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号公益招聘季」的第一个专题《未来十年,四大潜力传媒职业》系列:
第一篇:泛直播(本文)
第二篇:互动影视(即将推出)
第三篇:虚拟文娱(即将推出)
第四篇:未来摄影(即将推出)
我们将在传媒1号头条的「1号原创」与尾条的「1号招聘」做个板块联动,头条介绍泛直播的职业潜力,尾条推送泛直播的招聘岗位。
读罢本文,如您对泛直播职业人生看好,请移步「1号招聘」投递简历。
李佳琦爆火至今已有一年。在疫情之后,各行各业纷纷「云化」,「直播」作为重要的「云」形式,行业内部每天都肉眼可见地发生着新的变化。5月,「主播」群体就日益壮大。从刘涛、汪涵等明星入局,到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都成为主播一员。头部明星、公众人物与头部主播之间的边界线已不再明显。与此同时,「直播」内容也从娱乐、休闲向知识等更多领域扩展,「直播」形式也更加多元。
不可否认,「直播」行业在同质化过高的情况中,已开始寻找新的突围点。而在行业的自我调整与更迭变化,新职业的出现也变得有迹可循。
「直播」背后的技术人才2016年4G时代降临,移动直播迅速崛起,直播门槛降低,直播从PC端迁移至移动端,激发了社交属性。
2020年5G时代在即,电商直播成为风口,可以想象在这一波行业与科技的新结合中,定会诞生新契机。
5G,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征将升级传媒的播出形式。高像素视频将成为标配。4K、8K视频也终会成为移动端的正常模式。AR,VR将渗透生活,游戏与人生的边界逐渐模糊。
《1号风向 | 一文科普5G全景直播技术知识点》具体介绍了5G网络对终极VR全景直播的可能性。VR全景直播对技术的要求极高,有赖于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移动客户端解码功能的加强。
若该技术得以普及,那么首先,传媒领域对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进一步拓展。传媒不再是传媒人的平台,而是集各领域人才于一体的行业。
其次,VR全景直播最适合的场景是体育直播或演唱会直播。过往的线上演唱会同步直播已经有了类似的苗头。去年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就首次采用5G+4K+VR/AR直播,通过2+N全景多视角、72小时不间断直播。
相较线下参加,线上直播最大的弊病是「临场感」,VR带来的「沉浸感」正试图弥补缺席带来的落差,实现云端的身临其境。这一需求并非单纯来自于疫情,而是未来的趋势。线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有限是不争的事实。「临场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线上不占据实体空间,更多的「球迷」和「歌迷」足不出户就能够入场同欢。
针对VR直播的新技术,笔者认为未来将会产生专注于VR调度的专业人才岗位。每一种形式都有其专属的呈现方式。VR的全景化对于内容呈现方面的选择也会带来更多挑战。若未来,每个人的手机都成为VR的秀场,那以VR技术打底的直播也将需要更多专业技术类人才。
「极限挑战类直播」借助VR技术的直播除了大场景直播外,极限运动类的直播也极有可能兴起,配合全景视频,给观众带去最强的视觉乃至生理冲击。目前网络上已经有极限向的全景视频如第一视角坐20层楼高的垂直过山车或者翼装飞行。观众通过拖动视频,可以360°全视角环绕观看。观众真正拥有了自主权,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角度。
单调的生活需要刺激。但碍于金钱、时间、生理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或者有勇气进行极限运动。而极限挑战爱好者在未来很可能将这种爱好转为职业。极限挑战者自身并不受影响,而观众在确保自身安全的环境下又享受了心理刺激。相比影视作品,极限挑战类直播更加真实。借助全景VR技术的直播,人人都可以「云」蹦极、「云」跳伞、「云」攀岩。此类直播的危险性和附属的奇景现象都会成为流量的新增长点。
「文旅直播」与「极限直播」一脉相承,更接地气、也更易普及的「泛直播」形式是「文旅直播」,在此次疫情期间,这种类型已经得到了一些开发。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景区纷纷开设直播,将风景搬上「云端」。如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最美江城致敬抗疫英雄」活动,国家金牌导游带领广大网友在武汉「过早」、登楼赏樱,云游重新焕发活力的武汉。据中国旅游报报道,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邀请「网红达人」以骑行的方式探秘西夏陵,4个小时的直播在线观看和互动超过千万人次。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云游」活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联合酷狗直播,仅一个小时的直播就吸引了超过10万人。
比起传统的博物馆参观,解说员往往不能照顾每个游客。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出现了电子讲解器。而大多数游客依旧可能走马观花式浏览。直播的形式改变了一对多的形式,营造出一对一的氛围。解说员也可以及时对网友的提问回答。
以「导游」以及「博物馆讲解员」为本的「文旅主播」也许会迎来一波复苏。但与传统背稿的导游以及讲解员不同,直播导游除了对景区景点和展品了如指掌之外,还要有极强的互动能力以及活动策划能力。尤其是「导游」,偏僻地区信号差、选题难度大都成为不小的挑战。
「文旅直播」目前仍倾向于带货,未能实现「线上看景」到「线下游玩」的有效过渡。「文旅直播」需要更周密的策划,如何将景区魅力最快展现的同时保留游客自身的可玩性将成为难点。这也对这一类的「文旅主播」提出更复合的要求。
「知识直播」抛去电商直播的带货消费模式不说,当前直播付费的主要模式是一种依赖于「情感」的「打赏」。相关调查指出:直播付费的主要目的是寻求陪伴以及放松消遣。因而,当前对主播人才的需求仍流于「表面」,多要求性格活泼、有表演才艺、外形突出。主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及时抓住用户的眼球。
近期各种垂类直播的出现以及领域名流进入直播行业。对于主播的要求将会发生变化。笔者认为未来,对于学历的要求将有所提升,高学历人才将更多地涌入直播领域。
「知识直播」将推动直播从「情感付费」走向更为产业化的「内容付费」。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于5月15日开启直播首秀,与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对谈。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两人谈话的话题涵盖青少年趣事、创业经历、家庭故事。李彦宏还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书单。整场直播互动不多,没有带货,也不甩链接。「直播」更像是一档访谈节目。
李彦宏「直播」贩卖的不是明码标价的产品,而是岁月积攒的阅历。事实证明,这种「知识直播」有一定的市场潜能,该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926万人,超出同时段带货的董明珠、罗永浩。
百度作为一款资讯类平台,「知识直播」无疑更符合其调性。除了李彦宏直播外,百度今年还陆续退出了百度战役直播间、「全民读书月」等活动,邀请领域的专家向大众普及知识。
可以看到,如今,直播的价值不再只停留在娱乐和消费上,也逐渐成为了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在信息爆炸、急需信息甄别的时代,以内容为导向的直播潜力无限。
「知识」可以与「带货」相互赋能。「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就开设了直播环节「博物馆人谈文创」,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七家博物馆的副院长与文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向大众推介重要的文创产品。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直播镜头切换,大众在了解文创产品的同时也及时了解了其设计来源的馆藏文物,做到了「带货」与「知识」的结合。
直播卖的东西逐渐从单纯的「货」变成有长久价值的「物」。
近日,BOSS直聘联合央视新闻推出的「职为你来」大型校园招聘直播公益行动,超50家名企老板直面应届生介绍岗位,直播过半平台即收到超10万应届生的简历投递。针对就业难的现状,在抖音等平台「招聘类主播」也应运而生,为网友「种草」工作岗位。
依附于直播形式,多个招聘平台都推出及时视频面试的功能,强调「聊着天把工作找了」的社交属性。
在内容为主的「知识直播」中,垂直领域的权威性人群将有更多就业机会。面子好不好看不再是第一衡量标准,脑子里的东西够不够会成为新的主播考量内容。
1号结语
MAO LIVEHOUSE 全国运营总监李大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否处在疫情期,我们都需要的是更有意思的内容,而不是更多的内容形式」。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音乐领域,对所有想要进入直播分一杯羹的人来说,都值得思量。
直播只是一种形式。带货带来的红利让很多人着急入局,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直播的想象,或者说神化了「直播」。
随着5G、VR技术的发展,兼具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直播」形式必然会被更多行业视为重要的展现形式。
在此基础上,「直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将「泛化」,笔者预测未来在「泛直播」行业中人才将出现三大类新趋势:
一,了解直播特性,据此在原有岗位需求上做出调整,如「文旅直播」中的「向导」。
二,扩宽直播的可能性,将原有领域的内容嫁接直播的形式之中,如「知识直播」中的「主播」。
三,技术支持下的直播对行业产生变革,从而孕育新职业,如VR技术人才或「极限直播」。
温馨提示:读罢本文,如您对泛直播职业人生看好,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