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上午,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如期在好莱坞的杜比剧院举行。去年在戛纳电影节夺得金棕榈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又成了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该片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4个奖项,这也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
韩国电影能够创造纪录并非偶然。在豆瓣短评中,有这么一句话:“韩国电影开挂了,每年一爆。”的确,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几乎每年都能制作出一部或几部口碑极好的电影来,从时间稍远一些的《太极旗飘扬》、《杀人回忆》、《实尾岛》、《我的野蛮女友》、《汉江怪物》、《雏菊》,到最近几年的《釜山行》、《燃烧》等等。不断增长的票房收入,以及影片质量,让韩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界的分量越来越重,现在看来,夺得奥斯卡对于韩国电影来说,也算是水到渠成。
同时崛起的还有韩国足球。虽然韩国足球的影响力还没达到韩国电影的高度,但代表人物孙兴慜去年站在了欧冠决赛赛场之上,而且韩国国青杀入U20世青赛决赛,U23首次夺得亚洲冠军,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孙兴慜带领着李刚仁等新生代球员继续创造韩国足球的历史。一个奉俊昊,一个孙兴慜,韩国如今已经是文体两开花,作为邻居,说心里不酸,那是不可能的。
回顾韩国电影和足球的发展,这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历史上都走过弯路,但调转船头之后,又都是以很快的速度回到正轨。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电影与其他行业一道,进入恢复期。仅8年过后,几乎是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韩国电影,便获得了首个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奖项——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获奖影片为《马夫》。
(图)《马夫》剧照
然而,也就是那一年,本该继续发展的韩国电影却走到了另一个方向。朴正熙控制韩国后,开始对韩国电影业实施所谓的保护和培育,实行电影公司准入制度、进口电影配额制度等等。事实上,这种打着“保护本国产业”旗号的政策,往往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反而是放开诸多政策限制,让优秀的资源涌入之后,反而能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比如日本撤离朝鲜半岛之后,整个韩国只有映画株式会社留下来的8台摄影机、3套录音设备、3台胶片洗印机和1个摄影棚,电影器材和胶片奇缺,大部分作品几乎都是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整个电影业又退回到了默片时代。再加上随后的朝鲜战争,韩国的电影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想要满足民众的观影需求,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在其中,好莱坞的影片占了绝大部分,《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罗马假日》等佳片纷纷登陆韩国,电影院里经常座无虚席。
按照某些逻辑,一边是聊胜于无的本国产业,另一边是国外最高水准产品的涌入,这对本国的产业会产生相当大的打击。但事实恰恰相反,韩国电影人有了十足的紧迫感,同时这些经典影片的涌入,也给韩国电影人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契机,战争结束后,还促进了韩国电影人与好莱坞、香港邵氏等等展开国际合作,演员交流十分频繁,加快了韩国电影业的发展,让韩国电影只用了8年便拿到国际大奖。
而朴正熙时期的电影政策,非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严重打击了本国电影业的发展。比如实行新的电影公司准入制度,要求电影公司一年至少制作15部以上作品,否则就无法注册,这让国内大部分电影公司只能被韩国映画社、申电影等巨头吞并。同时,韩国还实行了进口电影配额制,更是把本国电影业搞得一团糟。
(图)《寄生虫》剧照
电影配额制,如今很多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能给本土电影产业提供保护,可朴正熙政府时期所实行的这一制度,却成了摧毁本国电影产业的助推器。该制度规定,韩国国内只有电影制作公司才有权进口国外影片,而且进口数量与电影制作数量挂钩,自己拍的片儿越多,能进口的数量也就越多。
从表面来看,这个政策对本国电影公司的保护力度很大,因为他们可以用进口电影转来的收入,去发展本国电影,可电影公司舒坦了,整个电影产业却黄了。利用进口权的垄断,电影公司通过减少排片等手段,为自己谋取暴利,而为了增加进口数量(后来为了提高价格,进口量又大幅缩减),自己拍电影完全就是为了凑数。
而且朴正熙政府还实行电影内容审查制,有一些反应社会现状的优秀电影都被审查系统过滤掉,让韩国电影的质量一降再降。在那个时期,只要是影院里播放的韩国电影,几乎都是粗制滥造的影片,影院的上座率一降再降。
朴正熙被刺杀后,无论是短暂的过渡政府时期,还是后来的全斗焕政府时期,对电影的管制尺度都放松了很多。尤其是全斗焕上台之后,虽然有过暴力镇压民众的恶行,但为了分散民众注意力,他解禁了午夜剧场,甚至还放开了情色电影的管制,让韩国的电影院里再次人满为患。
按照韩国剧作家沈山的回忆,当时韩国的大学生处于比较奇怪的生活状态,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白天还在大街上朝全斗焕政府扔砖头,晚上就走进影院享受全斗焕政府的政策福利,去欣赏银幕上那些气喘吁吁的女演员。由于宽松的政策,当时韩国情色电影的名称也是通俗易懂,毫无遮掩,如《偷来的苹果味道好》、《骨肉燃烧的夜晚》等等。
80年代后期,较为宽松的环境再加上录像机的普及,以及大学电影院系的教育质量提升等等因素,让电影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汉城奥运会到1994年之间,韩国逐渐取消了包括审查在内的诸多对进口电影的限制,1997年,总统金大中又宣布彻底废除电影审查制,改为分级制,从此,韩国电影开启了飞速发展,昨天,他们终于拿到了奥斯卡。
与韩国电影相似,韩国足球也曾经走过弯路。在我去年发布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提及过这些方面的内容。韩国足球的青训,与日本非常相似,都是走校园足球的路子,将足球以及其他运动的教学纳入到义务教育中。日韩的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到高中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孩子愿意踢球,在18岁之前他都可以享受到接近于完全免费的学习、训练。
两国青训最大的区别在高中阶段,日本学生高中毕业之后,必须在职业球队和大学之间做出选择,想走职业球员这条路,到了这个年龄就必须得接受职业球队的训练了,大学生成为职业球员的名额相当有限,能通过这条途径走向职业道路的,基本都是天才球员。
而韩国恰恰相反,想成为职业球员,必须得上大学。K联赛起步时,是按照北美那种封闭式的职业体育联盟的模式设计,没有升降级,俱乐部也没有梯队,青训完全依靠校园,大学校队实际就是俱乐部的预备队。
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学联赛虽然火爆,队内也有专业教练,但毕竟不是职业联赛,而大学生这个年龄段,又恰恰是需要积累实战经验的时期,上大学对于球员们的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以职业球员为理想的学生,也想像日本学生那样,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职业球队,可K联盟虽然也有高中生直接进入球队的通道,但这就跟日本大学生球员一样,名额有限得很,还有一大堆限制条件。
而且,韩国很多球员虽说是大学生,但绝大部分人也只是拥有一张文凭而已,并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高中阶段所面临的升学压力,让很多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上,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进入大学后,大部分人也都是选择体育教育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毕业证也就是教师资格证,如果无法进入职业球队,那么这些学生便去中小学校应聘体育教师,至于毕业论文,很少有人能够独立完成。
这些问题让很多韩国学生都跑到日本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比如张贤秀、朴智星都是如此,甚至有的干脆直接改变国籍。所以,在亚洲赛场,韩国足球总是比日本差那么一点儿,而这一点儿的根源就在于此。另外,K联赛所实行的是并不适合足球的封闭式联盟的模式,由此产生了诸多弊端,这又让韩国足球开始走下坡路,2011年前后,韩国足球又曝出赌球丑闻,彻底跌落到谷底。
面对困境,韩国足球开始做出改变,K联盟开始实行升降级制,各支球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梯队,解除了球员进入职业俱乐部的限制。同时,还开启了国内球员去海外发展的通道——既然很多孩子想去海外开启职业生涯,那就不要去日本了,直接一步到位去欧洲。如今,韩国足球既有孙兴慜、李刚仁这样的海外球星,又有黄义助等成长与本国青训体系的中坚力量。自2018年夺得亚运会冠军开始,韩国足球已经展现出了要与日本争夺亚洲霸主的实力。
可能很多人对于韩国的成就并不服气,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别人的成绩,值得我们去尊重;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成绩而气馁,韩国电影也好,足球也罢,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秘密,无非就是把几个关键节点上的错误及时改正,只要从弯路上拐回来,那么恢复元气甚至超过对手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