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朋友圈,都被一场全球直播的演唱会刷屏了!
由Lady Gaga策划发起,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公民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线上公益慈善演唱会,于4月19日凌晨开播。
预热演出持续8个小时,一众来自全球各地的大牌歌手在此聚齐。
没有音响,没有观众,这也不影响歌手们通过歌声,向抗击新冠的一线工作人员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演唱会有三位中国艺人先后亮相——
张学友、陈奕迅以及钢琴家郎朗。
难以想象,这三位对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艺人,竟能隔空“同台”。
张学友和陈奕迅一开口,就是CD水平。
不亏是经历过当年“神仙打架”时代的歌手们,放到如今的华语乐坛妥妥地吊打绝大部分的流量。
看完这场公益演唱会后的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被拎出来代表中国参加的歌手,为何不是新生代的呢?
那些被认可的,为何仍旧是老一派的歌手们?
说到张学友,你或许只记得他演唱会上总能频繁地抓到通缉犯。
以及那张著名的表情包……
抛开这些搞笑的头衔,作为“香港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当年火的程度根本不敢想象。
出道之后的张学友,被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唱片公司“宝丽金”签下,发行首张专辑《smile》,一举成为香港最炙手可热的歌手。
第五张国语专辑《吻别》,更是打破了海内外多个唱片销量榜单的记录,至今无人能敌。
巅峰时期的他,同时引起了国际乐坛的关注。
美国《时代》、《公告牌》等知名杂志,一定程度上由于张学友的崛起,从而开始关注香港乃至整个华语乐坛。
同样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标杆人物,陈奕迅被称为“下一个张学友”。
有人说,他是香港乐坛最后一位歌王。
我深以为然。
作为台湾地区的音乐奖项,金曲奖一直以来都是以台湾歌手为主导,而2003年的时候陈奕迅拿下台湾金曲奖。
第一个拿下这个奖项的香港歌手,正是张学友,第二个则是他。
继张学友之后,估计也就只有陈奕迅,能对香港乃至整个华语乐坛有如此的影响力了。
当然,具有影响力的不止张学友和陈奕迅两个人。
老生代的有王菲、林忆莲、张惠妹、那英……
中生代的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
我们的脑海里,总是只能蹦出这些“老一派”的歌手。
为什么?毕竟那是一代人的青葱记忆。
而如今的华语乐坛,无法企及当时“神仙打架”的高度了。
不禁感叹:
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真的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代,流量当道。
经历过华语黄金时代的歌手们,却很快被“流量”所吞没了。
有人说,他们已经糊了。
事实告诉你,并非如此。
如何评价一个歌手的咖位?叶倩文在《鲁豫有约》上说过:“谁能开最多的演唱会,并且卖得最好,谁就是最红的。”
2016年到2019年,张学友开了超过200场的演唱会,稳居华人歌手世界巡演场次纪录的第一宝座。
毫不夸张的说,以上的歌手只要再官宣举办演唱会,别说座无虚席了,连演唱会的门票抢都抢不到。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老一派的歌手宝刀未老,只要一出手,演唱会仍旧场场爆满。
去年的时候,周杰伦被某大V调侃在微博超话的影响力不高,各数据方面远远输给一众年轻的流量歌手。
作为周杰伦的迷妹们,这话可听不下去了。
仅仅几天的时间,周杰伦的超话影响力直接破亿,反超蔡徐坤创下的超话记录,飙升成为微博明星影响力第一人。
足以证明,周杰伦在华语乐坛以及粉丝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了。
有实力的歌手,哪里需要数据去证明自己的人气?
他们本身,就是数据。
当年经得起“打”的歌手们,如今仍然足以叱诧风云。
实力派就是实力派。
正如周杰伦所说的:“我为什么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现在还在流行。”
03、当代年轻的歌手,如何破除被流量反噬的怪圈
知乎上有个经典的问题——你什么时候会对华语乐坛感到失望?
截至目前,该话题收获7300多万的阅读量,吸引近2.4万的关注者,有近1万的知乎网友贡献回答。
其中一条回答挺有趣的:“20年前神仙打架,20年后垃圾分类”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杨坤在直播中diss《惊雷》,瞬间被网友推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乐坛前辈,杨坤毫不留情地直言《惊雷》这首歌——“俗气”。
“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
“太难听知道吧,什么东西。”
没想到原唱MC六道出面回应道:
“你看惊雷现在多火,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说实话,音乐不分高低贵贱,但也分经典糟粕。
《惊雷》很火是事实,可它具有实在的影响力吗?
郑钧曾接受采访,谈及华语乐坛的现状,直言不讳道:
“现在所有音乐排行榜的公信力都崩了。”
“排行榜上的歌,十首里面有九首真的听不下去。”
利用各类社交平台的传播性,再冷门的歌都能被冠上“热门”的头衔,甚至一些知名榜单上的所谓年度top10华语歌曲,有一半以上你估计都没听过。
什么歌都能爆火网络,没有什么作品也能成一线,如今的华语乐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
罗志祥提起某些年轻歌手的现状: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过度包装自己。
给自己贴上“原创歌手”的标签,却没有实实在在的作品去呈现。
说了这么多,并非是将所有新生代的歌手们一棒子打死。
有实力的新生代歌手,不在少数。
只是处于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他们的实力反被流量给吞噬了。
很多人只知道,他很火,他的某一首歌很红。
再多的东西,就想也想不起来了。
所以说,流量始终是虚幻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始终会消失殆尽。
唯有好的作品,过硬的实力,才会被世人牢记。
新生代的歌手,如何破除被流量反噬的怪圈,就从实打实提升自我开始。
华语乐坛不会死去,只是它需要时间沉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迎来华语乐坛的再一次“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