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靠卖血求生”这是很多球迷对于辽足的评价。可事实上,这是不是存在一种误读?在中国足坛,俱乐部的兴衰均与背后的企业有关。宏运集团刚刚接手辽足时,俱乐部过了一段好日子。那一段辽足的工资不高,但却依仗其强大的后备力量,一直能够在中国足坛周旋。可从2013年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年宏运主导的辽足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转出决定——于汉超被送到大连阿尔滨,杨旭被卖到山东鲁能,他们二人的转会费分别是430万和245万欧元,这意味着辽足在这两笔转会上就套现半亿。从此,辽足就被扣上了“年年靠卖血生存”的帽子。一位熟悉辽足的媒体人解读:“球迷不解,你宏运集团是干什么的?你为什么不投入?实际上,对于辽足这样的小俱乐部来说卖人,然后培养人,再卖人,这是一个俱乐部的良性发展的生存之道。说实话,在能卖人的赛季,辽足甚至有盈余。”可实际上,随着中超投入的逐年增加,巨大的人员开支间接压垮了辽足,卖人那点钱填不饱肚子。
下面统计的辽足七年卖出身价超50万欧元的球员名单——
时间:从2013-2019赛季
于汉超:430万欧元
杨旭:245万欧元
金泰延:828万欧元
孙世林:820万欧元
杨善平:410万欧元
张鹭:980万欧元
丁海峰:710万欧元
胡延强:657万欧元
杨帅:200万欧元
冯伯元:230万欧元
石笑天:260万欧元
总计:达到5770万欧元,折合4.38亿人民币。
4.38亿这个数字很容易让人眼红,但实际上这是7个赛季所得,平均一个也不过是6200万人民币。从2013-2017五个赛季辽足在中超,6200万+足协不等的分红,总计1亿人民币的收入,显然是不够打中超的。据了解,尽管球队2018赛季打的是中甲,但球员的合同都是中超合同,辽足俱乐部的各项开支总额还是要到2亿左右,这意味着股东不投入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宏运集团将辽足卖人的钱都花了,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即使在2019赛季,辽足的工资降低了,但整个赛季的运营费用(一线队球员工资奖金依然是大头)还是达到了1亿元,可到了中甲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其他额外收入了。其实,外界看到了这些钱的入账却并没有考虑到出账。2016赛季辽足花1300万欧元买进了尼日利亚前锋乌贾,同时200万欧元买进阿萨尼,两人一共就花出转会费为1500万欧元,其中还不包括工资。同时在开工资都难的情况下,辽足打中超还欠下了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