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足协会议上,陈戌源列出中超球队金元足球的几大罪状,怒斥中国足球人“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随后中超联赛最严限薪令和投资帽落地,虽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也得到了很多球迷的支持,毕竟前几年的中超联赛的确是给世界足坛“人傻钱多”的印象,而且国足成绩和俱乐部成绩都所有下滑。
正是得到了一部分舆论的支持,足协推行起新政来大刀阔斧。除了限薪令和投资帽以外,还一刀切地进行中性名改革,要求所有俱乐部只要存在企业关联的,必须换掉原名称,更换为中性名。
于是除了早已改名的大连人和深圳俱乐部,以及原企业消失的申花俱乐部之外,几乎所有的中超球队都需要更名。一时间中超联赛乱成一团,一些大俱乐部虽然不情不愿,但没有办法还是改了名字。一些中小俱乐部却因此出现了各种状况。
河南建业作为中国职业足球创始球队,26年的队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球队文化的一部分。足协上一次的更名规则是可以保留老品牌队名,这一次却一刀砍掉,让建业集团内部对投资足球有了分歧。洛阳方面曾经有意将建业引进,但俱乐部名称需要更改为“洛阳龙门”,这个名字受到了大部分河南球迷的反对,一些球迷甚至销毁了球衣、围巾等纪念品,以示对球队更名的愤怒,俱乐部被迫暂停更名。
石家庄永昌同样因为集团经济压力,为了获得更多资源迁到沧州,俱乐部也更名“沧州雄狮”。石家庄球迷协会痛苦地宣布解散,与他们支持了八年的球队告别。
足协一纸更名令,初衷是为了中超联赛学习五大联赛,能够更职业化,更持续健康地发展。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没有企业赞助,中国足球俱乐部活着都难,还谈什么发展。
每年俱乐部背后的集团公司都要拿出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投入,俱乐部层面没有任何经济回报,都是严重亏损的。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为集团打一打广告,闯一闯名气。但现在足协连这些集团唯一的回报都要扼杀,他们还能有什么动力去投入足球,去支持足球,凭借对中国足球无私的爱吗?拜托,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是阿布,大家搞足球都为为了名和利,利已经不可能了,现在还要把名收回,人家为什么还要办下去呢?
往年总会有一两个俱乐部欠薪,而且都是小俱乐部,今年却大不相同。原本因为疫情,各集团就遭遇了经济危机,对俱乐部的投入已经捉襟见肘,这个时候足协的限薪是对的,让俱乐部能够节约不少成本。
但随之而来的更名却是一招臭棋,对于一些俱乐部来说甚至是压垮俱乐部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足协规定的提交球员收入签名表时,中超联赛仅有少数几支球队提交,今年是大部分未能按时上交,意味着在这个冬天,欠薪已经公开化了,是一件普遍的现象了,就连新科冠军江苏苏宁都传言欠薪半年之久,其他球队欠薪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足协现在才明白自己把一切想得太简单,政策是好的,是希望向五大联赛靠拢,但时机不对,现在的中国俱乐部活着都非常艰难,凭什么向高水平发展呢?足协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如果继续推行新政,可能欠薪的俱乐部都要注册不上,中超就只剩几支球队了。如果暂停新政,去年年底口号喊得震天响,就这么不声不响地终止了,面子往哪搁?
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办,自己挖的坑还得自己填,中国足球这一次真的来到了最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