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凡是称得上秘诀的,要么是常识,要么是忽悠。
今天我们聊聊马匹调教的常识性问题:习惯化。
习惯化是一个动物行为学术语,是一种动物学习类型。
如下图所示,动物的学习类型有很多种,在我看来,跟马匹调教训练关系最密切的有两种,一是习惯化,二是操作条件反射。
习惯化是啥意思呢?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对某些事物习惯了,也就适应了,不再害怕了。比如给马上鞍子,一开始马肯定不习惯身上被放鞍子,但慢慢习惯就好了,这就是习惯化,这是马的一种学习行为,对害怕的事物慢慢习惯了。
上边我的解释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我再把习惯化的学术概念说一下:习惯化是动物对于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消极影响的无关刺激无动于衷或不予反应的行为改变,也称为刺激特异性疲劳。说白了,就是我刚才说的慢慢习惯了嘛,非要搞得咱老百姓听不懂才显得很学术哈。
说回马匹调教。
马匹调教的目的就是在马匹先天行为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习惯化这种学习模型让马改变其固有的坏行为,使之表现出人类需要的好行为,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精华部分的强化就是马匹训练的范畴了,今天不多展开。马匹调教主要就是利用习惯化去其糟粕的,比如马咬人、踢人、胆小、不好好走路(步伐)、不让带笼头缰绳(不让碰耳朵)以及一惊一乍神经质等。
这里举两个例子,具体说说习惯化这种学习模型在马匹调教中的应用,一个是马胆小,一个是马不让带笼头缰绳(不让碰耳朵)。
第一,马胆小怎么办?
马胆小是因为害怕某些事物,对这些事物感到压力,解决胆小的方法就是让马习惯这些事物,从而慢慢变得不害怕了。习惯化练习的关键点是当马表现出接受行为(不害怕)时一定要马上减少压力,让马意识到接受这些事物的结果是安全的(因为压力减小),而不是持续给压力,持续吓唬马,那样的话马得疯。
比如,一般马第一次看到调教鞭上绑塑料袋会很害怕,习惯化就是慢慢靠近马让马逐渐习惯,操作关键是当马不再激烈反抗(学会接受)的一刹那后撤调教鞭,让马意识到这玩意也没那么可怕,于是逐渐接受进一步的靠近,最后就习惯了。
▲ 马慢慢习惯绑塑料袋的调教鞭
第二,马不让带笼头缰绳(不让碰耳朵)怎么办?
马的耳朵时是很敏感的,对于一匹新马,摸它耳朵跟摸老虎屁股差不多,但是上笼头带水勒每次都得从耳朵那里经过,难免要触碰耳朵,所以如果马不让碰耳朵可不行。
▲ 马不让碰耳朵
调教方法还是习惯化练习,就是让马的耳朵习惯被摸被触碰。第一步是让马低头,可以用胡萝卜引诱,然后从马的脖子、脸等不是很敏感的地方开始摸,慢慢的上升到头、眉心,继而上升到摸耳朵,当开始摸耳朵的时候有必要给予正面反馈,给予奖励和减少压力都是为了让马知道:耳朵被摸的结果是安全的,不必惊慌。
第一步:让马低头
▲ 第一步:让马低头
第二步:摸摸头、脖子等不是很敏感的地方,并给予声音和动作鼓励。
▲ 第二步:摸摸头、脖子
第三步:摸耳朵,注意顺序。
▲ 第三步:摸耳朵
你甚至可以尝试用布袋把马的耳朵绑起来,让耳朵持续保持被触碰的状态,这样时间长了,马慢慢就会习惯耳朵被触碰了。
▲ 用布袋把马的耳朵绑起来
以上就是应用习惯化学习模型进行马匹调教的两个案例,其实很简单,没什么高深的道理,最后再归纳一下习惯化这种学习模型的特点:
1。习惯化是最简单的学习方式,不是增加反应,而是否定已有的反应。
习惯化不产生新的反应行为,而是使已有的反应消失,从而节省马匹的精力和能量,不然整体对事物一惊一乍的也浪费体力啊,这种习惯化的反应削弱在自然界很常见,比如乌鸦慢慢习惯稻田里的稻草人,公路旁的牛马慢慢习惯往来的车辆,小马上鞍时慢慢习惯身上的鞍子而减少无用的挣扎浪费体力。
▲ 新疆昭苏马路上的马
2。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这个好理解,上述两个案例中,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完成,不然马肯定会拼死反抗,最终很可能调教失败。草原牧区传统的驯马方式“压马”,就是一上来就坐到马背上,任由马匹上下乱跳,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或者把人摔倒在地,这种过于着急的驯马方式虽然能把马驯服,但估计马的内心也是一万个那啥飘过。马匹调教就是一个花时间、花精力的事情,急不得,你用心去对待马,马就会回馈你,你若没耐心,那马也没耐心。
3。习惯化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并非感官水平上的现象。
习惯化造成的行为改变,不是感官疲劳或适应所致的表面现象,一旦习惯化形成,隔日发生的反复刺激不能使习惯化消失,说明习惯化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旦养成,不会轻易改变。
4。危险刺激的习惯化存在天然阻力。
自然界中,动物即使多次面临危险刺激(比如捕食者)而未受害,一般也不会发生习惯化。比如就算老虎多次靠近羚羊而不吃它,羚羊也不会习惯老虎的靠近,因为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以上就是今天聊的习惯化,一家之言还望各位看官不吝指教,多多探讨。
(中国爱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