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新闻 >

辽足之觞:职业化前是乐土!职业化后却绝路?

时间:2020-01-19 15:32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曾经辽宁被称之为中国足球的人才摇篮,从这里涌现过无数的国脚和名将。即便在当下的中超,几乎每支球队都会有上几个来自于辽宁的球员。但是在进入职业

曾经辽宁被称之为中国足球的人才摇篮,从这里涌现过无数的国脚和名将。即便在当下的中超,几乎每支球队都会有上几个来自于辽宁的球员。

但是在进入职业化之后,辽宁足球就一直处于弱势的位置。从昔日的“十冠王”沦落到降级,即便有过张引的“小虎队”,却依旧难以避免分崩离析,卖人拆队的结局。当辽宁宏运命悬一线之际,辽宁足球真的走到末路了吗?


01

职业化前“十冠王”:职业化后却难逃降级命运

a. 从“十连冠”到降级:辽宁足球“踢不来”职业化?

老球迷都会知道辽宁足球的一个特有名词:“十连冠”。这个荣耀最初起源于1984年,当时辽宁男足赢下了首届足协杯冠军,随后的1985年辽宁队获得甲级联赛冠军。1989年是辽足最荣耀的一年,当时出征亚俱杯的辽足一路高歌猛进杀入决赛,3-2斩落日本联赛冠军尼桑队,登上亚洲之巅。从1984年至1993年,辽宁队先后获得2座足协杯冠军、6次甲级联赛冠军、1尊亚俱杯冠军和1个全运会冠军。


结果在进入职业化之后,辽足的战斗力就瞬间下滑。仅仅是在甲A联赛的第二年,辽宁在岁末主场2-3败给青岛海牛,与对手一起携手降级。


导致降级的原因很简单:缺钱。当时因为转会制度的出现,马林等主力球员的出走,让球队实力大打折扣,辽足悲剧地降到甲B。

缺钱2个字:伴随了辽足整个中国足球职业化时代


b. “辽小虎”轰轰烈烈的青训风暴:最终还是毁于卖人拆队

当时间来到1998年,王洪礼带着青春风暴的辽小虎杀回甲A,并夺得足协杯亚军。随后的1999赛季,整个中国足坛见证了辽宁足球的新高潮,年轻球员迅速成长,让球队向着冠军发起冲击,可惜功亏一篑,在最后一轮被高雷雷的世界波,打碎了“中国版凯泽斯劳滕神话”的梦想。


很快辽足就因为缺钱,导致人心思动,最终分崩离析。当卖人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传统,辽足的生命力就过分依赖于年轻人的成长和一波又一波的“收割”。


2008年,辽足又降级了,不过仅仅1年之后,他们又杀回了中超。这是因为杨旭、于汉超等新一代的年轻人冒头,辽宁足球有了新的生命力。加上当时恰逢中国足球的投入低谷,还有着雄厚人才储备的辽宁足球,可以获得重生。

1995年降级后辽足用了3年复活 & 2008年降级后辽足1年后重生:2017年降级后,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02

曾经“流浪北京”:火种还在辽沈大地

a. 流浪北京:计划失败

在世纪之交时,同城德比一度成为中国职业化联赛的一个热门话题。辽足因此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落户北京!坐拥张玉宁、李金羽等人气派实力偶像,搬家到北京的“波导战斗”就这样开启了“流浪北京”计划。

2002年,为了能够扎根北京,波导战斗队甚至请来北京资深球迷王占军担任球迷协会会长,设立训练基地,想要长期作战。

随后的2003年,甚至已经改名为北京三元的辽足可谓过得非常艰难,张玉宁、李尧、曲东纷纷转会离开,幸好球队凭借着一口真气,最终位居联赛第五,拿到了随后的中超参赛资格。


在北京发展却举步维艰,加上家乡人民渴望辽足回归,使得他们最终放弃了“流浪北京”的计划。当时甚至有为数不少的辽宁球迷来到辽宁体委门口,促使辽宁相关人士开始积极运作,争取辽足回家的资金。不过即便回归辽沈大地。但是缺钱的问题,依旧困扰着球队。2005年6月,明星赵本山入主辽宁,但是他却来去匆匆,丢下一句“我想纯粹干足球,但做不到”,就转身离去。

中国足球职业化24年,辽足主场先后辗转过多个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葫芦岛、盘锦,甚至北京。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求财、求生存。

转投北京2年:在球迷的呼声中回归辽宁,但是缺钱的问题依旧困扰着辽足


b. 宏运是救星还是“大忽悠”?

2008年3月,宏运集团注资辽宁足球俱乐部,正式更名为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从此之后,宏运成为了辽足历史上最稳定的投资人,但是球队的命运却并没有因此改善。


因为宏运不是金主,他们稳定地给予了球队“低保”,却无心也无力让辽足更上一层楼。甚至说,他们对于取得好成绩本身,也没有太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辽足人才流失,每年卖人赚钱,成为了一项传统。


在卖掉队长杨善平之后,终于将家底折腾干净的辽足,第三次从顶级联赛降级。这一次他们没能回归,新赛季或许会因为无法满足“签字工资单”,最终只能选择解散的道路。

缺钱是辽足最大的病因:但病根真的是因为缺钱吗?


03

辽宁之觞:跟不上职业化的步伐,青训基础终于崩盘

a. 辽足从没跟上职业化的步伐:不懂管理是问题

辽宁足球的衰弱,可能从深层次讲,跟东北产业转型难度大,是类似的道理。除了本身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大量人才流失等问题外,自身管理者的思路水平不足,无法跟上足球市场化脚步,也是一个问题。


体育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大省吸引投资能力弱,留不住足球人才肯定不是简单的足球大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大连足球一度非常成功,长春也曾经爆发过强大活力的背景下,辽足的衰败自身的原因不可忽略。

2011赛季,辽宁宏运以联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亚冠资格赛名额。结果球迷们还没庆祝完毕,2011年12月2日,辽宁宏运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出2012赛季亚冠资格赛。抓不住发展的机遇,一再地错失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辽足雄厚的底子终于也经不起这样的“败家”。


当其他球队引进更多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训练机制,辽足除了喊一句“换种活法”,其余的却很难落实到工作上。在2018年底的数据统计中,中国职业化足球舞台,来自于辽宁省的球员有362人(中超96人),都是排名第二的山东一倍多,不过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28岁了。新一代的“辽小虎”在哪里?他们还能有明天吗?

辽足的每一波成功:都是来自于青训新一轮的爆发


b. 体校制度的崩溃:辽足青训系统走向末路?

在职业化之后,中国足球也逐渐走到了一个青训培养机制的岔路口。随着少体校制度与中专文凭不足以支撑社会竞争的要求,导致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到了末路。新的足球学校培养模式,在辽宁大地却显得不那么专业化。中国足球的最低谷,以及转型中的青训培养模式,恰恰击垮了原本底蕴雄厚的辽宁足球造血系统。


辽宁足球最后一次的全运会金牌,U18组夺冠的核心是来自于大连的汪晋贤。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是一线队人员转会离去,甚至连青训人才都开始流向其他队伍,辽足的未来前景终于不再乐观。


当更多的年轻人,宁愿早早离开家乡,前往崇明岛、绿城基地成长,辽宁大地的足球底蕴,终于不能用“野蛮生长”的方式,来支持辽足的未来。

辽足还会有青训奇迹吗?至少眼下看不到这样的希望


结束语:

当大连一方同样处于投资人退出的危机中,近乎来到解散边缘的辽足,进一步刺激着辽沈大地球迷的心。尽管沈阳城市建设队冲入下赛季的中甲,但他们或许已经没有机会迎来与辽宁宏运的同城德比战。或许这支球队会因为沈阳承办2021年世俱杯,有一个短期内的发展机会。不过根本性的问题不能解决,青训基础进一步崩坏的话,昔日的中国足球人才摇篮,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