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交会论坛“如何在To B守正创新的同时开创To C新局面”干货速递。
整理 | 小熊
4月28日,春交会的最后一场重磅论坛“如何在To B守正创新的同时开创To C新局面”的青年制作人论坛在线上开幕。
论坛由中制协青工委委员柏宁主持,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郭靖宇与常务副主任白一骢,携青工委委员董冠杰、张余、冯薇薇等就当前疫情阶段影视行业的困境和破局、未来To C模式成败关键以及新型制作人应具备的素质等业内关心的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看电视”独家整理论坛实录,奉上论坛干货内容。
影视行业如何攻坚克难
用产品经理的思维考量作品
主持人柏宁(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互联网影视系教学主任、快进文化创始人、中制协青工委委员):面对这两年的严峻形势,如何克服困难,持续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
郭靖宇(中制协青工委主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长信传媒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在同一个生态下,市场上任何一类产品只要做精了都会有人需要,直到今天,如果我仍然去深耕同类题材,依然能够养活团队。但社会在变化,市场也在变化,有些突然的变化超出想象。一条腿走路比较容易摔倒,单拍传奇剧的那些年就一直属于单腿走路,导致公司比较像剧组,不像一个良性发展的公司。大概七八年前,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我们团队最初的改变是想在传奇剧继续发力的同时希望能够做一些网络剧、网络大电影,三四年前又开始做主旋律的剧。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想要活的更久,有更丰富的未来,就要在不同领域去尝试,尤其是在今天的形势下。
白一骢(中制协青工委常务副主任、灵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我们公司的整体构成包括创作团队构成相对比较年轻,我们更愿意听年轻人的喜好和想法,多问她们愿意做什么,想做什么,愿意看什么。工作中间也会有一些分歧和矛盾点,我们会选择尽量去理解年轻观众的想法。
虽然目前我们的主营业务偏“To B”。但和电视台不同的一点是,电视台片子交完了就可以不管了,互联网时代片子交完上线后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在播出过程中不断注意用户的反应、意见、建议。进入到“To C”的时期,对所有的制作者,尤其年轻制作者来说,如何预设并找到观众想要看什么很重要。所以我们这几年发展不错的很大原因在于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挖掘观众需求。
董冠杰(中制协青工委委员、奇树有鱼创始人兼CEO):我们最开始就想做“To C”模式,在2015年看上去只有网络电影是“To C”的模式,所以我们从网络电影入手。为什么一开始拍摄水平不高却吸引了大量用户观看呢?是因为这部分领域缺内容,用户是饥渴的,所以目前网络电影能有现在的发展本质上是由户需求推动的。
网络电影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式增长的野蛮生长时代,在2016年我们拍摄了大量的片子,因为那个阶段试错成本低,几乎所有的题材都有尝试。
很多从业者经过一轮的试验后发现有些题材是不赚钱的,用户只喜欢固定题材,例如古装、魔幻,于是网络电影迅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同质化。这个阶段我们一边做一边思考出路,于是提出了网络电影IP化,在那个阶段我们做了很多IP。
第三个阶段上级指导单位开始管理整个行业,拍片机会有限,提出提质控量,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去做了一些多元化的尝试。
在快速发展的新行业中创新是必须的,也许会失败,但是不能因为怕失败而选择不创新。
未来双平台发行是否会发展成为常态,短时间内还不好判断,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会成为常态,我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会有网络院线甚至网络票房这个说法。可能不会由爱奇艺、腾讯、优酷分别公布票房,但可能会有代表国家或是足够权威的机构出现,整合三大平台或多家平台的数据,成为总体的网络票房。
张余(中制协青工委委员,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内容副总裁):以前的电视剧考虑观众,从互联网的角度是考虑用户。如果问我们有什么样的秘诀能够不断地在市场上发掘冒尖作品,那就是对每一个失败的作品不断地复盘积累。内容市场发起方的成功概率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许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但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我们内部有一个共识,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来考量我们的作品是否能够跟上市场的时候,这个剧就已经进入营销模式了。要不断用营销的思维去考虑如何将剧推向市场,从内容的策划、制作到宣传和发行上如何击中用户,同时剧中的哪些点可能会成为受众槽点,站在观众的视角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都会去揣摩,相较于之前拍着脑门想内容的阶段会更加理性。
另外一方面就是关注市场。我们会去考虑未来市场上更多更好的内容是朝向哪个方面,有怎样的优点,如果要去做一些指向性的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
梁超(中制协青工委委员、仨仁传媒创始合伙人、第二届初心榜2019五大青年创作型制片人):提到美国我们会想起美剧,日本有日剧,中国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华剧,《长安十二时辰》是在艺术与技术融合之下怎样共创出社会化图景的坚持和寻找。从艺术层面的打样剧集作为大众艺术作品要完成破圈传播要有能够站的住的扎实基础,艺术创作的品味、格调、细节都是为作品保驾护航的关键。技术层面需要从业人员的坚守。
疫情期的行业困境与破局
谨慎的乐观与谨慎的悲观
主持人: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视行业的生产活动也被迫中断。各位是怎么看待现在的情形的?对现有情形下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梁超:大家都在强调整个行业面临着寒冬,大浪淘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给了行业踏踏实实做项目、内容的从业者一个机会。网络电影和网络观看内容是一种趋势,与观众的观影习惯也分不开。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应该相互补充促进的,大家选择线上观看,也是满足受众疫情期间的观影需求,未来大家还是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观影模式。
郭靖宇:我个人有一些不太适应的情况,一是之前拍摄传奇剧的时候剧组的状态条件都较好,现在心里有些没底。第二个不适应来源于,我们团队早期一直以电视剧为主,在服务观众到服务用户的转变上做的还不够好,拍拍脑门想到的作品方向还是很多。第三个在于有些东西我能够想到,但是在行动上有些跟不上思想,例如互动剧在四五年前就有想过,也开始做过,但直到今天落实的还不够好。
我认为目前处于摸索阶段,这次疫情的影响太大了。我没有过分的悲观,但我认为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整个行业的恢复过程中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打算,坚定的做网生内容,坚定的依靠互联网创作的路线肯定是没有错的。
白一骢:应该研究一套疫情拍戏的模式。我认为在疫情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些谨慎的乐观与谨慎的悲观。影视行业六千多家面临倒闭,公司不是倒闭,而是退场,在前两年影视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时候进入想赚点钱,现在发现市场萎靡干脆选择破产走吧。
大家谨慎的悲观,不要觉得一批公司的倒下代表着整个行业遇到了麻烦。我认为倒下的公司刚好是一次洗礼,留下了我们这些真正只会干这些事的人坚持着,等待市场慢慢好起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甚至恢复得更好,不要太悲观。
谨慎的乐观是指尽管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播出能够拥有很好的流量,甚至在半年或一年后会开始缺内容,内容供给不足,但是我们的开机率下降也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大的片子需要跨多境拍摄的片子非常困难。再有一个,在整体的实体经济运行受到打击的同时,影视资金的注入也会开始变少。
董冠杰:疫情在短时间内对网络电影、网剧的市场是利好的,因为大家都有库存和储备,如果六七月份无法开机就基本断粮了,第一个影响就是开机拖后,片子不能按时交工,拍摄计划重新做调整,砍掉了一些古装,换成了现代题材,后期时间短,尽量能够赶时间出片,出片上线我们才有收入。
影视行业不可能永远处在“夏天”,冬天是有助于正常生态的发展的,通过冬天活下来的都是生命力顽强且经过检验的,同时也会杀死很多细菌。我始终认为内容行业是个慢行业,不是有足够的资金就能够每天开项目,这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这样一个周期性的调整是应该的。
张余:通过疫情把原本在内容和制作能力上不足的人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我们希望良性的市场能够通过阶段性的代谢让有实力的人为市场和观众提供更好的作品。
我们时刻处在焦虑之中,如何产出市场符合观众期待的作品,改变团队跟不上节奏的情况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转型问题。疫情也让我们反思了很多,清醒的认识到不是头部、没有竞争力内容是无法站稳脚跟的。还有一方面就是会让一些人把注意力转到剧本上来,以往没有剧本在现场写剧本也要拍,我们值得花时间和经历认真对待这件事,让事情产生较好的效益。
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在面临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改善拍摄困境,也会不断地寻求突破,让更多好的作品持续上线,只有上线才能带来收入,如果作品的质量不高,库存也永远只能是库存。
冯微微(中制协青工委委员、艺匠工作室总经理、《两世欢》总制片人):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有大量的时间观看视频,无论是视频网站点播量还是电视台的收视率上升非常显著。但另外一方面,视频广告组的投放可能会更趋于保守,平台和行业确实会遭遇很多实际困难。这个时候我觉得需要相互的扶持,帮助需要大家抱团。应该提升打破我们固有的审美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制作能力。
未来一定是To C的时代!
如何开创To C新局面?
主持人:怎么兼顾好To B端到To C端的两种产品?
郭靖宇:过去To C和To B的区别还是蛮大的,To B研究的是买你片子人的心理,To C研究观众的心理或者用户的心理。现在区别越来越小了,越是To C的内容,其实越需要有创新精神,越是要做的精细。To C可以鼓励有个性的创作者,但是To B就必须找务实的,再艰苦都能拍下来的。
董冠杰:我们肯定是要做To C付费的,也有机会去做电视剧,但是最终都放弃了,一方面我觉得能力还不够,另一方面与公司定位有区别。内容市场非常大,要做自己定位领域范围内的事儿。
做网络电影和传统的院线电影创作有不同,在前期做很多这些点埋进去。网络电影的受众有特殊性,观看环境比较复杂,而且是小屏观看,很容易跳出,需要在时间线上埋很多的点吸引大家去看。
白一骢:我们做To C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更好的积累对观众调理解及观众喜好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出一些大剧,是我们的一个想法。通过一些To C小的内容的方式摸索用户的习惯。未来一定是To C的时代而不是To B的时代。
主持人:如何在分账剧市场上用营销前置这个方式找到成败的关键点?
张余:分账剧的预算要严肃的考虑,因为预算比较吃紧,支出较多后不知道能够真的在分账的天花板上分回来,所以我们会提前指定预算,在整个预算分配上考虑如何把合理的运算用在刀刃上。一定要用一些方法去吸金,例如甜宠剧这个题材本身在用户上是大类型,但是如何叠加哪种少女爱看的元素会让受众在故事性上会有更多的可看点。营销前置会考虑抖音,我们有多少场戏可能会激发抖音的流量效果。
平台选择分账剧,一方面希望通过补足版权剧和自制剧没有覆盖到的一些用户,我们要对这类用户的进行彻底的研究,来填充在版权剧和自制剧没有给到的部分;另一方面,用户在选择一个平台看剧的时候不太能够分得清楚哪个是版权剧哪个是分账剧和自制剧,这部分更需要研究作为分账剧如何补充现在版权剧和自制剧没有覆盖的人群的观影需求。
我们去研究B站、豆瓣以及圈层人群的关注点,将这些点的关注放在我们的剧情当中,这个过程并不难,只是需要极其细微的关注。
主持人:如果影视行业To C商业模式成为主流,行业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变化?应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郭靖宇:伴随着To C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很缺乏人才,非常了解To C内容运营的人才。这些人可以去研究每一句台词是否会引发观众槽点,如何在抖音上引起连锁反应以及更好的与受众进行互动。
越To C越要精细、专心,越要深入进去扎根进去研究,首先你要喜欢,把自己对未来事业成功与否和这件事情挂钩,再者最好是互联网和影视行业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现在的时代年轻人都有互联网的基因,进入To C这个领域不需要花费太多去培养,只是要克服惰性。
主持人:优秀的制作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董冠杰:首先他要有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做内容的基础。再者学习能力要强,传统电影人需要更多的站在互联网思维考虑用户的想法,最终会转化为学习能力的竞争。
To C业务对我来说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产品的打造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用户至上。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要考虑用户喜不喜欢,这是我们天然的思考方式。第二,互联网产品的打造有一个方法论,小步快跑,频繁试错。要不断跳出舒适区,不断跳出自己的定势思维,考虑新环境下的新情况。
张余:第一个点,一个内容创作者一定要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部分才能潜心研究每个专业点,如果要扎根于内容就要认清自己对哪类是擅长和敏感的。
第二个点是你是否够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被动的创作者很容易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主动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愿。我希望我们的创作者是主动的,不要告诉我们你是低调内敛或是被动的性格等着大家来发现你的闪光点。二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要看得上,不要对你不了解的事情看不上,很多东西会看不上的过程中被忽略了,这些事情发出的声音也许会促使你的成功,
白一骢:从制作角度上我们公司在制作方式上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组合,制片人分为两组。一组制片人管理剧组,这批制片人是过去非常有经验的影视行业的老制片人。他们更多承载剧组端的问题。这批制作人有一个综合的问题,在过去电视剧拍摄的环境下习惯对导演提出的所有拍摄要求做执行和抗争,并不对创作本身做太多的建议,基本上按照导演的指示完成,完成不了的部分再跟导演进一步沟通。
过去电视台把片子卖掉播出后就不会有太多的动作了,而今天一个片子上线的后对于制片人来讲是另一场战争的刚刚开始,要去管舆情,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间新的制片人就必须要懂内容。
坦白来讲这样的人才是稀缺的。一是很多制片人在处理现场问题上包括谈价格、组织生产、管理剧组会非常有经验,但在管理品控上有些不太一样,我们公司培养的新制片人可能在管品控上有些能力,他们懂得创作,能跟导演和编辑交流,知道哪些东西能更好的表现出来,但是在进入到具体的剧组端执行层面的时候明显会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目前更多的是两者结合,结合找到这样一个模式让制片人更多的进入到品控端起到品控的作用。
主持人: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真正扶持到我们这个行业?
郭靖宇:我觉得国家得拿我们行业当作正常的企业来看,行业应该起码先得到国家大力的支持,让它先恢复起来,它不仅是对我们行业的,更是对国家的支撑。
应该鼓励个别大剧,真正的产生了国际影响力,可能才能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甚至在全世界影视行业的地位才能够起到作用,没有这样的大戏走出去,不能说永远是想着只服务于中国的用户。
我也真的希望各级政府都能真正关怀到我们。在既然已经全方面复工的情况下,我们这些拍电视剧的怎么能够复工?然后复工以后,我们有什么样的规范,能够让我们的摄制组正常的运营,也希望政府部门多出台一些宽松的政策。
董冠杰:疫情期间有没有可能由政府来主导,能研究出一种在疫情期间我们能尽快复工的一种方式?另外,怎么能让更多年轻的这些专业的人才能迅速的能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这可能光靠一家两家公司是很难的,可能需要有由政府单位来也来帮我们去推进的。
张余:开机时间部分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以及在开机过程中间,怎么在各个维度的时候,政府有一些什么样的支持的政策,让拍摄的过程相对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