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腾讯不守时的福,我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心动的信号2》的大结局。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我可以一次性看到积累下来的弹幕。大家知道,弹幕如今已经成了影视互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即时观赏,即时评论,即时吐槽,是综艺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大结局的结果都不出人意外,然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最后在棚内明星嘉宾和素人的见面环节。有几位嘉宾如杨丞琳等见到自己一直打call 的素人后激动难以自已,围观群众评论道:本来是明星见素人,怎么感觉像粉丝见爱豆?
这确实很有意思,回顾一下我在上一季结尾时写道的:
对于素人而言,我们更希望他们的“演技”越高越好,因为这样更能呈现生活美好的一面。因此,《心动的信号》第二季中的素人,“演技”将会更加出色,形象更为讨喜,剧情也将更为好看。所以《心动》可能会是大综艺时代后唯一一个突破“圈层魔咒”的。
在第二季收官之际,可以说我之前的预测完全成真。不过今天我看到了一篇GQ的文章,对第二季《心动》提出了一些质疑,大意就是素人嘉宾的条件太好,因此整个剧情呈现悬浮的状态,并说第二季的整体氛围和设置很像郭敬明的《小时代》。
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以为然的。首先,所谓的“条件太好”并不成为“不真实”的理由,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们都有追求爱的权力和自由。其实第二季的《心动》素人嘉宾们条件还是比较均衡的,当“条件”不成为一个阻碍相识的因素时,我们反而能看到素人们更本真的一面。
其次,我在第一季的分析文章中就说过,这个节目的信息-情感内涵至少有五个层面:素人嘉宾-明星嘉宾-观众-节目组-社会大环境,其中每个层面都值得深入体味和挖掘,素人嘉宾的情感秀只是其中一个层面。
第三,素人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是否有“表演”的成分?肯定有,但日常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员工,老板,爱人,子女等。每一种角色都需要“表演”。要明确的是“表演”不等于“假”,人离不开社会,每天的互动就是由各种角色组成的,我们不仅不应该拒绝“表演”,反而应该去提升演技,做更好的自己。
话说回来,第二季《心动的信号》具体体现出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个,当然是颜值的普遍提升了。这里声明一下第一季的男女素人们也当然是很好看的。但第二季的嘉宾更突出的不仅是颜值出众,更重要是经过了明显的选择和打磨。据说节目组光挑素人嘉宾就用了半年,可见这些素人在进来小屋之前就被确定是“有戏”的,所以看到他们我第一个想法是:这些素人收拾收拾都可以出道了。其实后续如果真安排他们出道我也一点不意外。
第二,则是对社会阶层因素的淡化。就我所观察的几个综艺,如韩国版的《Heart Signal》,国内的《遇见你真好》等,都有若有若无的社会阶层因素,很多时候会让人想起《非诚勿扰》。《心动》的第一季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戏份,但是貌似观众不是很吃这一套。
因此,第二季几乎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设计或推动,至少在明面上,这些素人嘉宾没有在阶层问题上显示出过大的差距(实际肯定有,但只要观众没有感受到就是没有)。因此,这些嘉宾的互动更多体现在性格、经历、志趣等这些方面。
这带来了两个效果,一是会给人觉得有点“浅”,这也是我看前几集时的感受,就像杨丞琳说的那句“他们条件都这么好为什么单身哪?”某些时候,这些嘉宾的情感互动甚至给我一种校园恋爱的感觉。
但同时,它也给人带来第二个感受,就是这种状态下的情感反应反而显得更“深”,或者说,阶层因素很多时候对感情起到一种“干扰”作用,就像老式电视机的图像因为信号干扰有雪花一样。有阶层因素的感情有它的看点,没有阶层因素的感情同样有它的看点。
因此,这些素人嘉宾的感情能够让明星嘉宾们尖叫大笑、热泪盈眶,我相信这些反应都是真实的,就像高晓松老师参加《乐夏》说的那样,“我又热爱音乐了。”《心动2》也许让很多人觉得,“我又相信爱情了。”
第三,剧情设置的变化。说恋爱综艺没有剧情设置是不可能的,但要说完全按照剧本走也没有这个必要。具体分析来说,我认为这一季《心动》应该是参考了韩国《Heart Signal2》的剧本。最明显的是,陈奕辰的设置很像《Heart Signal2》的金贤佑。
我之前说过,金贤佑恐怕是这些年恋爱综艺中的最佳男主角。虽然很多人诟病他是“渣男”、“渔场式管理”,但这个人物的魅力是无可否认的。《Heart Signal2》中的三个女嘉宾都对他有好感,最终成了2VS1的格局。
而陈奕辰跟金贤佑的差别在于,金贤佑主要是由于自身经历的复杂性和年龄的加成,有一种成熟男性的魅力。而陈奕辰则更多是一种俊朗长相和海外生活经历下的孤绝感。这种内外的反差会非常吸引女嘉宾,尤其是有文艺气质或文艺情结的女性。
但是这也造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直接造成后半段,吴沛和黄钲轩在这种不平衡局面下显得游离。不过这也没办法,本来一个剧也是有主角和配角的。
但是从人物设置上,这些嘉宾都有我个人喜欢的特质。因此,这一季体现出的丰富性既不跟上一季类似,也与韩版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位素人都体现出了成长,如威廉放下了坚硬的”外壳“变得更加柔软和谦和,陈奕辰终于开始明确自己性格中的犹豫和软弱的部分,张天在工作节奏和感情选择上也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等。
节目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心动2》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整体而言,现代社会我们是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剧场”的环境中了。我们的生活里虽然没有摄像机,但是观察的眼睛却并不比电视里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场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会让我们越来越难以分清“角色的真实”和“做自己”之间的界限。整体上,虽然我们将“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值得追求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总是存在缺陷这个事实。因为社会的进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可以无限弥补的,但是终究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取舍的智慧,可能比任何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拿多少薪水,住多大的房子等要更值得去学习。
第二,我在上一季就说过,当一个不再匮乏的社会到来的时候,所有建筑在此上的文化意识形态都会有深刻的变化,过去的所有经验体系可能都需要更改。
而这一季正体现出了我所说的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刘轩这个心理学家和杨超越这个“元老”全都站错了CP。正因为节目组不再将社会阶层作为主打,而将性格冲突、年龄、爱好等作为主要的戏剧元素,这一季才会出现那么多“高能”、“高糖”时刻。
这不但对综艺,对影视业、文学和其他内容领域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社会的其他地方,各种匮乏依然存在,而所导致文化上的错落有致和非常复杂的共时特性,会是未来巨大的看点。
第三,就是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整体上,我们会发现有两种趋势,一是生活越来越从属于工作,二是工作越来越从属于生活。
比如我们都会受到加班、工作压力大的影响,并且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把工作中的习惯带到生活中来。另一方面,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影响工作,比如我们会因为恋爱、结婚、生子的原因考虑去哪里买房,也会为了赚更多的钱考虑换工作,而不是为了兴趣。
总体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一个相互缠绕的毛线球的状态,那么工作和生活到底应该围绕什么展开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想提出一个思路,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打破各自的壁垒。比如这一季节目中,吴翔威所说的,如果按照工作的性质来说,他和杨凯雯几乎不可能有交集。赵琦君也说道,本来他是抱着一个体验生活的心态来到节目的,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心动的对象。
江南在《上海堡垒》原著中引用了一个理论,说世界上适合你的对象大概有两万人,问题是,怎么样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去碰见这两万分之一?
这是个奇妙的问题,即便在人类已经高度社会化、工业化的今天,人们对于爱情的想象似乎还是停留在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的状态。虽然线上交友这种“大数据恋爱”模式,已经提供了我们很多的新的解决方案,但那似乎仍然不是人们向往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
但是,取而代之的将是什么呢?这要在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才能确定: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这样的人们一经出现,对于今日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一切,他们都将不去理会,他们自己将做出他们自己的实践,并且造成他们的据此来衡量的关于各人实践的社会舆论——如此而已。
从年龄阶段上来说,如今的95后已经大部分步入恋爱结婚阶段了,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必然导致婚姻家庭层面的变化,由此所引发的我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更新正蓄势待发。
在这个节点上,《心动的信号2》正尝试着拓展生活和工作的边界,使原本没有交集的人走到一起,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辟出了“第三类空间”。它是未来的试验场,它所迸发的激情和想象,正如人类踏入一切未知领域时的状态一样,激动人心而又不可捉摸,这也是时代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