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衢州市区60余公里的开化县,是本届智运会最偏远的比赛地。在这片智运会赛场上,白金石、徐译、胡豫、倪诗群、毛瀛舟代表上海队夺得国象大学生团体亚军。21岁的徐译已征战全国甲级联赛四年之久,而他的表弟胡豫因无法参加联赛不得不放弃职业梦,只能在智运会舞台圆梦。胡豫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如今国内有大量拥有较高等级分、但因为名额限制而无缘参加联赛的高水平棋手,他们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国象联赛蓬勃发展
出生于1998年的徐译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其实在四年前,他就开始参加全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据徐译回忆,刚参加联赛时,外援可谓“呼风唤雨”,如今的表现却已“直线下降”,这是国内联赛水平不断提高最明显的表现。中国移动上海国际象棋队外援、俄罗斯人格里修克目前2764分,是整个国象联赛中等级分最高的外援,而在此前结束的海南万宁站三轮比赛中,格里修克一胜两和,只能用战绩尚可来形容。
今年28岁的上海国象队棋手楼一平,对国象联赛发展的体会更深刻,正是在2005年联赛创立的那年,他成了一名职业棋手。在楼一平看来,无论是俱乐部运作,还是运动员培养,国象联赛已经“完全职业化”。这项原本在外界看来市场空间很小的项目,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如今的局面实属不易。
蓬勃发展的国象联赛对世界顶尖棋手也释放出日益强大的吸引力,目前甲级联赛12支队伍一共邀请了15名外援,这些外援的世界排名基本在前50名之内。顶级外援的出现,给了年轻棋手们更多与高手实战切磋的机会。据徐译回忆,他刚开始参加联赛时,年轻棋手难觅一胜,如今棋力都大有长进。作为前辈的楼一平感慨道:“现在联赛里的小朋友,我都有些战胜不了。”
如今楼一平已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国象少年教学上,在他的带教下,由顾嘉祯、王子登、崔玟、李乐薇组成的上海队14日夺得智运会少年混合团体亚军。但他也非常清楚,这些富有天赋的苗子,很可能不会如自己一样走上职业棋手之路。虽然联赛如火如荼,但那毕竟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狂欢”——今年甲级联赛总共只有43名男选手与33位女棋手参赛。
(毛瀛舟、胡豫、白金石、徐译、倪诗群)
联赛之外机会寥寥
对于围棋而言,职业定段赛是业余棋手通向职业的必经之路,而国际象棋则没有形如职业定段赛这般严苛的门槛,业余和职业的划分也就变得十分模糊。据楼一平透露,中国国象届默认等级分2300分(棋联大师)是划分职业与业余的界线,以2017年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国际象棋为例,等级分2000分以下者才能参与。
然而,若以等级分2300分这一指标作为界线,那么中国能被称为职业棋手的人数多达150名左右。比如随上海队一起问鼎本届智运会国象男团冠军的许亦柠,他的等级分常年在2300分之上,但因为甲级联赛参赛名额有限,国内其他国象赛事又很少,因此他依然无法成为职业选手,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
据楼一平介绍,每年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不到十站,比赛奖金又十分微薄。这些公开赛并无任何门槛,业余选手同样能够与职业选手同场竞技,这在弱化职业与业余的界线的同时,也使得那些无缘参加甲级联赛的高水平棋手不会转为职业选手。
无法参加联赛,其他国内比赛又少,那么出国参赛呢?楼一平表示:“现在欧洲的国际象棋职业赛确实很多,但出去参赛都需要自费,如果棋手实力不过硬、比赛成绩不好,那就肯定入不敷出。”如已能参加国内联赛的徐译今年也出国参加了几次国际比赛,未能收支平衡,自掏腰包数万元。对于大部分无法参加国内联赛的中国棋手,出国参赛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
尽管国象联赛向好发展的趋势明显,但如果只有联赛这一方小小的园子,无法将联赛内的繁荣推而广之,中国国际象棋的发展依然难言良性。
(吴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