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与欲望,往往都会成正比的。在古代封建王朝当中,无论贵为天子,还是位极人臣,当欲望被无限放大了之后,总会出现很多的弊端。天子欲望过大,会劳民伤财,权臣欲望过大,会扰乱朝政。明朝胡惟庸之后,再无丞相之职。到底是朱元璋本身就要废除丞相之制,还是丞相之制令皇权受到了威胁,这就类似先有鸡或是先有蛋这样的考题一样,很难再去判别了。而纵观胡惟庸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最终也只能成为朱元璋巩固皇权路上的垫脚石。
一路飙升的职业生涯
乱世之中,审时度势比聪明才干还要重要的多。天下大乱,对于封建时期拥有一身理想抱负的人来说,恰恰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在乱世过后,整个朝局都会重新洗牌,想要在乱世过后飞黄腾达,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学会站队。在公元1355年,胡惟庸投靠给了朱元璋。选择跟谁,对于他而言也是一场赌局,赌赢了就功成名就,赌输了甚至会丢掉性命。结果一目了然,他赌对了,因为日后的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帝王。而胡惟庸,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开国功臣。
一路之上,胡惟庸的仕途都走的非常不错,权利越来越大,职位越来越高。最终在公元1377年,他成为了明朝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了权利的巅峰,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可是,随着权利的飙升,他的欲望也被无限放大了。
滥用私权,嚣张跋扈
纵然是一朝天子,也不能随意挥霍手中的权利了。因为在天子之上,还有封建王朝千百年来形成的仁义道德,还有波涛汹涌般的民意等等,这些无疑都会把权利给放在笼子里面,不让权利泛滥。可是胡惟庸被自己极高权利给冲昏了头脑,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
一天他的儿子乘坐马车招摇过市,没料到"车速"太快,于是坠马而亡。这件事让他大发雷霆,于是私自就把车夫给杀了。他直接越过了法律,行使了杀生大权。他的嚣张跋扈,已经到了一种病态地步。原本可以有千百种方法拿车夫来泄恨,可是他偏偏要滥用私权,可见其心中早已目无王法。丧子之事固然令人悲痛欲绝,可是身为百官之首,何以能够凭借一时怒火,去逾越那皇帝最在意的法律制度。这件事情,也是他最终结局失败的伏笔之一。
扰乱朝政,迁怒天子
作为开国功臣,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够随意诛杀。也许很多看客会认为朱元璋一生杀功臣无数,觉得其是一位丧失了底线的人,但是细细品读的话,你会发现朱元璋所诛杀的很多功臣,大多都是过于放纵了。而朱元璋真正残暴的,是在株连罪行这件事情上让很多无辜的人遭殃了。当胡惟庸位极人臣之后,他更是把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了,甚至对皇权都经常视而不见。一些重要的政事,他选择秘而不报,然而很多事情终将会被暴露出来的。朱元璋只是一直在容忍,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罢了。
平凉侯费聚和吉安侯陆仲因为个人行径问题迁怒到了朱元璋,然后便找到了胡惟庸,希望胡惟庸帮助两人"排忧解难"。而胆大包天的胡惟庸,竟然还引导这两人去外面收集兵马,这样的做法跟谋反的前奏难道不是雷同吗?很多事情朱元璋一直看在眼里,终究他还是迁怒到了朱元璋。
结局
胡惟庸的结局很惨,朱元璋容忍了他这么多年,但是他从来不知道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于是,以占城国来进贡一事胡惟庸等人未上报这条罪行,朱元璋开始来全面对付胡惟庸了。紧接着一些重要官员来告发胡惟庸,最终胡惟庸被杀。然而牵连到胡惟庸案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后来被诛杀者都高达三万余人。从此,胡惟庸死后丞相制度也直接被废掉了。
曾经位极人臣的胡惟庸,他也沦为了皇权的垫脚石了。也许朱元璋本身就要趁着这个机会,把丞相制度给废除掉,而胡惟庸也配合了这一场"演出"。此后的朱元璋,在丞相制度被废之后工作强度就空前强大。好在朱元璋的身体不错,要不然早就被繁忙的政事给累垮了。历史也是一次次证明,凡事都要适可而止,更是要懂得主动把自己手中的权利放在一个笼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