会议和两会,也提到了降息、降准之类的说法,央行之后都没反应,这次可能也有不确定性。如果本月没有降准,后面央行可能会继续使用逆回购操作。”粤开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钟林楠对界面新闻说。
周三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钟林楠认为,降准只是时间问题,但不一定是在近期。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也对界面新闻表示,“降准是延续《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属于综合要求,并不是一定要立刻进行。”
至于特别国债发行是否需要降准配合的问题,颜色表示,特别国债发行对资金面的冲击是短期的,应该用短期工具来对待,比如逆回购,而非降准这样的长期政策。“特别国债发行回笼的资金,很快会由财政投放下来,回到银行,银行用这些钱再买下一批特别国债,所以对流动性的占用其实并不是特别多,而且现在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当前时点也不需要降准。”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本月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明明指出,鉴于国常会提到降准,且考虑到未来几周的流动性需求,本月降准的概率较大。“降准和逆回购不一样,降准主要是提高货币乘数,增加存款派生能力,逆回购是短期流动性投放。两者是不一样的,并不矛盾。我认为近期还是有降准的可能性的。”
王青表示,在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完毕前,也就是6月末至7月初,央行很可能进行全面降准,来满足增加的流动性需求,降低特别国债发行成本。他预计降准幅度在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至9000亿元。
“另外,17日国常会已明确提出降准。按照近一段时期的规律,未来1至2周内降准落地的可能性很大。”他说。
“若降准如期落地,或预示着自5月中旬以来的货币边际收紧过程将明显缓解;今年在金融系统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以宽货币推动宽信用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路径,下半年政策性降息、降准过程有望会持续推进。”王青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