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新闻 >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

时间:2020-04-26 17:0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对于制片人、导演、编剧等综艺人才的合作、培养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也是近两年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作用和优势不断显现,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会吗?

对于制片人、导演编剧等综艺人才的合作、培养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也是近两年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作用和优势不断显现,既有壮大自有力量,也有强强联合,传媒内参将其分为四类:平台型、项目型、培训型、联盟型。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文/迟迟(转载须授权)

资本退潮、广告压缩、平台拖款、刚性支出……近两年许多制作公司的生活并不如意。除了一些有资源的老牌制作公司、有才华的明星制作人、有优势的垂类制作公司能够承接到项目外,许多制作公司要等到招商成功,甚至冒险“裸奔”推进项目。

或背靠大树拿项目,或抱团加成优势,亦或不断提案、等待时机也成为近两年综艺制作公司的真实写照。但面对寒潮,大部分制作人保持了相对积极的心态,一边调整一边聚合力量,欣喜文化创始人兼CCO岑俊义告诉传媒内参:“以前的环境确实会让大家有点浮躁,反倒是现在,大家会觉得行业就是难嘛!那我们首先清醒一点,然后就会更脚踏实地吧,大家的心态会更开放、更平和。”于是,他与另一位明星制作人李文妤一拍即合,发起了一个由导演编剧组成的联盟制人才团队,聚合分散的导演、编剧力量。

这种对于制片人、导演、编剧等综艺人才的合作、培养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也是近两年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作用和优势不断显现,既有壮大自有力量,也有强强联合,传媒内参将其分为四类:平台型、项目型、培训型、联盟型。

平台内部孵化:湖南卫视“飙计划”“领鲜计划”、腾讯视频制片人机制

湖南卫视一向走在内部人才孵化的前列,继成熟稳定的“飙计划”后,最近又发起了“领鲜计划”,打造广电青年导演社群。入选导演将成为频道总监会的领鲜助理、获得脑力实战培训机会、节目提案优先输送飙新通道,以及拥有节目现场观摩审片特权。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会吗?


腾讯视频的综艺项目以外包为主,内部不培养细分工种,只培养制片人,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制片人体系呈梯队化,分为高级制片人、制片人、助理制片人和制片人助理等层次,参与内容、市场、运营等工作。


头部项目组队:《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

《中国有嘻哈》之前,从没有任何一档电视周末综艺节目能同时聚集四位以上可独立操盘2亿体量的金牌制作人及团队,陈伟+车澈+岑俊义+宫鹏的组合,也成为首季一炮而红的重要功臣。此外,四季节目的御用制片组胡博团队,也是能独立操刀综艺项目的成熟团队。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会吗?

《明日之子 水晶时代》引入李文妤团队担任编剧工作,将马昊团队的选秀优势与李文妤团队的真人秀编剧优势相结合,最终在腾讯视频收获高达44亿的累计播放量,稳居头部综艺阵容。据悉,新一季节目定位乐团季,将与岑俊义团队合作,势必将在真人秀层面继续发力。

开展培训业务:燃烧小宇宙建立P.school

《花花万物》的大获成功,让背后的制作公司燃烧小宇宙迅速“杀”出重围。为了培养优秀的编导,燃烧小宇宙创建了P.school幕后人才培训学校,进行体系化、科学化的综艺导演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综艺节目模式研发、顶层设计、前期筹备、拍摄执行、宣传推广等模块。据悉,通过培训学员中前40%提供重点推荐进入知名综艺项目和进入顶级制作公司的工作机会。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会吗?

明星制作人牵头:岑俊义、李文妤发起制作人联盟

明星制作人牵头做联盟,在综艺市场尚属首次。岑俊义透露,制作人联盟可以为成员提供社保、培训等服务,以及优先参与岑、李两人项目的机会,同时成员具有自由身份,可在不参与联盟项目时对外联系其他项目。


综艺走向工业化生产,独立导演、编剧们还有机会吗?

这种相对开放的合作体系对于岑、李和联盟成员都是一层保障,一方面,搭建起稳定的供需平台和信息互通机制,提前规划好人才及时间分配,双方都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制作团队与联盟成员有机会不断磨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议价能力。岑俊义透露,如果遇到实力较强的独立导演,联盟也会帮助其成立项目、搭建团队,共同创作。


综艺生产走向工业化,

创造性人才又走向何方?

“综艺工业化”是市场喊了好几年的“口号”,摄像、后期、舞美、灯光、音响等细分工种已经进入相对工业化阶段,头部团队的加盟甚至会成为综艺节目的宣传点。

但在中视节目创意研发基地模式总监谭震看来,“工业化不适合编剧和导演,会限制创造力”。这也是制作人联盟从模式设计之初就强调“自由”的原因之一,岑俊义透露,做联盟而非公司,就是希望保护独立导演和编剧的创作状态。

另一层原因则是成本控制和资源合理化运用。近两年综艺制作市场看似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头部内容、整体数量趋于稳定,但不可忽视的是,综艺制作的门槛较前两年不断抬升,资源、市场向大中型公司、明星制作人团队倾斜,一批没实力、没背景、没特色的公司、团队正在加速淘汰。

在传媒内参此前整理的制作公司2019年节目单中,32家公司参与制作了62档节目,几乎涵盖各大平台除自制以外的头腰部项目,其中大多数公司年产出1-2档节目;除了头部和垂类综N代以外,大多数节目都是首季播出,这意味着受播出效果、招商情况等因素影响的变数极大。头部制作公司的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其他公司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制作公司保留骨干,比如岑俊义团队就精简到二三十人的主力团队,开展项目时则与外部力量合作。据悉,承接S级大综艺的,除了灿星制作这种具有完整制作体系的公司外,其他公司都要项目聘独立导演、编剧。

这也意味着,对综艺发展具有影响意义的导演、编剧两种创作型人才的工作节奏和内容产出并不稳定。因此,从建公司、攒团队到联盟化、培养化,多集中在制片人、编剧、导演等岗位上。在专业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相对自由的空间激发创作活力,又能够以工业化、标准化的高质量输出,仍然是综艺市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