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作为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临危受命,主动作为,按照教育部部署开设“空中课堂”助力“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四频道推出《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四中、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优秀教师,面向全国推出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初三、高三直播课程。此外,还有国学经典、艺术欣赏、生命教育、疫情防护等教育内容。电视频道直播、自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第三方媒体平台链接或回看,多平台相互联动导流,取得较好效果,为家校分忧为学生学习解困。
近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召开防疫期间直播课堂现象研讨会。北京市中小学校代表、传媒专家从不同维度就《同上一堂课• 直播课堂》探讨专业电视媒体在特殊时期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未来电视媒体如何凸显自身价值。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主持会议时介绍,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自《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开播以来,对助力“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师生家长广泛好评,业界也用“收视爆涨”“电视逆袭者”等来形容四频道。的确,在战疫情中,有五个意想不到的事情。首先是直播队伍速成。以前这些团队组织节目生产,很少参与到第一线制作,这次是一夜之间四支直播团队、三支节目集成团队和宣推团队、全媒体团队、技术保障团队很快成熟起来。第二个没想到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是空中课堂频道,是在应急情况下诞生的,但是它的落地覆盖不是很好。但这一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紧急通知,迅速实现全国覆盖,同时还上了直播卫星,覆盖偏远地区1.44亿人口。第三个没想到的是网台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教育电视台一直在尝试推进媒体融合工作,但收效甚微。但在这一次“直播课堂”中,台网自动瞬间融合。老师在电视直播间讲完课,出门进到对面网络直播间进行网上交流与互动。每天网上留言及关于教学的若干意见,整理出来供第二天老师讲课参考。网台之间的融合得到充分体现。第四个没想到的是在教育的普惠和公平上取得成效。我们收到来自各地的学生、家长的反馈,他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老师讲这么好的课!名校名师一夜之间走进了中西部偏远地区、“三区三州”孩子们的家庭。第五个没想到的是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推出《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后,频道收视率上涨539%,收视率连续多日居全国卫视同时段前列。
这次新冠病毒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灾难,也擦亮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党媒和教育部的直属宣传机构,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协调下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最优质的传播内容;中国教育电视台临危受命主动作为,举全台之力迅速组织起制播专业团队及推动台网融合发力等等,都是四频道在战疫助学中发挥作用的一些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若干因素。基于此,通过研讨以发掘这些变化的动因,同时就电视媒体在紧急时刻凸显的传播功能,对电视媒体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特别是在筑固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小康工作中的价值和规律的再认识再发展,对推动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和频道专业化建设等等,进行进一步探讨,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非常时期,电视媒体特别是专业电视媒体履行公共传媒责任与使命,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观点一:作为媒介体系的一部分,电视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仍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媒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年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特点,在消息的推送和信息环境的营造,包括在普及性方面,仍然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次疫情期间,整个电视传媒行业有300%以上的增长,说明电视不是没有用,它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作为媒介体系的一部分,仍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总编辑张志君研究员认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妥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时,按照上级要求,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播《直播课堂》,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媒体担当,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电视,尤其是教育电视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出现的“至暗时刻”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这种独特价值并不会也不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消失而消减,只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还存在,只要电视和教育还存在,只要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现象还存在,包括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内的教育电视媒体的独特价值都将继续存在,并随情况的不同而继续发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应急别动队”的职能。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认为,电视直播课堂恰切地体现了远程授课的中国方式,即现代远程教育让全国上几千万学生接受名师名校平等的“同上一堂课”。传媒专业化的不可替代,所以这一次最大规模的“同上一堂课”的“一堂”是中国国家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同上”的整体形象的展示。这一举措既是本分地,也完美地实现了教育文化的国家责任。
观点二: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得到安抚
北京四中高三数学老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苗金利说,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很多应届高三学生和家长非常焦虑,直播课堂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在知识得到提升的同时,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也得到了安抚。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很多家长反馈,电视直播课堂相较于互联网在线课堂有自身优势,比如不卡屏、可回放、整体包装赏心悦目、有代入感、对眼睛伤害较小等等。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表示, 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都及时现身,实现学生停课不停学,让家长和学生找到了安定感,减少了焦虑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认为,从国家一盘棋的抗击新冠肺炎战役大局角度来看,如果说,医务工作者是第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社区工作者是第二战线,帮助第一战线稳定军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媒介包括中国教育电视台,这第三战线稳定局面、安抚人心、争取未来,这一战线的支持意义重大。对病人顾念家人,对社区工作者子女工作的稳定,对蜗居看顾孩子的家长安心,对上亿下一代的生活学习秩序的稳定和人文教化的延续都起了巨大作用。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政治文化部教育采编室主编赵婀娜表示,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之初,公众最大的舆情爆点就在于公平的问题。因为发展薄弱地区的互联网不通、信号不好、智能手机没有到达,所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公立学校携手开设“直播课堂”,传递和释放出公平的信号,让全国的孩子都能够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稳定人心很重要。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教化人心,更重要的是稳定人心。
观点三:更多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滋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之下,中国教育电视台很快地成为一个公共资源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注重刚需,关注到来自于优质教育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差距与不足,把优质资源搬上频道,让更多的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滋润,体现了一个公共传媒的使命和担当。
人大附中副校长黄群飞表示,当前我国各地区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教育电视台及时征集资源来推动公平普惠教育,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北京大学文科二级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会长彭吉象表示,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听到全国一流的中小学教师授课,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
观点四:直播课堂成为教师成长的“磨刀石”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副主任、高级编辑李春利说,电视直播课堂的形式对授课老师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老师不光能讲课,还把自己变成了主播。他们要调动融媒体产品,运用影视剧、话剧舞台等影像资料,实现多媒体融合。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表示,直播课堂要体现儿童立场的课堂样态,兴趣思维转变为知识讲授,换句话说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把课堂里的教学搬到电视上。要在情境带动、问题驱动、平台互动、工具撬动当中推动30分钟的课,这样的话小朋友就不会溜号儿。直播课堂成为磨刀石和彼此对照的镜子,老师们参与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后疫情时代,教育专业媒体要坚守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
观点一:直播课堂常态化,助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
北京四中高三数学老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苗金利建议,疫情过去之后,电视直播课堂可以常态化。广大中小学生对此都有需求,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贫困地区需求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建议,可以利用专业媒体优势,开展更多社会文化教育、大学远程授课、职业教育等。
新华社北京分社编委、主任记者魏梦佳表示,未来这种模式还可以扩展到农村教师培训、乡村医生培训、健康卫生知识普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等多个领域,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
《电视指南》杂志主笔、传媒内参记者张颖表示,电视频道聚集名师讲授课程,会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渠道发布课程表和预告,这也是一个小型的互动方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方便学生和家长来更好地、更深入地用好空中课堂平台。
观点二:建议设立“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应急电视频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传媒研究》杂志总编辑张志君表示, 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雅安当地成立了国家应急广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应急电视频道。他建议设立“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应急电视频道”,承担国家重大教育应急信息发布,重大教育舆情应急、教育知识系统性供给,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均衡配置等方面的任务。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政治文化部教育采编室主编赵婀娜表示,从2月17日开始的国家中小学的网络云平台,加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个人认为是一次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探索和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公平有质量的发展,不仅是对于社会和民心的安定,而且是之于电视台这种媒介的定位和功能的重构,更之于国家应急体系的一种建构。能不能把这次疫情当成一个改革的契机,建立一个国家应急的教育体系和平台。整个疫情期间,无论是国家的管理、医疗、交通、通讯、社会运行等方面,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应急”。但是在教育领域不常提,实际上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应急体系搭建的过程。比如国家的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比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这是对教育人的一次应急能力的考验。能不能以此为契机,形成一种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探索一种方向,进行教育应急体系机制的建设,以备不时之需。
结尾语: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在总结发言时认为,后疫情时代来了之后,中国社会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改变。这次疫情之后,大家发现很多新的未来的增长点,新的娱乐、新的教育、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消费、新的基建、新的经济形态等等,都会大规模地释放。所以对于中国教育电视台来说,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媒体,两个重大的交汇点一定是未来发展的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