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2日举行的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两名“半马”选手在距离终点不远的地方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危急;在救护人员及时抢救后,两人最终“起死回生”。从倒地到清醒过来,两人分别度过了一分半钟左右和不到三分钟,没有错过心脏骤停者“黄金四分钟”的抢救时间。目前,两人恢复情况很好,均没有后遗症。
昨日,参与救治这两名参赛者的医护人员,详细讲述了他们与“死神”赛跑背后的故事。
两名“心脏骤停者”均恢复得很好
12月22日上午7点30分,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正式开跑。本届“亚马”共吸引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42名运动员参赛,与超过3万名“莞马”选手同台竞技。
如此高级别的运动盛会,如何保障每位参赛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也考验着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的医疗保障水平。
在此次比赛中,有两人在“半马”终点不远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在医护人员及时抢救下,两人最终“起死回生”。从倒地到清醒过来,两人分别度过了一分半钟左右和不到三分钟。
据了解,截至昨日,两人都恢复得很好,没有留下后遗症,目前仍在市中医院接受治疗。
救治工作得到广州同行的肯定
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2016年东莞“最美医生”兰军是此次“半马”终点驻站专家。他表示,前期,大家对每个医疗救助站进行了详细检查,包括每一台救护车是否配备了除颤仪、除颤仪是否随时可以工作、急救药品是否准备齐全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赛道上的医疗保障工作,我们筹备了两个月。”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大格介绍称,前期大家在整条赛道上反复走了十余次,以确定哪个站点安排哪些人、每个人的具体任务等。比赛过程中,在前半程马拉松完成后,马上把医疗资源转移到后半程。
李大格表示,根据国家标准,在马拉松比赛中,沿途每隔约5公里需设置一个医疗救助站;此次马拉松比赛中,东莞除了在赛事起点和终点设置多个医疗救助站外,沿赛道每隔约2.5公里便设置1个医疗救助站,“全力保障参赛者的健康安全。”
此次马拉松结束后,李大格还接到了广州一位同行的电话。对方称赞道:“你们救回了两名心脏骤停者,做得真好!筹备工作一流!”得到同行的肯定,让李大格倍感自豪。
救治故事
A
几秒钟到患者身边 不到3分钟“起死回生”
张春茂来自惠州,今年32岁,7年前从大连医科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企石医院上班,目前是该院消化科的一名医生。在当天的比赛中,张春茂是17号移动AED(除颤仪)医生。
张春茂回忆称,当天上午9时34分左右,在距离“半马”终点约50米的地方,突然,参赛者刘先生晕倒在地,口吐白沫、神志不清,呼吸、心脏均已停止。彼时,张春茂跟刘先生仅相隔十米左右。接到120指挥中心的指示之后,张春茂几秒钟便跑到刘先生身边,经过快速评估,开始对他进行紧急除颤。
此外,厚街医院主任医师孙景福立即指导,对刘先生实行心肺复苏、持续心电监护等抢救措施。不到3分钟,刘先生便清醒过来,甚至还想坚持跑完最后50米;在现场医护人员的极力阻止和劝导之后,他才同意退出赛事。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自己也没想太多,只想救人。”不过,救治完刘先生,张春茂感觉自己后背有点发凉,甚至有些害怕。“如果还有人倒下,怎么办?”
但能够让刘先生“起死回生”,张春茂内心十分高兴。“虽然是自己应该做的,还是很开心!”
B
刚跑完“半马”就参与救回一名倒地者
36岁詹堪善是大朗医院麻醉科医生。在当天的比赛中,詹堪善是一名“半马”选手,并非现场医护人员。
跑到终点后,詹堪善拿出手机,递给旁边的志愿者,想让对方给自己拍照,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留念。谁知,照片还没拍好,詹堪善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大喊:“让开!”他赶紧转过身,发现有一名参赛者(易先生)倒在地上,嘴唇发紫,没有心跳和呼吸,一名志愿者正在对他的胸腔进行按压。詹堪善赶紧上前,并对志愿者说:“我是麻醉医生,让我来按!”随后,他马上对易先生进行人工呼吸,嘴对嘴吹了两口气,并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了几十下。这时,易先生已经有了反应,睁开了眼睛。
与此同时,正在29号医疗救助站指导的驻点医疗专家、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兰军迅速赶到现场,并进行抢救指导。彼时,易先生脸色发青,市中医院中医师吴跃马上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护士翟康发则进行电除颤,易先生终于清醒了过来。从易先生倒地到最终清醒过来,前后只花了一分半钟左右。
看到易先生被送上救护车之后,詹堪善离开了现场。后来,他才发现,因为跪在地上对易先生进行抢救,自己的两只膝盖都已经磨破皮。
詹堪善称,为了减肥,他从今年2月11日开始跑步。当时,身高不到一米七的他,体重达160斤。此后,除了上夜班,他每天早上5:40起床,6-7点跑步,每天跑10公里,每个月跑20多天。经过10个多月的坚持,他的体重也降到了135斤。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詹堪善便参与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者,这让他觉得很有意义。“既拿到了‘半马’奖牌,又救了一个人,终身难忘!”
同时,詹堪善也提醒参赛者,如果平时没有运动锻炼,承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比赛,“每个月都要有一定的跑量才适合参赛。”他上个月一共跑了268公里。
延伸
将进一步普及 急救知识和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人倒地、心脏骤停,怎么办?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兰军透露,曾经有三个人一起去钓鱼,突然一个人倒地,另一个人一边打120,一边给倒地者进行按压,做心肺复苏。等医护人员到达的时候,倒地者已经成功心肺复苏。
“在欧洲和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全民进行心肺复苏、溺水抢救等培训。但在中国,还有很多医务工作者没有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兰军称,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应该从小就全民普及,提高每个人的自救和救人能力。“突然倒地的人,大部分是‘室颤’。对于这部分病人,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电除颤。”
据了解,近年来,市医疗救护120指挥中心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常规的业务工作,联合东莞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和各镇街医院,走进企业、学校、工厂进行科普宣传,每年举办7-8场活动,受益人数达4000余人/年。
据统计,截至目前,东莞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和课堂宣教的市民达80万人次,其中经专业师资培训的有42万人次。按全市常住人口834.3万计算,约占5.0%,远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