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马,指马之能舞者,亦即经过训练、能按照音乐节奏翩翩起舞的马。有关舞马的最早记载是曹植的《献马表》:“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拜。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这段文字见于《艺文类聚·兽部》。武皇帝,指曹操。大宛,即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是汗血马的产地。《文献通考·乐考二十一·夷部乐》:“(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种。其马有肉角数寸,或解人语言及知音乐,其舞与鼓节相应。”训练舞马,对马匹的体型、耐力、毛色等要求较高,中原农耕地区的马很难胜任,所以多由俊逸聪慧的汗血马充任。“紫骍马”,紫红马;“形法应图”,舞马的形状与图画中的骏马体貌完全相符;“善持头尾”,善于自我控制。经过训练,这些来自大宛国的汗血马不仅能“拜”,而且行走疾驰与鼓声的疾缓节奏相适应。
此后,有关舞马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三年(459)十一月“西域献舞马”;《宋书·谢庄传》《梁书·张率传》皆有“河南国献舞马” 的记载,河南国,即吐谷浑,因地处黄河之南,故称;《北史·氐吐谷浑等传》:西魏大统(535-551)初,“夸吕再遣使,献能舞马及羊、牛等”,夸吕(531-591),吐谷浑首领《。太平御览·兽部》:“《凉州记》曰:吕光麟嘉五年(393),疏勒王献火浣布、善舞马。”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谢庄有《舞马赋应诏》(《全宋文 》卷三四)、张率有《河南国献舞马赋应诏并序》(《全梁文 》卷五四),称赞由汗血马训练而成的舞马俊秀神速,驰骋时流汗如血,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合,能起舞拜寿,有奇异的本领。这样看来,舞马及舞马艺术,主要来自西域及汉唐的西北游牧地区。
舞马,又称蹀马。蹀,小步走,指马能控制自己的步伐,徘徊向前。《通典·乐五》“杂舞曲”:“今翔麟、凤苑厩有蹀马,俯仰腾跃,皆合曲节,朝会用乐,则兼奏之。”关于蹀马的姿态,主要见诸史志及唐人的诗文。《旧唐书·音乐志一》说: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日旰,即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酺会”,聚会饮食,这里指皇家定期举办的盛大宴会,场面宏伟,出席者甚众,身份尊贵,有贵戚、王侯、各国使节,一般设在八月初五唐玄宗生日这一天,称“千秋节”,庆祝活动连续举行三天,是国家法定假日,中唐诗人王建说《楼前》:“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抃转”,回旋。每到千秋节,必有舞马祝寿,专为舞马伴奏的乐曲名为《倾杯乐》,又名《倾杯》《倾杯序》《古倾杯》,后成为词调。舞马是宫廷的爱宠之一,设计用心,表演精湛,既是千秋节的核心和高潮,又是玄宗向四海宾朋展示大唐繁盛的保留节目。《全唐文》(卷九六一)中有两篇佚名的《舞马赋》,描绘了舞马表演的动人情形,其中一篇写道:
皇帝叶天行,乘春候,张广乐而化通鬼神,征舞马而怀柔奔走。尔其聆音却立,赴节腾凑,顾迟影而倾心,效长鸣而引脰,徘徊振迅,类威凤之来仪;指顾倏忽,若腾猿之惊透。眄钟鼓而载止,畅箫韶之九奏。洎宛迹迟迟,汗血生姿,顺指不动,因心所之。日照金羁,而晴光交映;风飘锦覆,而淑气相资。顾以退而未即,将欲进而复疑。绝节交衢,而大人相庆;赴曲齐列,而皇心则怡。
这些来自西域的汗血马,装饰漂亮,龙姿凤态,神俊秀逸,身怀绝技,闻乐起舞。舞马舞姿绰约,顾盼有态,时左时右,进退有致,随着音乐的变化调整舞步,无论搔首还是弄姿,皆中节奏,妙绝人寰,哪里是凡马可比的?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说:“唐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仄次叙,元无定格。”其中以“奏之天庭”为韵的《舞马赋》,成了“以赋取士”的赋题,可见玄宗痴迷舞马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的奢靡之风。《全唐文》中这两篇佚名的《舞马赋》,均以“奏之天庭”为韵,可能就是举子的应试之作。
舞马的生动姿态从出土文物中也能获得印证。1988年河南偃师唐墓出土的“彩绘陶舞马胡人驯马俑”(图1),俑高40厘米。驯马者所驯之马正是舞马。驯马者右手用力拉紧缰绳,筋腱鼓起,左膝微弯,牙齿紧咬下唇,腮部肌肉紧绷,表情丰富。舞马身体后坐,高抬左前蹄,扭头反抗,桀骜不驯,作不肯前行状,仿佛还能听到它嘶叫的声音。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匹唐代“灰陶马”(图 2),高邮市车逻墓出土,其实也是舞马,如名为“彩绘陶舞马”更准确。这匹舞马配有鞍鞯,马首低昂,右前足腾空弯曲,尾巴上翘,马后背一边挂有三个铃铛。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匹唐代“釉陶舞马俑”(图 3),辽宁朝阳孙则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找回西域昨日辉煌”展览中,也陈列有两匹陶制舞马,高约80厘米至90厘米。一匹无鞍鞯,右前足腾空弯曲,婀娜有姿,马首向左回转,作舞蹈状;一匹有鞍鞯,左前足腾空弯曲,马首向正前方,可惜展方未做说明。另外,甘肃省天水博物馆藏有陶舞马(图 4),所属年代不详,无络头、缰带,也不戴嚼子,身披精致雕鞍,脖子上系一小铃铛。舞马左前足腾空弯曲,歪脖作态,咧嘴长嘶,自有一副惹人爱怜的仪态。
图2 唐 彩绘陶舞马 南京博物馆藏 高建新摄
图3 唐 釉陶舞马俑 辽宁博物馆藏 高建新摄
图4 陶舞马 天水博物馆藏
按节而舞之外,“衔杯上寿”是舞马展示的最令人称奇的本领之一。1970年10月9日,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即唐长安城中的兴化坊,是皇家贵戚和高官显宦居住的黄金地带)唐代窖藏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鎏图3 唐 釉陶舞马俑 辽宁博物馆藏 高建新摄 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图 5),是舞马“衔杯上寿”情形的生动再现。银壶通高14.8厘米,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式的造型,方便皇家贵族外出游猎活动携带。壶身为扁圆形,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锤出一匹奋首鼓尾、翩然起舞的骏马,即舞马。舞马后腿蹲屈,昂首扬尾,颈间飘带高高飞扬,正在作起舞状,嘴中还衔着一只酒杯,专为皇帝祝寿,称“衔杯上寿”(参韩建武《舞马衔杯纹银壶》,《文明》2001 年第1 期)。“壶上的舞马通体鎏金,其金灿灿的黄色与银白色的壶体交相辉映,色调格外和谐富丽,生动地再现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谭前学编著《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出版社,2003,85 页)。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卷九“舞马起于景龙(703-710)间”条:“世传舞马衔杯上寿起于开元,非也,中宗时已有之。《景龙文馆记》:殿中奏蹀马之戏,婉转中律,遇作《饮酒乐》者,以口衔杯,卧而复起,吐蕃大惊,即不起于开元时矣”;曾慥《类说》卷六“蹀马戏” 条:景龙年间,唐中宗“宴土蕃,使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于鞍,上加麟首、飞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宛转中节,胡人大骇”。即使舞马衔杯祝寿之戏始于中宗,但将其发扬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却是玄宗(参高建新《舞马与唐王朝的盛衰》,《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3 年 4 期)。
图5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高建新摄
舞马,堪称马中的舞蹈家。它们高大健美,仪表堂堂,秀外慧中,擅长表演,有极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超强的动作协调能力,可独舞亦可群舞。这些产自西域的骏马来到帝都长安,与唐朝最杰出的艺术家一同在当时最奢华的典仪上一展才艺,何其幸也!曾任玄宗朝丞相的张说有六言诗《舞马词》六首,用心记录了舞马的姿态及其舞蹈的场面:“眄鼓凝骄躞蹀,听歌弄影徘徊”(其一)、“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其二)、“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其三)、“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其四)、“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踟踌”(其六)。张说盛赞舞马是驾驭太阳车的神马,是载着周穆王巡游天下的“八骏”;舞马训练有素、踏着鼓乐节奏,徘徊起舞,顾盼有态,舞步合德,“屈膝衔杯”上寿,仿佛宠臣,引得玄宗龙心大悦。“在此曲题的六言诗中,每一句都采用二二二的三拍形式,其鲜明而急促的节奏感,十分符合舞马配乐表演的节奏要求”(张开《唐〈倾杯乐〉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07 年第 6 期)。张说以诗取悦于唐玄宗,语多谄媚之词,于是有了配乐而歌的《舞马词》:“舞马词,平仄不拘叶,首句可不用韵。此与回波、三台等皆六言绝句。用以按叠入歌,如七言之《清平调》、《小秦王》等,虽字数相同,而体制自别。”(《词苑萃编》卷一)不仅如此,张说还有《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其二说:“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海西”,指西域;髬髵(pī ér),猛兽鬃发竖立。这些由天马亦即汗血马训练成的舞马,体态优美,音乐素养良好,鬃毛披拂,步履齐整,能上榻而舞,能蹲身踏步,特别称奇的是能后腿双跪、衔杯祝寿。聪明的舞马懂得适时挥洒才情以博取皇帝的欢心,祝寿之后,甚至饮尽所衔杯中之酒,烂醉如泥,与来宾分享普天同庆的欢乐。
天宝九载(750)的进士钱起生逢其时,有机会大饱眼福,在观赏了神奇的舞马之后,兴奋地写下了《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金鼓奏,玉管传。忽兮龙踞,愕尔鸿翻;顿缨而电落朱鬣,骧首而星流白颠。动容合雅,度曲遗妍;尽庶能于意外,期一顾于君前。喷玉生风,呈奇变态。”(《全唐文 》卷三七九)在大作的音乐声中,舞马时而如蛟龙腾跃、时而如鸿雁翻空,旋转如电落星流,喷玉生风,极尽奇姿妙态。中唐诗人郑嵎的七言长诗《津阳门诗并序》中也有关于“舞马”的描述:“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公孙剑技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都卢”,古国名,在南海中,国中之人善爬竿之技。“寻橦”,古代百戏之一,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千秋节上,高贵的宾客来自四方,场面气派,有宏大的音乐演奏,有百戏的滑稽登场,有公孙大娘的神妙剑舞。这其中,舞马的出场最能掀起千秋节的高潮。舞马身披锦绣,悬挂铃铛,昂首抖鬃,举蹄翘尾,旋转变化,与音乐节奏妙合无间,无可挑剔,完全是一副训练有素的专业舞蹈家的模样,观赏者自然情绪激昂,兴奋不已。关于舞马及其结局,《明皇杂录·补遗》(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4-35 页)的记载最为详尽:
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其后上既幸蜀,舞马亦散在人间。禄山常观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匹置于范阳。其后转为田承嗣所得,不之知也,杂之战马,置之外栈。忽一日,军中享士,乐作,马舞不能已,厮养皆谓其为妖,拥篲以击之。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犹存故态。吏遽以马怪白承嗣,命箠之甚酷,马舞甚整,而鞭挞愈加,竟毙于枥下。时人亦有知其舞马者,惧暴而终不敢言。
“四百蹄”,即一百匹。在玄宗精心的调教下,一百匹舞马明晓自己的职责,技艺日进,皆能曲尽其妙,表现不俗。不仅如此,玄宗还命令人给这些即将走上舞台的马披上五彩锦绣花衣,以金银为络头,精心修剪装饰马鬃,再挂上珍珠宝石。这些舞马匹匹花枝招展,仪态万方,还有自己的专用乐曲《倾杯乐》。在一遍遍奏响的乐曲中,舞马昂首翘尾,无论怎样变换队形都能应和音乐节奏,甚至能在三层板床上旋转如飞,即杜甫所谓“斗鸡初赐锦,舞马解登床”(《斗鸡》)。舞马的表演越来越精彩,托举着床榻的力士正在走来,床榻上的舞马翩翩起舞,床榻四周是由衣淡黄衫、佩文玉带、姿貌美秀的青年乐工组成的宫廷乐队,仿佛今天盛大庆典中行进的方队,令人叹为观止。每到千秋节,玄宗就要举办这样的酺会,在勤政楼下观赏舞马的表演。谁知“安史之乱”起,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惊醒了玄宗的美梦。慌乱中,玄宗逃难四川,失去了主人宠幸的舞马亦流散到了民间。与玄宗一样,安禄山也喜欢舞马,曾私存数匹,后落入其旧部田承嗣之手,田肯定是个粗人,竟把舞马当战马用。一日,军中奏乐,舞马闻乐起舞,故态犹存,马倌惊怪以为妖异,大加鞭笞。舞马以为是自己舞蹈跳得不够好,越发卖力,舞姿曼妙,竭尽全能,但最终还是被鞭笞而死在了马槽下,罕见的舞马之技由此进入灭绝之境。
唐代国力强大,疆域辽阔,边防线漫长,边塞战争频繁,马匹用量巨大,即使是违心赞誉舞马的张说也知道养马的不易:“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禁原燎牧,除蓐衅厩。”(《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汗血马,是汉武帝当年不惜发动长达四年的战争从大宛国获得的。汗血马的西来,加强了汉唐的边防,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唐彦谦《咏马二首》(其二)诗说:“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诗题中的马,即指汗血马。诗说,汗血马骨相高奇,牧放在苜蓿茂盛的春郊。汗血马百经沙场,无敌不克,最难忘的还是在玉门关的战斗经历,它期待再次走向战场。唐朝漫长的边境线上有了汗血马,可攻可守,战斗力大为增强:“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高适《送浑将军出塞》)。虽说马是国家的重要武备,是国力的体现,但为了满足个人喜好,玄宗不惜将珍稀异常的汗血马训练成舞马,以炫耀自己通灵牲畜的超凡。本该是驰骋于沙场的汗血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现在却每日与曼妙的音乐相伴,成了歌舞升平的摆设,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对此,王昌龄《殿前曲二首》语带讥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此诗写在开元十七年(729)之后,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校书郎,可能亲逢千秋节之盛。诗说就在嫔妃们被催促赶紧梳妆之时,胭脂的香气却随风吹至宫殿的后头;仪仗队笙歌大奏,舞马随之进入白莲花盛开的表演场地;胡部乐在宫殿西头演奏,梨园子弟演奏的尽是“新声”——《凉州曲》。这样的欢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明月升起楼头,玄宗依旧乐此不疲。“千秋”一语双关,既写玄宗在千秋节上乐不知足,又写玄宗期愿这样的光景常年持续,永无止境。但历史是无情的,宋人刘辰翁《金缕曲·古岩和去年九日约登高韵再用前韵》说:“绕郊墟、残灰败壁,冷烟斜雨。舞马梦惊城乌起,散作童妖灶语。”柴望《念奴娇·山河》说:“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一提起舞马,则悲从中来、不胜感慨。元人柯九思《幹马图》说:“骅骝解语意相得,肉骔振动嘶春风。天子临轩催羯鼓,绣茵檀板登床舞。”“骅骝”,赤红色骏马,指舞马。杨贵妃解语,舞马亦解语,相似惊人。不能不说,以舞马为代表的极端享乐生活,是导致唐王朝败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