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际花样滑冰赛场,从早期的关颖珊到如今的陈巍、周知方,可以说北美地区的华裔选手绝对是冰面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其中,有位“霸道总裁”级别的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陈伟群。
虽然从外表上看,陈伟群拥有总裁般的霸气与成熟,但他其实是个90后。似乎每位运动员走向专业竞技道路都充满着偶然,陈伟群也不例外。
这名1990年最后一天出生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华裔选手,小时候学习滑冰其实是为了打冰球。可谁也没想到,为了打冰球而开始学习滑冰的他,最终滑成了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成就与遗憾并存的职业生涯在开始练习花样滑冰之后,由于过人的天赋加之刻苦的练习。陈伟群很快就成为了国内的新星,并且接连拿到少年、青年和成年组的全国冠军。在升入成年组的第二个赛季,他就闯进了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从2011年开始,在连续三届的世锦赛中,陈伟群都以优异的表现拿到了男单冠军,成为当时世界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回望他的职业生涯荣誉榜你会发现,榜单里少了一个奥运会男单冠军。
2010年,在家门口的温哥华冬奥会中,因为没有四周跳的配置加之莫名其妙的摔倒失误,最终总成绩只排名第五位。在索契奥运周期,冰迷将他与日本选手羽生结弦以及西班牙选手费尔南德兹统称为“男单三大Boss”,很长一段时间里,陈伟群可以说是这里面最大的Boss。
2013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之前,没有人认为索契冬奥会的男单金牌会旁落于他人。即便当时羽生结弦的表现已足够抢眼,而在那个赛季的大奖赛法国站的比赛中,陈伟群以两套接近完美的节目让所有人叹为观止。其实,当时已经存在着一些隐患。
在陈伟群那时候的观念里,花样滑冰是一种艺术,他对于动作的艺术性有更多的兴趣,希望训练方式能有某种改变。2012年,由于自己的这种训练理念与当时的教练克罗尔存在分歧,陈伟群选择与这位帮助他突破四周跳技术难关的美国教练友好分手。
而在离开克罗尔教练之后,他的跳跃,尤其是阿克塞尔三周跳表现得很不稳定,甚至在某些比赛的自由滑中只保留一个阿克塞尔三周。这对于男子单人滑选手来说,是危险的。毕竟,花样滑冰的评分体系是由技术分和节目内容分共同组成的。即便再完美的表演也没办法去弥补技术带来的分数差距。
索契冬奥会自由滑比赛中,当率先出场的羽生结弦出现失误后,机会留给了陈伟群。这是一次实现大满贯的绝佳机会,但遗憾的是,因为连续几个跳跃失误,最终他还是以微弱的优势败给了羽生,获得那届冬奥会的亚军。索契的失误,让陈伟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缓过来,他选择休赛一年。
一年的时间,男单的竞技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后的陈伟群,没有了当年的天下。羽生结弦和费尔南德斯处于当打之年,金博洋、宇野昌磨、陈巍先后崛起。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四周跳,让男单的技术分突破了110分的大关。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陈伟群显然已经没有了优势。
回归后的两届世锦赛中,他都排在了第五名,这让他的第三届冬奥之路充满了坎坷。不过最后,他依旧还是站在了平昌的赛场上,在和加拿大队友的共同努力之下夺得团体冠军,而在单项中,他以第九名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奥运征程。
享受花滑人生虽然在陈伟群的职业生涯尾声,技术难度的不足是影响他获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但其实他的成名却正是因为技术难度。在2011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他成功在自由滑当中完成两个四周跳,成为在自由滑中完成两个四周跳的第一人。更有业内人士点评到,滑行与难度兼具的陈伟群是国际滑联的“新方向”。
在他这一代人之后,四周跳就成了男单选手要有竞争力的必需条件。然而拥有四周跳这一门槛很快被提升到了必需拥有两种四周跳,从难度的角度,他很快就被后浪拍倒。作为时代开创者的他,很快变成了赶不上新时代的步伐。但好在,这时的陈伟群更清晰了自己的追求,也更坦然地接受了现实。
“时代在变化,而我能做的只是享受自己的表演。我希望,未来某一天人们回顾我比赛的画面时以及我为这个项目留下的东西时,会说现在男单项目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与我有关——选手才需要在节目中加入更多四周,并在各方面保持良好的平衡性。”
平昌冬奥会结束之后,陈伟群对外宣布了退役。退役后的他依旧没有离开花滑,在商演或者赛场上,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之内。
离开竞技场之后的陈伟群,没有了成绩压力,更自由地滑行着,他的人生好像也更精彩了。回过头来,再讨论他在男子单人滑的历史里是否曾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好像也并不再那么重要了。
对于运动员来说,取得胜利是他们必备的职业素养。但是,不管在场上还是场下,表达出对项目本身的那份热爱,才是最打动人的。对于陈伟群而言,他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和选择,他依旧热爱着滑冰,他是值得让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