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半导体供应链有一条奇怪的规律,“天灾人祸”往往意味着行情大涨,吃瓜群众的投资热情比资本市场更甚。
自3月16日起,东南亚各国相继宣布进入不同程度的封禁状态,一时MLCC产能短缺传闻甚嚣尘上,顿时各路人马摩拳擦掌,或借机清货、或准备进场,行情似乎又有重演2月份涨价之势。
图:英飞凌公告(节选)
3月17日晚,英飞凌向客户发布公告,一是从欧洲到亚洲和美国的航运限制已经出现延误,超出控制;二是暂时并未面临供应中断,仍在持续更新措施和评估风险。
同一天,安世半导体公告称,一是广东东莞和欧洲的工厂正在全速运行,二是位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工厂需要暂停生产和运输,无法确定的重新启动时间在4月份。
同时,芯片大师从多方获悉,多家位于东南亚的元器件工厂面临因疫情管控导致的生产中断,包括主动和被动在内的各大品牌正在评估影响和协调发货。
图:安世半导体公告(节选)
东南亚聚集了多家IDM、晶圆代工和封测企业,为了便于帮助供应链评估潜在影响,芯片大师从公开渠道收集了主要企业在东南亚6国的设厂情况、截至发稿前的当地政策和影响主观评估。
图:东南亚疫情及主要IDM企业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其中,全球前十大IDM企业中有7家在东南亚设有制造工厂,总数量在25座左右,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中也有7家设厂,总数量约11座。
芯片大师估计,东南亚全部电子元器件产能预计占到全球的20%,其中CPU、非易失性存储器和阻容制造占比高出该数值,典型代表是表中所列的英特尔、西数/希捷和三星/村田/太诱。
目前大厂正优先协调供货给大客户和终端,如果东南亚工厂停摆,分销环节的断货可能是空前的。同时,全球消费需求将被进一步压缩,届时半导体大盘将雪上加霜。
图:东南亚主要代工、封测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这有可能是一次半导体供应链的系统性风险。
通过2个月的努力和牺牲,国内基本上制造了“疫情真空区”,而这次东南亚的疫情处置也很大差异。一是治理能力,高层决心和基层执行问题,目前来看整体反应落后于欧美,但执行力度较大;二是资源储备,这关系到工业体系和动员能力,应该是是地区的弱点;三是国民心态,目前很难评估所以不作展开。
目前来看,芯片大师认为应该关注因各国管控步调不一致导致的3个次生问题。
一是用工短缺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跨国劳务在东南亚非常常见,控制人员流动对各国的制造业影响有放大效应,同时疫情稳定后仍然面临复工问题,而这并非任何一国可以单方面决定,本国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具有优势。
图:大马往新加坡方向人流(来源:新加坡眼)
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从18日起禁止所有马来西亚人离境,同时禁止非马来西亚公民入境,每天陆路通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边境口岸的人员同样受限。禁令公布后,新马陆路口岸彻夜排起长龙,许多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希望赶在禁令生效前进入新加坡。
二是物资供应问题,由于各国工业资源的互补性,平时由市场调节的基本生活物资在疫情期间可能出现行政干预,优先保障本国需求,医疗物资的争夺只会更加激烈,欧洲已有先例。
三是封关禁海问题,以邻为壑导致区域赖以生存的物流基础设施停摆是潜在最恶劣的情况。
同时,纵观全球,东南亚在本次疫情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区位。由于临近中国和日韩,供应链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能够快速获得半导体原材料供应,例如硅晶圆、光刻胶、抛光液等。同时,对于广泛布局的半导体企业,中日韩的制造工厂能够提供产能备份。当然这一切的大前提是,中日韩的疫情不会恶化。
那么,半导体业者最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来了。
一是供应链问题,这部分包括东南亚方向订货在途的终端企业,tape-out/wafer-out 的设计企业和需要关注供应链库存的分销企业。二是医疗需求,基于东南亚6.5亿人口的规模,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疗相关的电子需求又能上一个台阶。三是需求替代问题,优先考虑国内产能和国产品牌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还没有任何一次疫情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正如同我们在文章图解:10年9灾!哪些灾难改变了半导体行业?中盘点的,您认为呢?
欢迎您表达意见或联系芯片大师爆料。