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5月17日晚间,东方卫视播出《极限挑战》全新一季的第二期节目。经过一夜发酵,“极限挑战抄袭新西游记”再次成为各大平台的热点话题。这已经是这一季《极限挑战》第二次面对“抄袭”质疑。两期内容,两次“抄袭”韩国综艺《新西游记》,多少让人疑惑,为何如此呢?
截至目前,网上开始出现大量“证据罗列”,证明《极限挑战》连续两期抄袭韩国综艺《新西游记》。不过,《极限挑战》官方暂时并未对此事进行任何形式的回应。而目前,也没有除了网友之外的任何官方站出来“确认抄袭”事件。韩国《新西游记》版权方暂时未有任何形式的回应。
从网上已经罗列的证据,和老编观看《新西游记》的个人观感来讲,《极限挑战》这两期的节目,确实“过分借鉴”了《新西游记》当中的节目内容与环节。在没有任何官方形式的“抄袭确认”之前,我们不能把这种行为仓促定性为“抄袭”。所以,本人采用了“过分借鉴”。个人认为,这种“借鉴”已经超越了正常学习借鉴的程度。
作为观众,免不得会有疑虑,清一色全明星阵容的《极限挑战》,可谓是当下阵容最为强大的综艺节目了,这样“高端阵容”的节目,为何屡屡陷入“过分借鉴”的疑云当中呢?实际上,《极限挑战》节目编排的现状,很能说明我们整体综艺节目面对的现状问题。
《极限挑战》自“老演员们”离开之后,也就陷入到了节目形式不创新,甚至于过分老套的藩篱当中。这档综艺被持续差评,主要原因便是,它无法实现当年巅峰时期的节目智商了。显而易见的,则是节目编导能力严重下滑,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巅峰状态了。
我们目前综艺节目的现状也是,过分地依靠明星阵容去堆砌场面,试图依靠所谓的流量去完成节目的收视率和网络话题度,却很少懂得,应该内容为王,依靠更为优质的内容去带动观众,让优质内容本身而非全明星阵容成为流量。反观最近的《极限挑战》,形成的热度话题,无外乎谁谁谁最难了,谁谁谁不认识谁谁谁了。
这类毫无营养价值可言的热度话题,并非节目编排巧妙,恰好是节目“黔驴技穷”,只能依靠明星们自行制造所谓的娱乐绯闻八卦去增加节目的网络热度和卫视收视率了。显然,《极限挑战》陷入到了有所谓的热度话题但没有真正的优质内容的尴尬当中。节目编导能力的下降,才是真正应该被警惕的事情。
在我们观看综艺节目的时候,是在看明星,还是在看优质的节目内容呢?明星到底是节目的点缀,还是节目的主体呢?不仅仅是综艺节目,目前,在影视行业,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当中,早已经是流量明星大于剧本内容了。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真正优质的内容没有重视,用来表演优质内容的“椟”却被捧上了天。
正是因为优质内容的被忽视,才造成我们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剧创作,编剧都被严重边缘化了。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我们可以说出明星是谁,甚至于可以说出明星的绯闻男友绯闻女友是谁,但却不知道编剧是谁。反观被“过分借鉴”的《新西游记》,首先让观众知道的,就是制作人罗英锡。显然,在他山之石那里,制作人和编导团队,远远大于所谓的明星阵容。
只有重视内容创作,才能避免过分陷入抄袭的境地当中。也只有把编剧和制作人的地位提升到远远大于明星阵容的程度上,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原创综艺和影视剧作品。我们现在的综艺和影视剧,正在进入一个错误的圈套,只有且只依靠流量明星,在流量明星之外,谈不上任何的原创内容了。这是劣币对原创编剧良币的驱逐。
《极限挑战》方面,比之于这一集是哪些流量明星演的,我更希望知道,这一集是哪几位编剧创作的。一集优秀的剧本创作,能够为综艺编剧带来超高的名气和市场回报,才会激励大家更加专注于优质原创。如果无论是优质原创也好,过分借鉴也好,都无功无过,那么,编剧们自然都偷懒了,能抄袭多少就抄袭多少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建立不起来,就谈不上内容原创的崛起。光有流量明星,没有原创内容,流量早晚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