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杏雨梨云,
2020年的电影,美国却走上了“剑走偏锋”的路线。
比如:2020年版《隐形人》,女性主义加上诡异悬疑的pua题材,
在恐怖题材里又杀出了一片新天地。
或是2020年版的《狩猎》,
紧张刺激的“大逃杀”模式,加上冷幽默的各种对“政治正确”的嘲讽,
整部电影好看又好玩。
又或是盖·里奇的《绅士们》,
华丽养眼版的中年帅大叔们的“新两杆大烟枪”,谁会不喜欢一堆顶级英伦帅大叔们的犯罪故事呢?
总体来看,美国春季档的电影基本都是商业电影,
当然,根据每年好莱坞的“开奖时间”,美国当年最好的电影,一般都是从夏天开始,后程发力的。
而今年稍微文艺一些的作品,比较出彩的就是法国了,
一部《美好年代》将跨越四十年的爱情讲述的轻巧又动情,这也是法式浪漫常用的“举重若轻”。
或是爱情电影里最俗套的穿越平行时空的《致我的陌生恋人》,
却因漂亮的男女主角,故事被讲述的满眼清新,童话般梦幻。
或是《燃烧女子的肖像》,含羞内敛、唯美的同人之恋,
却有一种汹涌的后劲十足的情感冲击力。
又或是新版的《悲惨世界》,
将巴黎的华丽和多种族互相冲击的躁动,以一种诗意又残酷、现实的方式展现,看完后,令人相当震撼。
而最近大热的《标准之外》,
则是直接将主角对准自闭症儿童,不是治愈,也不是鸡汤,
淋漓的写实中有一些满足的感触,也有一丝悲凉的无奈。
近两年,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电影,颇有寓意,
它们在保持了欧洲文艺、诗意的基础上,
对于欧洲当下分裂的社会现状,以及少数族裔、自闭症、女性群体仍然有着相当程度的关注和描绘。
其实,4月中,也有一部德国电影,颇有一种法式浪漫+德国严谨的味道,
它将一个现代城市的怪谈童话讲述的美妙又悬疑,有点冰冷又有点温暖,很有意思。
没错,它就是获得金熊奖提名的:《温蒂妮》
影片设定在当下的柏林,女主角温蒂妮是一名城市发展局的顾问,
她的现任男友忽然提出分手,此时一个古老的诅咒似乎正要应验。
其实,在欧洲的中世纪传说里,温蒂妮曾是水中的精灵,
倘若与她们结合的男人背叛了她们,她们就会杀死男人并回归水中,
而电影中的女主角温蒂妮却想要抵抗这一诅咒,故而离开了柏林。
这看似是一个老套的现代都市爱情怪谈,
但是《温蒂妮》却打造出了一种德国式的现代柏林阴雨、冰冷、潮湿的雾意朦胧下,理智和梦幻并存的浪漫。
这个叫温蒂妮的水精灵,在人形态上的设定与水精灵的本体相互呼应,
一位在城市发展局工作的freelancer顾问,做着如此“硬核”的自由职业,
她既聪明、独立又有一种下一秒就会消失不见的神秘感,非常符合“温蒂妮”的设定。
而这里除了温蒂妮的爱情故事外,
穿插在其中关于柏林城市建筑的讲解中有东柏林的建筑史和西柏林的历史,甚至苏联对柏林建筑的影响。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艺术”,
一方面,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性,不可能成为一个摆设;
而另一方面,建筑群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意大利教堂的复古文艺,巴黎街头咖啡厅的闲适优雅,以及柏林的冷峻现代感。
这种对建筑条理分明的介绍正体现着一种德国式的严谨,
而freelancer的职业设定是不是又有一种很酷的神秘感?
是作为都市怪谈童话爱情的女主角典范,住着短租三个月的公寓、自由职业者、离开后同事们也不知道她的去处,
好像一个无根之人,瞬间就可以消失影踪,没办法找寻。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一些身边曾经出现过又消失的人,
往往在后面的某个时刻,我们又想起他们,却发现根本无从找寻,
但这些人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而《温蒂妮》里的爱情故事,也有一种让观众们都觉得失真的浪漫,
在水族箱旁遇见橙棕色卷发、笑容温婉害羞又有些傻的姑娘,坐着火车满眼期待的去别的城市看对方,
清晨长椅上忽然依偎着的等待,公寓阳台上共同披着一个床单看夜间柏林的建筑,
以及相约潜水,当女主角意外被大雨拖走后的拼命救援。
这一切美好的都像一个现代柏林的童话故事,
如此美好的爱情故事不会让观众有一丝一毫的嫉妒,因为构架在城市下的细节显得无比真实,
而男女主角的温柔含羞又让人怦然心动,但这样的爱情里越是美好就越是危险,
这才是《温蒂妮》真实感觉:
浪漫美好,但处处又是诡异!
女主在潜水时被大鱼拖走、水族箱里出现的幻觉暗语,溺水被救,却吐不出水……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在交织着女主角过于独立、无根的身份,都让人在暗中感觉女主角不是个“普通人”,
却很难联想到,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水精灵。
所以,我们说《温蒂妮》的高级,不是剧情设定上的新意,
而是不用大场面或者明显的剧情转折、台词暗示,就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电影给我们的不同情绪:
热恋时的天真烂漫、握在手心怕化了的小心翼翼,在脏绿色压抑的湖底一种不同于海底无法流动、可视度低的诡异感,
温蒂妮过于独立的社会属性和她遇水时那一点点微妙的鬼魅感,还有在光线明亮的场景下去解读柏林城市的理性……
整个故事中诡异惊悚和诗意浪漫被结合的刚好,
就好像柏林薄雾的清晨,一切都有可能,
不论是深知这个爱情故事的德国观众,还是一无所知的其他观众,
都可以对这部电影的走向和现代爱情下的怪谈童话有着不同的体会,
这种高级是一种留白后的余味,是多种感觉混合却不腻味,是将主动权交给观众,是一种云淡风轻。
从经典为爱奉献的《小美人鱼》到《水形物语》里执着的哑女,
从《时时刻刻》里穿着碎花长裙,走入深湖待水浸过头顶的天才女作家弗吉尼亚,
还有《温蒂妮》里,潜伏在水中脆弱又坚强的水精灵,
“女人是水做的”这一意象,奇迹般的成为了几乎世界文化里的一个共通的存在。
是的,世界文化都抓住女人一个隐秘又精准的共通性:
柔情似水,满眼是泪,如水般纯净坚韧,但爱过,被背叛过,也能温柔带着守护感般离开的,永远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