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足协面临着近些年最大的一个困局,那就是有多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要退出,同时大家也发现了,足协面对这样的困局,首先还是持挽留的态度,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宣布延期工资确认表上交,尽管有几家俱乐部成功“上岸”,但还是有多达9家俱乐部无力回天最终退出职业联赛。
这9家俱乐部分别是中甲的广东华南虎、四川隆发,以及中乙的上海申鑫(降级)、南京沙叶、福建天信、大连千兆、银川贺兰山、延边北国、吉林百嘉。
一下子退出如此多的职业俱乐部,我们的中甲和中乙联赛就面临着球队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有很多人开始指责中国足协,更是有相当一部分球迷认为就是足协颁布的“中性化名称”政策,吓跑了那些俱乐部背后的赞助商。
赞助商之所以给俱乐部投钱,无非就是看中了足球的广告效应,当初中国足协要颁布“中性化名称”政策,笔者就很不看好它的未来,并断言将会有一大批中小俱乐部因此离开,现在这种情况无疑是说中了,未来的几年可能还会出现不断的退出潮。
那么中国足协应该终止俱乐部“中性化名称”政策吗?笔者倒是觉得不必,相比较于中国足协屡禁不止的“昏招”,笔者更怕他们的“朝令夕改”。
现在看来,这些俱乐部都是存在感十分不强的中小球队,他们当中大部分所在的省市都有更高一级联赛的职业俱乐部,所获得关注度不高,更是常年陷入欠薪的传闻,所以现在退出也是积重难返的现象爆发而已。
所以足协颁布的政策不是主要原因,但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对于中国足球长久的发展来说,这称得上是“壮士断腕”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之前坊间就有传言说赞助商不怕投资职业俱乐部花费很多金钱,就怕足协胡乱制定规则,而且时间跨度不大,有的时候一年要换几次规则,一点也不顾及俱乐部的损失。
比如之前的外援政策,中国足协突然间就取消亚洲外援,然后很多亚洲外援就砸在了俱乐部的手里,上不了场还得给他们发工资,带来了起码两三年的影响。又比如上个赛季的U23球员政策,一年的时间就更改了几次,中国足协的“朝令夕改”可见一斑。
平头哥观点:之前笔者不支持足协的“中性化名称”政策,但是现在木已成舟,那就严格执行下去,中国足球真正的考验也会随之而来,阵痛是会有的,但我们因此能看清楚谁是真心想搞中国足球,谁又是浑水摸鱼的。
制定一个政策,只要不太离谱,中国足协就要起码保证他10年不会变,10年的时间,足够让中国足球迎来一次蜕变的机会了,所以,我们宁愿中国足协将错就错,也不要一错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