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新闻 >

CBA历史得分王 易建联将继续传奇

时间:2020-04-18 16:0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517场比赛总得分11177分CBA历史得分王易建联将继续传奇11月21日晚,CBA联赛第八轮广东队客场对阵天津的比赛进行到第二节还差2分4

517场比赛总得分11177分
CBA历史得分王 易建联将继续传奇

11月21日晚,CBA联赛第八轮广东队客场对阵天津的比赛进行到第二节还差2分40秒结束的时候,一个改写CBA联赛历史的时刻到来了。广东队外援布鲁克斯带球杀入天津队腹地上篮不中,易建联将球补进,这一球使得阿联这位32岁(官方年龄)的老将把自己的联盟总得分改为11167分,超过了他的前国家队和广东队队友朱芳雨,成为了CBA历史上的得分王、第一人。这是易建联历经517场CBA比赛后取得的成绩,也是对他17年职业生涯付出的艰苦努力的奖赏。

职业数据

517场比赛拿下11177分

易建联堪称CBA现役第一人,甚至可以说,他是联盟中唯一一位来到所有CBA球队客场比赛时不被球迷们起哄的球员,这其实很难做到,这就是球迷们发自内心的尊重。除了得分之外,易建联在这场同天津队的比赛中还创造了一项个人纪录,他的CBA职业生涯盖帽数达到了686次,超过了上海队球员张兆旭,单独列在联盟第二位,他的前面只剩下了王治郅一人。而联盟抢篮板第一人的名头,早已经属于阿联,那是他在上个赛季、今年初对阵浙江队比赛时获得的。而现在,易建联还远远不到退役的时候,他的所有纪录还将不断延续,并且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超越。

算上对阵天津队比赛时得到的20分,易建联用517场比赛拿下了11177分,这其中常规赛396场,季后赛121场,总决赛35场,如果不是他中途远赴NBA,得分等数据将远超现在的成绩。他的第一次CBA得分来自2002-03赛季对阵吉林队的比赛,当时年仅15岁的他在自己的首秀中得到了2分,打开了在联盟的得分账户。

NBA赛场总得分2148分

在NBA赛场,易建联从2007年第一次登陆加盟雄鹿,至2016年短期效力湖人,中途还先后在篮网、奇才和小牛队打过球,先后有五个赛季左右的时间(2012-15年回到CBA),他迄今的NBA总得分为2148分,位列征战美职篮的中国球员中的第二位。而在NBA比赛中,易建联打出的最精彩的一役就是2007年11月9日他代表雄鹿队与姚明所在的火箭队的对决,那场比赛也被称为NBA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场“中国德比”。在那场比赛中姚明得到28分,易建联作为NBA“菜鸟”球员砍下19分,两人都有非常出彩的表现,“中国德比”没有输家,是姚明和阿联的荣耀,也是中国篮球的骄傲。

再看易建联在国家队中的表现,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中国本土篮球世界杯上,男篮虽然整体表现不佳,但是32岁的易建联是唯一一位没有被球迷们“喷”的球员。五场比赛易建联场均上场27.6分钟(全队第一),得到17.8分(全队第一)、7.8篮板(全队第一),贡献1.2次助攻和1次抢断,投篮命中率51.7%(全队第一),三分球命中率35.7%(全队第一),罚球命中率61.1%。32岁的易建联是当之无愧的男篮领袖,在他最后一次参加的世界杯上,阿联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毫无保留。

继续前行

32岁的易建联还有很长的路

在比赛结束之后,现场特意为易建联安排了一个单独、特殊而又不失隆重的发奖仪式,易建联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座特制的“CBA历史得分王”的奖杯。他面对着特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央、地方媒体记者,还有热情的天津球迷(这里要为天津球迷点赞,他们丝毫没有嫉恨广东队以将近50分的分差赢了主队),发表了简短的演讲。

易建联说,“特意为我搞了这样一个仪式,真的感谢大家,感谢天津的观众朋友们。”阿联并不擅长言辞,几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即告结束。天津赛区虽然为阿联举办了仪式,做得很到位了,但是还有球迷并不尽兴,有人说,应该在易建联攻入那记改变历史的进球时来一个暂停,让大家有一个专门为阿联欢呼的时刻。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一点,易建联赢得了全国球迷们的心,是所有中国球员们的榜样。

阿联曾说“我是一个很差的领袖”,但所有球迷都清楚,易建联是中国男篮当之无愧的队魂,当大多数球员表现不尽如人意、当球队遇到挫折和处于被动局面的时候,是阿联一人一如既往的稳定,在带领球队前行。当队友们被球迷和网友抱怨的时候,又是阿联第一个站出来在社交媒体上为队友鸣不平。2016年里约奥运会打完时,易建联曾说时间一晃就没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中国男篮了。又是三年过去,中国男篮依旧在泥潭里挣扎,接下来谁还能代替阿联拖着中国男篮往前走呢?易建联,是广东宏远男篮的王者,更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男篮的队魂,愿阿联征战半生回首仍是少年,易建联转身的一瞬间,便可能是中国男篮一个时代的落幕。

所幸还有CBA的舞台,依然等待着32岁的易建联在不断进取,他的各项纪录还在延续,他的运动生涯也还在不断延续,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和追赶的标杆。

文/本报记者 刘艾林 统筹/杜锐 【编辑:陈海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